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篇章一 知礼懂礼

篇章一 知礼懂礼

难点
掌握学习礼仪的意义,并能够向同伴讲述。
三、教学资源
序号
资源名称
设计意图
1
PPT课件
了解相关知识
2
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
3
教学素材
课堂教学素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序号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设计意图
1
QQ群、微信群
师生交互,在线答疑
2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3
角色扮演法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4
分组讨论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课前准备(5分钟)→新课情景引入(10分钟)→收集信息(5分钟)→
感悟与演练(55分钟)→小结(10分钟)→案例拓展(5分钟)
2、教学环节设计(任务驱动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
时长
课前准备
感悟与演练情况
流畅、自热、表达清晰、符合要求(优)
流畅、自然,表达稍微有点缺陷(良)
流畅,能完整表达意思(及格)
含混晦涩、不知所云(不及格)
50%
2、教学反思
1、预习本次课程内容。
2、下发本次课程用课件。
1、点评学生作业。
2、下发课程资源。
1、接收课程资源。
2、预习课程。
3、准备网络资源的查找。
空间课堂
PPT课件
网络资料
新课引入
案例分析导入
讲解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案例,表达观点
PPT课件
演练描述与分析
1. 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吗?那就从我做起,学礼用礼。请结合自身谈谈,我们应懂得哪些礼仪?
3、塑造高雅的社会形象
1、为学生提供相关教学素材。
2、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互评。
1、自主学习。
2、互相讨论、改进。
3、对完成演练问题进行互评。
多媒体教室
课件
案例
任务小结
总结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演练情况做总结点评;总结礼仪学习应注意的地方。
讲解评述
自我总结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礼仪的起源及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
2. 掌握礼仪的基本原则及特征,体会礼仪的内在精神。
3. 理解学习礼仪的意义,激发学生学礼用礼的自觉性。
技能目标
1、能够讲述礼仪的起源。
2、能够根据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
3、能够向同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述学习礼仪的意义。
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知礼懂礼,从内心接受礼仪学习的内驱力。
2、引导学生养成礼仪学习的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礼仪的自觉性。
2、教学内容
通过“礼的起源”和“礼仪的意义”的学习,解答礼仪是什么、为何要知礼,从而体会礼仪的内在精神,激发学生学礼用礼的自觉性。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礼仪的起源及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
课堂、
课件
案例拓展
通过经典故事《孟母教子》、《“袖手旁观”的尊重》、《程门立雪》、《曾子避席》等,传承中国的礼仪文化
总结学生对故事的讲述和理解
分组讲述经典故事,谈论自己的学习感受
课件
六、教学评价
1、学习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权重
备注
知识掌握情况
100%(优)80%(良)60%(及格)一下(不及格)
50%
知识学习
知识一:礼仪的起源
1、案例分析了解普通话。
2、知识链接了解普通话的历史形成。
3、知识链接了解我国语言文字方针。
4、案例分析认识幼儿教师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知识二:历代的礼仪传承
1.行走之礼
2.见面之礼
3.入座之礼
4.饮食之礼
5.拜贺庆吊之礼
知识三:学习礼仪的意义
1、反映个人修养。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分组讨论,礼仪的起源是什么?讲一讲身边的礼仪小故事。
3.我国被誉为“礼仪之邦” ,礼仪传统源远流长,请收集中华文明礼仪的典故进行小组交流。
4.查阅资料,结合生活实际,看看今天的哪些礼仪是由古典礼仪演变而来的
分析问题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完成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分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
课件
案例
多媒体教室
“知礼懂礼”教学设计
教学单元名称
知礼懂礼
课程名称
幼儿教师礼仪
授课时数
2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所选教材
一、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了礼仪的起源及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有一定的礼仪基础。
学生掌握礼仪的内涵,明确礼仪的基本原则,并能将基本原则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掌握学习礼仪的意义,从内心接受礼仪的学习,养成运用礼仪的自觉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