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世纪的欧洲建筑

中世纪的欧洲建筑


圣母大教堂(俄)
• 起源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 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 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 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 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 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 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 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 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 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 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 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多见于 修道院和教堂。
• 兴起 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9世纪至15世 纪,是欧式基督教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 之一。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条简单、 明快,造型厚重、敦实,其中部分建筑 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 身。 当东罗马帝国千年不绝之时,西罗 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本部却一蹶不振, 古罗马的建筑技巧和艺术也失传了。公 元9世纪左右,在经历了300多年混战后, 西欧终于形成了法兰西、意大利、德意 志、英格兰、西班牙等十几个民族国家, 在此基础上,各民族的确文化艺术才逐 渐发展起来。
枫丹白露宫(法)
• 特点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 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 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 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 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 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 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 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 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新古典主义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 行一种的古典复兴建筑风格。
•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法国建筑连同绘画一 起被称作新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并没有形成新 的建筑样式,只是古代建筑交替、花样翻新而已, 也有人称之为“浪漫的古典主义”。 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建筑艺术更是以古希腊罗马建 筑为标准,庄重的多利克柱式为时髦的崇尚。大革 命时代一度中断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到拿破仑时代又 出现复兴曙光,这段时间留下最为壮观的建筑是爱 德华广场的凯旋门。 现代主义建筑对古典美学的轻视和对形式的漠 视使得它越来越走向大工业批量化生产的泥淖:越 来越远离传统、远离艺术、远离文化,呆板、干巴, 千篇一律,一览无遗。这种情形终于引发了公众的 不满,从而也引起建筑师们对新传统的反抗。
比萨斜塔
比萨大教堂
圣玛利亚大教堂
米 兰 大 教 堂 ( 意 )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 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 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 概述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 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 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 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 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 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 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 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 拱顶与飞拱。
威斯敏斯特教堂(英)
巴黎圣母院(法)
佛 罗 伦 萨 美 第 奇 官 邸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 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 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 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 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 形成带 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 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 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是 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 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 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 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 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 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 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例 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府邸,维琴察 圆厅别墅和法国枫丹白露宫等。
中世纪的欧洲建筑
简介
·从476年西罗马崩溃到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 历史上著名的中世纪。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神学笼罩的 时代,基督教统治了整个西方世界,包括人们的精神思 想,这一时期的建筑也以基督教的教堂建筑最为辉煌。 中世纪前期,欧洲呈现出一片荒蛮的景象,建筑也发展 得比较缓慢,较古希腊和罗马还有倒退之嫌。10世纪以 后,由于先进的封建制度取代了奴隶制度,特别是11世 纪以后,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停止了,西欧的经济随着技 术的不断进步而开始出现稳步增长,到11世纪后半叶时, 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建筑也蓬勃发展起来„„
勃兰登堡门(德)
• 特点 • 一是艳丽而丰富的色彩。如格雷夫斯的波特曼市 政厅和(Lcos Pegase Winery,加州,1988), 波菲尔的意大利广场,摩尔的游泳池与桑那浴室更 衣室(加州,1967,Klotz,160)、文丘里和约翰· 洛 奇的纽黑文狄克斯威尔消防站(1970~ 1973,Klotz,158)、文丘里、约翰· 洛奇和斯科特· 布 朗的BASCO超级市场(费城,1976,Klotz,157)和 BEST超级市场(宾西法尼亚,1977,Klotz,157)等 作品,通过色彩的巧妙对比,创造美妙的画境效果。 尤其是文丘里等人设计的BASCO超级市场和BEST 超级市场,或以体形巨大、色彩艳丽的字母装饰店 面,或以巨大的梅花图案装饰墙体,不避雅俗,构 思大胆,充分显示了他所标榜的“要素混杂”的美。
·拜占庭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巴洛克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
· 拜占庭式建筑
严谨地说“拜占庭 式” 主要指拜占 庭风格的建筑,其 主要特点为鲜明突 出的大圆顶,属于 欧式建筑~
• 拜占庭艺术的形成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分 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 国,其统治延续到15世纪,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 亡。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 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北非、叙利亚、巴勒 斯坦、两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 国以古罗马的贵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为基础。由于 贸易往来,使之融合了东方阿拉伯、伊斯兰的文 化色彩,形成独自的拜占庭艺术。
维琴察圆厅别墅
拉奇· 法奈塞建筑
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 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 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 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 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 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 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 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 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 欧洲广泛流行。
圣彼得堡海军部大楼
The End
谢谢观看。
科隆大教堂(德)
• 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 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 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 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 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 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 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 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 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 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 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 一对高塔。
• 特点 罗马式半圆形的拱券结构深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罗 马式教堂在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这种结构,甚至屋 顶也是低矮的圆屋顶。这样,整个建筑让我们感到圆拱形 的天空一方面与大地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同时又以向上隆 起的形式表现出它与现实大地分离。 罗马风建筑还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 力,罗马风建筑的另一个创新是钟楼组合到教堂建筑中。 从这时起在西方无论是市镇还是乡村,钟塔都是当地最显 著的建筑。钟塔的建立在现实意义上是为了召唤信徒礼拜, 但是在战争频繁时期也常兼作瞭望塔用;当悠悠的钟声从 高高的塔顶上传出时,人们又何尝不觉得这是神在召唤呢?
• 建筑特点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 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 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献。圣索菲亚大 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 式建筑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 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 圆形穹窿组合而成。
• 特点 长, 狭窄的教堂中殿由更加宽广, 偶尔地圆形式替换 对光、或者强壮的光和树荫对比、 单色画作用 ( 即教会的Weltenburg 修 道院), 或一致的照明设备的剧烈的用 途通过几个窗口(即教会Weingarten 修道院) 对装饰品(puttos 的丰富的用途 由木头(经常被镀金), 膏药或灰泥、大 理石或虚假制成使有大理石花纹) 大规模天花板壁画 外在门面为剧烈的中央预测经常 描绘 内部比壳经常是没有为绘画和雕 塑(特别是在巴落克式样晚期) 幻觉作用喜欢trompe l'oeil 和混 和绘画和建筑 在巴法力亚和Swabian 巴落克式 样, 葱圆顶是普遍存在的
• 二是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在建筑中,既作 为装饰,又起到隐喻的效果。如菲利普· 约翰逊、文 丘里、格里夫斯和雅马萨基的一些作品,古典的柱 式、拱券乃至山花和线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历 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勾连, 并产生修辞效果。 • 三是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在许多新古典主义 建筑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方面 是高雅精致的细部,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犷的浑朴, 两种对比鲜明的风格既互相对抗,又互相统一。文 丘里的作品,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美丽的混乱; 而斯特恩的一些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浑朴与典雅 完美结合的范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