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胖症PPT课件

肥胖症PPT课件

大城市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0.0%和12.3% 儿童肥胖率已达8.1%
定义
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甘油三酯过多和 (或)分布 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疾 病。
肥胖症常用评估方法*
标准体重法(standard body weight)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腰围(waist circuit,WC) 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 WHR) 体脂含量
肥胖症分类
单纯性肥胖 ,包括胰岛 素、硫酰脲、噻唑烷二酮、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抗抑 郁药、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癫痫药(比如苯妥英钠、丙 戊酸钠、苯噻啶)以及某些剂型的激素类避孕药。
内分泌因素
人体内调节脂肪代谢的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 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引起脂 肪代谢失常而致肥胖。
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性腺及甲状腺功能低下均 可导致肥胖。
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过剩,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
产热障碍
脂肪细胞按其功能可分成两类 白色脂肪细胞:主要功能是贮存脂肪,即甘油三脂。 棕色脂肪细胞:与产热有关。
机体产热功能障碍可能是肥胖的原因之一 单纯性肥胖患者也存在产热功能低下的问题。 而且近年发现婴幼儿的产热功能低下与其成年后的 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肥胖症病因
内因 遗传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 内分泌因素 产热障碍
外因 饮食 不良的进食习惯 运动不足
遗传因素
与其他的疾病相同,肥胖症也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多态性存在于多种调节食欲和代谢的基因中,当热量提供充足 时,可导致肥胖。肥胖是一系列少见遗传病的主要症状。有一个研 究表明父母均肥胖的后代有80%也是肥胖症患者,而体重正常的父 母的后代只有10%是肥胖症患者。
饮食
肥胖的直接原因是能量摄入过多,消耗过少。 如喜食高热量、高油脂、甜食的人易肥胖。
饮食
尽管在学校、医院、网络甚至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学的信息唾 手可得,过量进食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多余的卡路
里来自碳水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软饮料,由于含糖量过高,
它所提供的热量占年轻人每日摄入热量的25%。饮食结构发生改 变,尤其是高热量的快餐类食物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1995年是 1977年的3倍)。 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设计的软饮料和快餐的 广告日渐增多。而且,美国和欧洲的农业政策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因此以玉米、大豆、小麦、大米等为原料的加工业相对成本也较 水果和蔬菜加工业低。广为大众所接受的观点——虽然吃得少, 但代谢慢也能导致肥胖——并无科学证据的支持。
肥胖症发病率和患病率增高的原因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过量的能量摄入和静止型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症的主要原因。 少数情况下,食物过量摄入与遗传、生理和心理疾病有关,2006年发表的一 篇综述总结了10种导致肥胖症发病率和患病率增高的原因:
1. 睡眠不足 2. 内分泌干扰物——能影响脂肪酸代谢的食物 3. 环境温度变化减少 4. 吸烟人数减少,因为吸烟能抑制食欲 5. 药物滥用导致体重增加 6. 人种和人群年龄结构的重新分布 7. 晚育 8. 宫内发育或者是代际效应(intergenerational effects) 9. BMI高的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10. 选择性配对,相同体重等级的人容易相互认识。
不良的进食习惯
进餐次数少: 在一天进餐2-6次的人中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 性,在能量摄入相同情况下,进餐次数较少的人, 发生肥胖的机会和程度高于进餐次数较多的人。 不吃早餐
晚上进食多 在夜间,人的生理节律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摄入的食物比较容易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日积 月累易使人肥胖。
肥胖症
背景
长期以来肥胖的问题在医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 重视,有人甚至认为肥胖不是一种疾病。
1997年,WHO已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 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指出,“肥胖将会成为21
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敌人” 。
肥胖的流行特点(WHO)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18岁以上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2.8%和 7.1%
60-80%的重度肥胖者有家族史。
不仅肥胖有遗传性,而且脂肪分布部位也有遗 传性。
神经精神因素
某些生理或心理疾病,以及治疗他们的药物能增加肥胖 症的患病风险。生理疾病包括上述的罕见遗传病,以及 一些先天性或者获得性的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库欣综合征、生长激素缺乏症等。 还有进食障碍、暴食障碍和夜间进食综合征。
静止型生活方式
静止型生活方式在肥胖症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肥胖 症患者较之体重正常的人活动量有所减少。比如加拿大, 生活方式为静止型的男性27%患有肥胖症,但这一比例 在正常活动量的男性中仅为19.6%。
中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城市化导致每日能量支出减少 300-400kcal,而以车代步则使能量支出减少量又增加 200kcal。肥胖症的发病率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越来 越高,社交活动增加,锻炼时间减少和在家用餐时间减 少都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节约基因理论假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某些特定的种族或人群比 较容易发生肥胖。他们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能量并以脂肪的形式进 行储存,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及自然选择的压力。
单纯性肥胖有显著的遗传倾向: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肥胖占 70%−80% 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肥胖占40%
进餐过快 其他:快餐食品、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宴会、聚餐)、
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准备食物过多
运动不足
可以说运动是抑制机体脂肪积聚的一种强有力的“制动 剂”。 运动不足可导致能量消耗减少 脂肪合成酶活性增加,使得能量更容易以脂肪的形 式贮存体内。 代谢率降低
以有氧代谢为特征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车、 爬山、打球、跳舞、划船等,对降低体脂效果最为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