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某公司年度生产技术部管理办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义煤集团新安县×××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办法生产技术部二零一三年元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开拓掘进管理 (2)第三章回采管理 (5)第四章现场管理 (7)第五章地质测量及防治水管理 (9)第六章其它 (12)附件: (12)第一部分生产技术管理 (13)第一章作业规程管理规定 (13)第二章安全技术措施管理规定 (16)第三章采掘工作面设计规范 (20)第四章矿井各种技术图纸管理规定 (24)第五章作业流程化管理 (32)第六章档案管理相关规定 (38)第七章巷道贯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43)第八章采掘接替计划管理制度 (46)第九章矿井“四量”关系管理办法 (57)第十章井巷掘进进尺统计规定 (59)第十一章生产技术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62)第二部分现场管理规定 (65)第一章掘进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65)第二章采煤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68)第三章顶板支护管理规定 (73)第四章采掘开过地质构造及特殊部位管理办法 (78)第五章锚喷巷道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81)第六章开拓巷道质量验收管理制度 (86)第七章各类监测制度 (88)第一节巷道变形观测管理制度 (89)第二节锚杆支护监测管理制度 (90)第三部分委外队伍管理 (92)生产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1、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政策,提升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化及技术管理水平,实现矿井本质安全。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集团公司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2 、公司的开拓、掘进、采煤、地测、防治水等专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适用于本管理办法。
3、公司领导必须加强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以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为首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
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其他副矿长及相关业务部室,负责本办法的贯彻执行。
生产技术部、调度中心等相关部室依据本办法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4、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要在公司领导、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总工程师对重大生产技术问题提出的方案、措施或意见,经总经理、书记审定或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报集团公司备案,由专人负责组织实施。
5、矿井必须加强对生产技术的管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监督、培训,选派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做好生产技术工作。
必须明确各业务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严格进行检查考核。
6 、矿井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必须以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为最高标准。
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指令和标准,以防治水管理为重点,加强对顶板、火、瓦斯、粉尘等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以提高矿井的综合效益为目标,整体推进矿井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矿井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7 、相关部门必须完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程序,并定期修改。
第二章开拓掘进管理1、总工程师在每个“五年计划”的前一年负责组织编制矿井生产水平、采区接替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年要对规划进行修订,每年八月前编制出下年度的采掘接替计划,十月份报集团公司,经集团公司各部室集体会审,批准后执行。
(1)矿井水平延深工程,必须保证在上一个水平产量递减的一年前,按设计要求形成第一个具备竣工投产条件的工作面。
接替的新采区,必须保证在旧采区产量递减的六个月前,按设计要求形成第一个具备竣工投产条件的工作面。
工作面正常接替要留有足够的接替时间,一般要提前三个月形成系统。
(2)复采工作面要留有足够的钻探、疏干降压放水时间;需要做防治水设施、工程的工作面要留有足够的接替时间。
2、总工程师应以矿井合理集中生产、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建设本质安全型和安全高效型矿井为目标,把矿井生产环节技术改造、改革开拓部署、优化巷道布置作为重要的生产技术基础工作。
3、矿井开拓巷道要积极推广使用中深孔光面爆破技术,提高掘进机械化水平和单进水平。
4、支护形式应根据围岩岩性、层理、节理以及巷道用途等情况在设计时进行合理选择,采准巷道要积极采用锚杆支护,提高巷道支护质量,并在作业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5、加强巷道支护工作,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完善,使支护的效果更加合理可靠。
6、要积极开展巷道矿压观测工作,推广使用先进的矿压观测装备,探索矿压观测的新途径,掘进工作面采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安设顶板离层仪和锚杆测力计,安设距离和观测时间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地测部要设专人进行矿压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存档备案工作,作为支护材料、支护参数选择的依据。
7、要认真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现场支护质量的管理,对锚杆孔布置、角度、锚固力、混凝土等要加强现场技术管理,锚杆的预紧力符合设计要求。
8、锚杆支护巷道施工过程中,应每隔50米对顶板进行一次探孔检查,若顶板岩性发生变化、锚杆锚入稳定岩层不足500mm时,必须及时采取加强顶板支护措施并修改支护设计。
队组在施工过程中顶板岩性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顶板支护,对资料进行存档。
9、必须加强掘进工作面巷道贯通的安全技术管理,通风部和生产技术部必须制定贯通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掘进巷道在相距20米前,地测部门要及时下达贯通通知单,停止一个工作面掘进,必须保证贯通点两侧巷道支护质量完好和通风正常。
巷道贯通时,要有区(科)队领导现场指挥,贯通后要立即调整通风系统,防止瓦斯积聚。
10、掘进工作面遇断层、无煤柱、顶板破碎等特殊地质构造和巷道开口时,必须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11、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
采用锚杆支护时,锚杆必须紧跟工作面。
炮掘工作面靠近掘进工作面10米内的支护,在爆破前必须加固。
爆破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先行修复,之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
12、积极推广喷射混凝土自动上料系统。
采用人工上料喷射时,必须采用潮喷,并在喷浆地点下风侧10~15m处设置两道具水幕或使用除尘机对上料口、余气口除尘。
喷射前,必须冲洗岩帮,喷射后应采取养护措施。
第三章回采管理1、回采工作面要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选择与煤层厚度相适应的采煤、支护设备。
采用先进、安全、可靠的采煤方法。
2、要积极研究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装备,简化回采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煤炭回收率。
3、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米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米。
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生断梁折柱、严重变形支架、巷道底鼓变形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4、回采工作面要配备矿压观测计、单体支柱测压仪,必须进行矿压观测、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使监测的资料能及时指导生产。
对矿压观测结果要进行分析,总结顶板压力显现规律,并存档备案,为回采工作面设计、设备选型、支护材料和形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5、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老顶来压、过断层、破碎带、空巷、老窑、冒顶区、煤柱、托伪顶或留顶煤开采以及工作面收尾等,必须制定周密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6、回采工作面更换设备、改变支护形式及采高等,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7、工作面支护强度必须达到作业规程规定的要求,严禁空顶作业。
乳化液泵站压力≥18MPa,泵站工必须使用随身携带配比仪,每班检查乳化液浓度不少于2次,并及时记录和反馈,乳化液浓度不得低于2%-3%.回采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90KN(11.4MPa),两巷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60KN。
8、对于软岩条件下初撑力确实达不到要求的(根据我矿为“三软”煤层和多年实际检测数据,我矿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40KN,即5 MPa),在制定措施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9、矿井必须建立健全乳化液集中供液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系统正常使用。
完善乳化液配液质量、消耗、计量的考核。
10、回采工作面端头支护应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采用其它形式端头支护,经矿总工程师审核,上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11、安全出口处要采用适宜的方式加强支护,以保证端头和安全出口处的安全生产。
12、回采工作面要建立设备运行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各种机械和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要落实到人,设备的检修时间每天不少于3小时(即毎班1小时)。
13、回采工作面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和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管理,每旬要填图标明工作面推进情况,以加强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14、回采工作面安装与回撤的运输线路必须畅通,巷道断面、运输设备、设施符合运输工作面设备的要求。
安装和回撤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
15、回采工作面所有巷道要定期(每日)检查,在地质变化段要加强支护,确保正常通风、行人。
回采工作面应在上隅角切顶线外设栅栏或挂牌警示,防止人员误入。
第四章现场管理1、采掘工作面投产、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作业规程,作业规程的管理要按照《采掘作业规程管理细则》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制的作业规程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特殊工程,如采掘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破碎带、老空、回采工作面初采末回、巷道开口、维修、贯通以及大型设备安装等,都必须有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2、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要依据批准的采区设计、工作面设计、地质说明书、相邻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编制指南》等进行编制,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审,不得采用传阅审批,并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
3、有煤和瓦斯突出、自燃发火、水害威胁、冲击地压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防治灾害的专门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4、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每月要组织对作业规程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复查要有记录,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矿井每月质量标准化检查的同时要对作业规程的编制内容、贯彻学习、执行、复查记录等一并进行检查。
5、采煤工作面构成生产系统后和工作面投产前,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总工组织相关部室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6、采掘工作面应实行正规循环作业.采掘作业规程的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图表,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合理的劳动定额。
作业规程内容、图表应随地质、生产等条件的变化及时修改,采掘工作面结束后,应进行采掘后总结和技术经济分析,并存档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