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营养治疗ppt课件
.
8
肥胖发病率快速增长不是遗传基因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 而主要是生活环境变化所致。
.
9
2、生活方式
(1)进食过多: 能量和脂肪 谷类食物、新鲜蔬菜与水果 肥胖危险性
.
10
(2)体力活动过少: 缺乏运动是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殊情况:疾病、运动员
.
11
(3)社会因素: 快餐、宴会、聚餐使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
.
3
国内外已经建立许多肥胖诊断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大致分为 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和化学测量法,其中,目前最为常 用的方法为人体测量法中的体重指数法。
亚洲人:BMI 23为超重; 23.0 24.9 为肥胖前期 25.0 29.9 为Ⅰ度肥胖; 30 为Ⅱ度肥胖
.
4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又称为体质指数,具体计算 方法是以体重(kg,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 高)。(kg/m2)。WHO制定BMI评价标准,即BMI小于18.5为慢性营养 不良,18.5~25为正常,25.0~29.9为超重,等于或大于30为肥
峰期。峰值越小,越易致病。 ②骨代谢平衡期:骨形成与骨吸收动态平衡。 ③骨量减少期:破骨细胞活动和骨吸收相对增强。任
不止人数多,肥胖的年龄也越来越提前。在中国,儿童 肥胖在15年里就增加了28倍。7岁以下的儿童中,有近 1/5都超重,7%是肥胖儿童,这一数字远比欧洲国家高 得多。
.
2
(一)肥胖的定义与诊断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或数目的增加,使体脂占 体重的比例异常升高,并在全身或某些局部沉积过多。由 长期摄入能量多于消耗能量引起,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 重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进行中、低强度体力活动时,机体更多动员体内脂肪分解 提供能量,中、低强度体力活动可坚持较长时间,被氧化 脂肪总量比短时间高强度剧烈运动多。
.
23
减肥的运动方式以中等或低强度运动为宜,如走路、骑车、 爬山、打球、慢跑、跳舞、游泳、划船、滑冰、滑雪及舞蹈 等,
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约可达100~120次/分钟,低强度运动 时可达80~100次/分钟。
.
14
按照脂肪分布的主要ຫໍສະໝຸດ 位分类“全身型” “中心型”或“向心型”肥胖 中心型肥胖体内脂肪主要分布于腹壁和腹腔,是多种慢性疾 病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15
按照发生的年龄分类
幼儿期肥胖:体内脂肪细胞数目多、体积大,分布于全身; 成年期后肥胖:体内脂肪细胞数目没有增多,但是体积增大, 而且主要分布于躯干。
.
21
2、运动疗法
运动不仅是预防肥胖发生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治疗肥胖 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世界公认的减重良方。 单独的饮食疗法虽然可以降低体重,但除脂肪组织外,肌 肉等去脂组织( FFM)也会消耗丢失。
.
22
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
高强度剧烈运动不易长时间坚持,且在高强度运动短期内, 主要以消耗体内CHO(糖原等)来提供能量,而不是首先消耗 脂肪
.
18
(四)肥胖的防治 首先是宣传教育, 平衡饮食, 限制过多脂肪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加强运动
.
19
营养治疗
低能量平衡饮食疗法
(一)控制总能量 每天总能量不得低于1000kcal;每月减肥0.5 1kg
(二) 控制碳水化合物 每天不得低于50 100g;宜占总能量40% 55%
坚持高食物纤维的多糖饮食 (三) 保证蛋白质供应
占总能量的20% 30%;尽量选用优质蛋白 0.8 1.5g/kg体重
.
20
(四)严格限制脂肪摄入 应占总能量的20% 30%;用植物油;胆固醇<300mg/日
(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视需要予以补充
(六)注意事项 1.营养治疗应与运动疗法相结合 2.缓解饥饿感 3.合理饮食制度(定时定量) 4.防止体重回升(逐步放宽食谱)
每天坚持低强度运动2~3h或中等强度运动1~1.5h,可以 达到每周减重0.5kg的目的
减肥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
24
骨质疏松营养治疗
.
25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营养治疗 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病率均随年龄呈指数式上升 一、病因及代谢变化 人骨量变化分3个阶段: ①骨量上升期:成骨细胞活动占优势,30~35岁达骨
电视广告对儿童饮食模式的影响是第一位。
.
12
肥胖分类
按肥胖发生原因,分为3类: ①遗传性肥胖:主要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这 种肥胖极为罕见,常伴有家族性肥胖倾向。
.
13
②继发性肥胖:主要指由于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 分泌紊乱或其他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而导致的肥 胖。
③单纯性肥胖:排除上述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以外的 肥胖,主要原因为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造成脂肪过量 积累。
肥胖
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既是一个独立的 疾病,又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 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 加重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
1
美国《保健事务》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目前肥胖 人口达3.25亿人,
中国的肥胖数字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 15年来, 每年都会有1.2%的人成为肥胖者。
胖。
.
5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在对我国人群大规模调查测量数据汇总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成年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 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男的腰围超过90厘米,女的超过85 厘米,就表示肥胖了
.
6
(二)肥胖的病因与分类 肥胖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肥胖是内因+外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
7
1、遗传因素 肥胖者的基因可能存在多种变化或缺陷。 肥胖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人群的种族、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对肥胖的易感性也有影响。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肥胖形成中的作用占20%~40%。
.
16
(三)肥胖的危害
肥胖是影响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中心型肥胖要比全身型肥胖疾病危险更高当BMI只有轻度升 高而腰围较大者,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升高。 肥胖可以增加许多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
17
临床表现: 通气不良综合症,心血管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 糖代谢紊乱,激素代谢紊乱
并发症: 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胆石症, 痛风,关节炎,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