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教案

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教案

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教案
在平时的鉴赏过程中,学生往往把衬托、对比两种手法搞混淆了,把“对比”当成“衬托”,或者相反,有的干脆眉毛胡子一把抓,遇到这两种手法时就模糊的说成“对比衬托”。

现实中因为人们常把对比、衬托连用,有人便误以为对比和衬托是一回事。

其实,对比和衬托是不同的两种表现手法,不能混为一谈。

一、什么叫衬托?什么叫对比?
衬托:诗歌创作中,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二、二者的比较:
同:对比、衬托都有两种事物
异:两种事物地位不同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是通过双方强烈的反差,共同突出主题或思想,两者不分主次。

三、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1、找出用于对比(衬托)的双方
2、分析双方关系
突出一方的是衬托,
不分主次,造成强烈反差的是对比。

3、注意双方隐现、类属:
对比:双方出现,类属相同。

衬托:主体可以不出现,双方类属可以不同。

(如以景衬情)
课堂训练:
题一、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找出双方:
过去“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在“惟有鹧鸪飞”的凄凉景象
2、分析关系:不分主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答案】这首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拿过去“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景象与
现在“惟有鹧鸪飞”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抒发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题二、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答案】本词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来进行反衬。

在梦中,“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梦境写得繁华热闹,反衬出梦醒后的悲哀和凄凉。

表达出作者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以及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题三、准确指出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衬静以声衬寂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乐景衬哀情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哀景衬哀情
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乐景衬乐情
题四、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zhāo)为子推。

注:孟云卿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在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寒食节是用来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的。

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做饭,而是吃冷食。

请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答案】本诗使用了反衬(乐景衬托哀情)的手法。

首句一个“满”字描绘出了江南二月百花竞发的美好景象,景物虽好,但作者却贫居他乡。

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把下文所说的“堪悲”之情衬托得更加强烈。

流露出作者客居他乡,生活困窘的无奈和辛酸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题五、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
要说明。

(4分)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无人知道外边寒)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感叹王朝兴衰(惟有树长生)。

题六、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题七、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出雄劲勇猛的猎鹰形象。

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题八、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解析】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白梅。

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第二句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白梅不同流俗的高洁性情;三四句写梅的报春,体现其奉献精神。

诗人通过衬托,塑造白梅这一形象,表现了自己坚持理想操守,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题九、谢亭送别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得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总之,对于这两种表现手法,需要加以细心的区别,只有抓住其本质特征,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决胜高考考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