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建筑全解
I.
历史背景
欧洲中世纪地 图
历史背景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 部分,从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 制度的萌芽出现的这段欧洲封建制度时期被 称为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段时期主要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基督 教,随着基督教的分化,东西欧建筑也产生 了很大的不同,东欧发展的是古罗马的穹顶 结构和集中式形制,而西欧发展的则是古罗 马的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两种类型的 建筑都各有各的特点,并且都对建筑的发展 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
圣阿波里纳雷教堂的室内马赛克壁画(6世纪上半叶)
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
石雕:发券、拱脚、穹顶底脚、柱头、檐口和其它承重或转折的部位用石头砌筑, 并在上面做雕刻装饰。雕刻的手法是:保持构件原来的几何形状,用镂空和三角 形截面的凹槽来形成图案。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于公元537年由查士丁尼 大帝兴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建成以前, 此教堂是世界最大的教堂。教堂采用拜占 庭式的建筑风格,圆顶,室内无柱.教堂前 庭高悬着巨大的圆形牌碑,上面刻有古兰 经文,教堂本来没有拜望塔的,但转为伊 斯兰教寺后,便在教堂四角加建四座拜望塔。
,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它所创造的扶壁, 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罗马风建筑特点
墙壁 罗曼式建筑的墙壁通常厚度很大,开口部分极少并相对较小,因 此显得沉重封闭。它们通常为双层壁体、填以碎石。 在欧洲 各处其建造材料差异很大,取决于当地的石材和建造传统。在意 大利、波兰、德国的大部分以及荷兰的一部分地区通常会使用砖 块。其他地区可见大量的石灰石,花岗岩和燧石。用于砌筑的石 头常常相对较小并且呈不规则的块状,置于厚厚的灰浆中。平整 的方石墙并非是这一风格区别性的特色,特别是在早期,但是会 主要出现在那些可以获得宜于加工的石灰岩的地区。
II.
欧洲中世纪建筑
1,东欧拜占庭建筑 2,西欧罗马风格 3,哥特式建筑
东欧拜占庭建筑
风格形成: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
迁都君士坦丁堡,成立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是在 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波斯、两河流 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拜占庭建筑特点
.结构特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帆拱上的
比萨教堂略为例外,它建于1063至1092年间,平面虽是巴西里卡式,其中央通廊上面是用木屋架,然其券拱结构,由于采用层叠券廊, 罗马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
比萨教堂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省省会,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中部与南 部的建筑一般比较保守,而它附属的塔楼则呈圆形,教堂与塔楼均为大理石结 构,前面圆形的比萨洗礼堂在后来风行哥特式时期,受过大规模改建与装修工 程,故已失去原来的样子。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
教堂的内部,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上, 都是细致的镶嵌画作,其主题涵盖了十
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
以及圣人的肖像等,这些画作都覆盖着 一层闪闪发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
笼罩在金色的光芒里,教堂又被称之为
“金色大教堂”。
西欧罗马风格
风格形成:公元9世纪左右,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
圣维达莱教堂、加拉.普拉其帝亚墓内的马赛 克装饰(mausoleum of galla placidia,420年) 圣维达莱教堂、加拉.普拉其帝亚 墓内的马赛克装饰(mausoleum of galla placidia,420年)
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
圣维达莱教堂、加拉.普拉其帝亚墓内的马赛克装 饰(mausoleum of galla placidia,420年)
教堂的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庄 重和谐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
比萨大教堂的建筑特色:
比萨大教堂的建筑样式,并不是纯粹的巴西里卡式,而是掺有罗马式风格的一种建筑样式。何谓罗马式建筑?它产生于公元9世纪查 理大帝(即查理曼)时期。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政局一直是动荡不定的,查理曼皇帝想寻求疆域统一,但帝国缺乏这种统一的 经济基础。为了防御外敌,当时的宫殿或教会建筑,都筑成城堡样式,在封建割据的年代里,差不多所有宫廷住宅与教会建筑都筑 造得极其厚实,教堂的旁边要加筑塔楼。于是,在结构方面,趋向于一种有机性--有系统的机能上的平衡以及结构与形式上的密切 配合,这表现在建筑的结构部分与间隔部分的分工:一方面在筑墙时,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点承重,因而出现了承重的墩子或 扶壁与间隔轻薄的墙;另一方面是创造了肋料拱顶。一般的教堂,平面仍呈巴西里卡式,但加大翼部,成了明显的十字架形,而十 字交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有突出的圆形或多边形塔楼,渐渐接近正方形。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
洗礼堂位于主教堂前面,与教堂 在同一中轴线上,这两个圆形建 筑在空间上的大小、矮高、远近 搭配得当,显得与主教堂非常和 谐。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
比萨主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 处有三扇大铜门,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 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 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 布满整个正面。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
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利亚 1063年比萨 人开始在城区东北角的广场上建筑这个具有所谓 罗马-比萨风格(Romanesque - Pisa Style)的比萨 大教堂(Duomo- the Cathedral)。由雕塑家布斯凯 托· 皮萨诺(Bonanno Pisano)主持设计,另外还 有一个圆形的洗礼堂和一个钟塔,构成一组建筑 群,这也是意大利仿罗马建筑之典型。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
圣 索 菲 亚 大 教 堂 马 赛 克 壁 画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
圣马可教堂 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
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
球形圆顶,为融拜占庭式、 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
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
综合艺术杰作。教堂正面 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 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 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 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
哥特式建筑特点
歌特大教堂的最著名,也是最易区别于其他风格教堂的三个特点,一个就是尖拱(Pointed Arch),一个是飞扶壁(Flying Buttress),还有拱肋(Ribs) I:拱(ARCH)
标准的哥特式的尖拱
哥特式建筑特点
各种类型的拱
这里有一段专门讲述Ogee拱的:双曲线 Ogee是十四世纪从阿拉伯引入的,并且 很快就风靡了当时处于中世纪的英格兰 .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它也十分受欢迎,并 在那里获得了一个别名:威尼斯拱.由于 它与船身结构的相似性,它也可以被称作 龙骨拱.
空心柱 在那些需要真正庞大的柱子的地方,如达勒姆座堂 中的那些柱子会以大块的方砖石建造,中空部分填 以碎石。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
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 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 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 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 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罗马风建筑特点
柱 柱子是罗曼式建筑结构上一个重要的特色,细长柱和附 柱也会应用在结构和装饰上。在意大利经常使用由单块 石料凿成的整体柱,就像在罗马和早期基督教建筑中那 样。它们也会,特别是在德国,于更巨大的墩柱间交替 使用。由多个单块石料凿成的拱廊柱也常用于不需要承 受较大砖石重量的结构,例如在回廊中,并有时采用双 柱。 回收的柱子 这一时期在意大利,数量众多的古罗马时期的柱 子被回收并再利用于教堂的内部和柱廊上。在这 些柱子中大理石质地并有横向基石的最为耐久, 但大部分为竖向基石并有时会呈现各式各样的颜 色。它们可能保留了最初的罗马柱头,一般来说 是科林斯或罗马混合式。 一些建筑可能以 大柱头放在短柱上、小柱头放在长柱上这种奇怪 的柱子搭配来取得高度的均等,例如在罗马圣克 里蒙教堂的中庭。这种建筑上的折中会见于材料 回收自多座建筑的地方,在法国这种回收的柱子 也在较小程度上利用。
拜占庭建筑特点
帆拱的特点: 1.外形上使穹顶完整; 2.结构上覆盖的是完整 的方形平面; 3.只需四个支点支撑穹顶。
帆拱既使建筑方圆过渡自然, 又扩大穹顶下空间,是拜占庭 结构当中最具有特色的。
拜占庭建筑特点
.教堂平面格局大致有三:集中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巴西利卡式(叙利亚托曼宁教堂)、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建筑特点:平面中央是圆穹窿顶的集中式平面与十字平面,
空间以穹窿顶为主要构造,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无廊, 内部装饰华丽,外面装饰朴实。
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
玻璃马赛克和粉画:平整的墙面上 贴彩色大理石板,拱券和穹顶表面 用马赛克或粉画。马赛克壁画是用 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成的。 为了保持大面积画面色调的统一, 在拱顶和穹顶上先铺一层底色。 在不重要的教堂,墙面抹灰,作粉画。
哥特式建筑
风格形成:罗马风(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是13~15世纪流行于欧 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哥特”原义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 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 “哥特”(野蛮)了。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欧洲中世纪建筑
European medieval architecture
目录
I,历史背景
II,欧洲中世纪建筑 III, 对比
引言
中世纪是欧洲建筑史上的巅峰时期,在这一时期, 随着宗教信仰的逐步成熟,形成了各种风格迥异的 建筑风格,引导和促进了世界建筑发展的多样化进 程,为建筑的发展篇章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 所形成的建筑文化体系,更是影响当代建筑发展的 重要因素,让我们不断去探索,推陈出新,学以致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