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寓言四则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寓言四则公开课教案

寓言四则一、本文素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爱慕虚荣,妄自尊大文章首先交代了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店里来,是怎样来的。

这表明了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

“算添头,白送”,轻轻一笔,如烘云托月,点出了自命不凡的人的实际价值。

作者通过三问三答,暗含了对爱慕虚荣之人的讽刺之意。

文章结尾点明寓意,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2.狂妄自大,自食其果第一段既有故事的开端和发展,也包含了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蚊子向狮子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结果战胜了狮子。

然而,战胜狮子后,蚊子却撞在了蜘蛛网上,“叹息”与“唱着凯歌”相呼应,写出了蚊子可悲的下场。

第二段点明寓意,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应该谨慎从事,不可狂妄自大。

《穿井得一人》3.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宋之丁氏告人曰“穿井得一人”,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两个“得一人”,各言其事,含义迥异,“闻而不审”,以致妄听轻信,穿凿附会,以讹传讹。

而且就这样一件事,马上就传到国君那里,可见传言面之广,影响之大。

宋君之“问”,是“闻言必熟论”“验之以理”的具体表现。

丁氏告诉国君的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解释前一个“穿井得一人”,“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传言之差就在于对“得一人“的理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杞人忧天》4.益智寓言,寓意深刻文章主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

“其人舍然大喜”,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虽然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则寓言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二、技法点拨:1.对比手法,突出主题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赫耳墨斯的雕像与宙斯、赫拉的雕像的价值的对比表现主题,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与狮子、蜘蛛的战斗的对比突出主题。

2.拟人手法,形象贴切拟人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

《蚊子和狮子》一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后的得意忘形之态,十分形象贴切。

3.语言朴实平易,言有尽而意无穷《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传言易错,妄听轻信,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传言之所以失实,其原因有二:其一,传播者有意为之、混淆视听;其二,言词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而改变了语义。

“穿井得一人”,而“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巧妙、曲折、生动,寥寥数语,既勾勒形象,又启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读者在捧腹之余,不得不深思其中之味。

言语的交际功能在于言语表达的确定性。

而在传播过程中,因主客观等原因,言语表达“类是而非”“类非而是”等失实现象也常有。

但对于听闻者来说,“剖析毫厘,分别黍稷”的细审、明辨至关重要,这也是本文告诉大家的道理。

4.对话描写,人物分明《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基本以对话构成,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人物形象分明。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寥寥数语,一个听别人解释后心情释然和帮助人后心情轻松的形象站在了读者面前。

文章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

三、主题分析《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寓意:人不要妄自尊大,爱慕虚荣。

《蚊子和狮子》的寓意:人不要骄傲自大。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一件事经过传播往往变了原样,失去原意。

因此,不论什么事,都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轻信流言蜚语,要注意实地调查;我们对听到的事情,也一定要动动脑筋,具体分析研究,问一问,想一想这件事情合不合情理。

《杞人忧天》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四、背景深研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2·1·c·n·j·y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www-2-1-cnjy-com2.伊索和《伊索寓言》简介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吕氏春秋》简介: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4.列子简介《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五、类文阅读《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 ①滑稽:诙谐戏谑。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 ān。

⑦勒:编辑。

1.对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一见辄能诵________________(2)比读《齐史》____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答案]1.B2.(1)立即,就,便。

(2)等到。

3.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士兵。

(把“三千”和“数万”翻译为“少量”和“众多”也可)4.少时读书:“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

后来治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

5.①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②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③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

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

一个月内,没有几天在看书。

所以,即使(我)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非常勤奋,用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

然而聪明已经衰竭耗尽,大概不如昔日的十分之一二。

每阅读一篇文章,一定会从头到尾翻寻几次,(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

所以虽然(我)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

等到读《齐史》,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了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

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