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赣州市2019年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竞赛考试卷

赣州市2019年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竞赛考试卷

2019年赣州市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竞赛考试卷(90分钟)一、学习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若干核心概念的检测题. (参赛教师从中选择您最熟悉的六个问题作答,每题5分,计30分;以0.3的权重计入总成绩。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 与 合作者 。

3、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 过程。

除接受式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 合作交流 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 全体学生 ,注重 启发式 和 因材施教 。

5、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 目标多元、方法多样 的评价体系。

6、九年义务教育各学段中,《数学》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

7、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它包含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和 模型思想 等八个方面的成分。

8、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 实践 意识和 创新 意识。

9、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简称四基)。

10、数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到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初中数学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有 数形结合思想 、 函数方程思想 、 分类讨论思想 、 类比转化思想 等。

12、以下是“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框图,请您在三条横向或纵向的实线上,添上正确的方向箭头表示流程,并在括号内填写这一步流程的核心要求。

解:第一箭头水平向右、(理解、转化、建立模型);第一箭头竖直向下、(数学求解);( 理解、转化、建立模型 )( 检验、验证 )图1第三第一箭头水平向左、(检验、验证)等等;还可以提及:数学模型通常有:方程、不等式(组)、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统计等;检验:检验验证与实际是否相符合.二、解答数学试题.【两道选择题(单选题),两道填空题,它们的解答只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或填写正确的结论即可;解答题的解答,则必须写出解答的过程。

第1~4题,每题5分;第5、6题,每题10分;本次数学解答题共计40分;以0.3的权重计入总成绩。

】1、如图1,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将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梯形,根据两个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你认为可以得到一个关于a、b的恒等式是().A.()2222a b a ab b-=-+B.()2222a b a ab b+=++C.22()()a b a b a b-=+-D.2()a ab a a b+=+解:左边阴影部分面积是22a b-;而右边的是等腰梯形,其高是(-)a b=,上、下两底分别是22a b、;显然可推得公式:22()()a b a b a b-=+-;选择C.2、如图,将ABC△绕点(01)C-,旋转180°得到A B C'''△,设点A'的坐标为()a b,,则点A的坐标为().A.(2)a b---,B.(1)a b---,C.()a b--,D.(1)a b--+,A A'、是一对对应点,点(01)C-,恰是它的中点,设()A x y,,依依据中点公式可得:202(1);a xb y+=⨯+=⨯-,解得2y b=--,0x=;故选择结论A.解法二:我们初中生知道,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特征,这里用转化的思想:将图形向上平移使得对称性中心(01)C-,,回到原点(00)O,,则此时点A'的坐标为(+1)a b,,而所对应的对称点1A的坐标为(1)a b---,,再平移回归至初始状态,可得点A的坐标为(2)a b---,,故选择结论A.图4O3、如图3,在⊙O 内有一折线OABC ,其中OA =8,AB =12,∠A =∠B =60°,则弦BC 的长= .4、如图4,两正方形彼此相邻且内接于半圆,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6cm 2,则该半圆的半径长为= .3、解答:在⊙O 内有一折线OABC ,其中∠A =∠B =60°,自然想到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过点O 作BC 弦的平行线或延长AO 交BC 弦于点D 也可,如图;由于16AB BD DA ===,∴=1612=4OD -;因此在R OHD ∆t 中,60ODH ∠=︒,∴2DH =,从而BH BD DH =- 16214=-=,∵OD BC ⊥半径弦,∴221428AB BC BH ===⨯=.此处可见命题者的用心良苦与独具匠心!4、解答:观察⊙O 内接正方形的特征,具有轴对称性,因此1tan 12OD AD ∠==;假设 OD a OA OB R ===,半径,222,5AD a R a ==则故:……①,又从R OBC ∆t 中,有4cm OC=(+4)cm BC a =,,又得:222=4)4R a ++(……②;解方程组①②,得4cm a =;从而R =.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0x m x m +-+=有两个实数根1x 和2x .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4分)(2)当22120x x -=时,求m 的值.(6分)解:(1)由题意有22(21)40m m ∆=--≥, …………………………………2分 解得14m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4m ≤.…………………………………4分 (2)由22120x x -=得1212()()0x x x x +-=. …………………………………5分①、若120x x +=,即(21)0m --=,解得12m =.……………………………6分∵21>41,12m ∴=不合题意,舍去. …………………………………………7分②、若120x x -=,即12x x = ;0∴∆=,由(1)知14m =. ……………9分故当22120x x -=时,14m =. …………………………………………………10分86、如图6,直线b x k y +=1与反比例函数2(>0)k y x x=的图象交于A )6,1(,B )3,(a 两点.(1)求1k 、2k 的值;(4分)(2)直接写出021>-+xk b x k 时, x 的取值范围;(2分)(3)如图6,等腰梯形OBCD 中, BC //OD ,OB =CD ,OD 边在x 轴上,过 点C 作CE ⊥OD 于点E ,CE 和反比例 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 ,当梯形OBCD 的 面积为12时,请判断PC 和PE 的大小 关系,并说明理由.(4分)解:(1)将点A (1,6)代入 反比例函数,得:2166k =⨯=, ……………1分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6y x=. 又(3)B a ,在6y x=的图象上,∴2a =.则(2 3)B ,. …………………………2分 直线1y k x b =+过16A (,),(23)B ,两点,∴11623k b k b +=⎧⎨+=⎩,. ∴139k b =-⎧⎨=⎩,.…………………………………………………………4分(2)根据16A (,),(23)B ,两点坐标及函数图象,得:x 的取值范围为12x <<.……6分 (3)当12OBCD S =梯形,PC PE =. ……………………………………………………7分 设点P 的坐标为()m n ,,23BC OD CE OD BO CD B ⊥=∥,,,(,),∴(3)322C m CE BC m OD m ==-=+,,,,; …………………………………………8分∴2OBCD BC OD S CE +=⨯梯形,即221232m m -++=⨯. ………………………………9分 ∴4m =.又362mn n ==,则.即12PE CE =. ………………………………………10分∴PC PE =.参考答案:1、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2、主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全体学生,启发式,因材施教。

5、目标多元、方法多样。

6、“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8、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9、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1、数形结合、方程函数思想、化归转化、分类讨论等。

12、第一,箭头水平向右、(理解、转化、建立模型);第二,箭头竖直向下、(数学求解);第三,箭头水平向左、(检验、验证)等等;还可以提及:数学模型通常有:方程、不等式(组)、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统计等;检验:检验验证与实际是否相符合.组卷、命题:赣州市教研室林望春201104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