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中心带动:率先发展扬风帆——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一(一)如果说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则是其中最响亮、最动人的音符。

如今,陇原大地,新的发展乐章已经奏响。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

这是甘肃崛起的新号角。

此中,一个‚音符‛最值得期待: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这是兰州、白银的新使命。

(二)‚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这句话,拉开了一部分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区率先发展的大幕,也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源泉。

放眼全国,东部地区率全国之先,而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每一项重大战略,也有其‚率先‛的城市布局。

立足甘肃,以至西北,区域发展同样呼唤自己的‚龙头‛。

这里,兰州之于甘肃,如东部之于全国,是‚龙头‛的必然之选。

从区位看,兰州处于大西北‚座中四联‛的特殊位臵。

从历史看,兰州始终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现实看,经过60年积累与发展,兰州综合实力大大提高。

可以说,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兰州率先发展,既是‚兰州战略‛的新接力,又是兰州、甘肃发展的再出发。

(三)率先发展,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理念。

在我省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种种困难。

率先发展,意味着会首先触及矛盾、面对困难。

为此,作为一种责任,率先发展,决不能绕着困难走,而是要在改革上先人一步,在发展上快人一拍,率先搬掉‚拦路石‛,率先趟出新路子。

而且,在新的发展时期,兰州的率先发展,决不能单纯追求速度率先,也不能延续传统发展模式。

作为一种理念,率先发展,就是要彻底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思维惯性、发展方式,率先科学发展。

一定程度上说,中心城市发展的责任和理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战略的成败。

中心城市只有敢为人先,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方能不负‚龙头‛使命。

(四)堪当‚龙头‛大任的,不仅限于单个中心城市,还有都市经济圈。

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领跑‛全国发展,展现了都市经济圈的魅力。

它也说明,在市场化、城市化趋势下,都市经济圈越来越成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若是再早些年,都市经济圈对于甘肃,还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但现在,交通、通信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加上兰州、白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势相补、经济相连,让兰白都市经济圈成为可能。

省委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既扩展了兰州率先发展的空间,更推开了甘肃跨越的‚机会之窗‛。

(五)‚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中心带动,源于中心,更高于中心。

中心带动,关乎战略大局,这是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这意味着,兰州以及兰白都市经济圈,将成为我省区域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平台,将担负起带动甘肃、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战略重任。

换而言之,兰州和兰白都市经济圈,都要跳出就兰州谋划兰州、就经济圈思考经济圈的圈子。

一方面,要服从全省区域发展目标,挑起‚龙头‛重担;另一方面,要主动融入西部、国家总体发展目标,打造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六)‚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心带动,源于中心,也广于中心。

中心带动,关乎改革发展,这是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巨大创新。

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率先发展兰州,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最大的创新之一,在于打破行政区划的界线,结合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谋划一个开放的经济圈。

长远来看,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功能和定位,不能只限于兰州、白银及周边城镇。

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程度加深,其影响要从圈内拓展到圈外,最终形成核心强大而又辐射宽广的经济圈。

而全省其他市州,特别是周边市州,也不能把本地的行政区域,当成可以孤立发展的经济区域,关起门来规划,关起门来定位,关起门来搞所谓的‚发展‛。

(七)中心带动,任重道远。

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心带动能力强,势必大大促进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深入实施,反之亦然。

然而,兰州、白银所面临的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基础薄弱,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等因素,将会影响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而且,臵身于全国各地、各个都市经济圈竞相争先的热潮中,兰州的发展、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建设,稍有懈怠,就会远远落在后面。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增强总体实力、辐射力与竞争力。

惟其如此,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构中占据先机。

(八)一个地区发展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天时、地利、人和。

‛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因势而生,蓄势待发,深透着决策者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甘肃实际的把握,对未来发展的思量。

通过‚中心带动‛,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一个崭新的甘肃定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两翼齐飞:能源基地谋崛起——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二(一)跳出甘肃看甘肃,立足省情谋发展。

省委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中,谋划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两翼‛腾空劲展,助飞甘肃经济。

呼啸而过的大风为我所用,沉睡千年的‚黑金‛重见光明。

相信有那一天,‚陇东牌‛的石油、煤炭和电力输送东部;‚陆上三峡‛收集起强大的自然动力,助推甘肃乃至中国经济。

(二)只因站得高,所以看得远;要与时代同步,方能勇立潮头。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大国和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煤电油运等重要能源资源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今后还将大幅攀升。

传统能源供应已列入国家安全战略。

另一方面,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新能源开发,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的不二抉择。

甘肃的能源优势由此凸显。

石油、煤炭,传统资源,蕴藏在庆阳、平凉的黄土层里;风电、光能,新兴能源,储备在广阔的河西走廊。

‚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战略构想,将陇原大地上的宝藏,与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次,我们与时代潮流同步;这一次,我们站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列。

(三)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但它总是稍纵即逝。

能不能‚抢‛到手,‚抓‛实在,就看我们努力不努力。

摆在面前的机遇千载难逢。

新能源产业事关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科学发展,开发利用备受关注。

国家政策鼓励发展新能源,支持有优势的地区率先发展。

河西走廊丰富的风能,是重要的接续能源和战略替代能源。

年初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修改了《‚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关系新世纪我国能源安全和科学发展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建设进行统筹。

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陇东地区因石油、煤炭资源丰富,成为‚两东‛之一。

我们的能源优势,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一部分。

两大能源基地,肩负改善甘肃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重任。

能不能抓好这个机遇,对于甘肃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自明。

(四)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原来是‚追风逐日‛的广阔天地;广种薄收的黄土旱塬,居然深藏着梦寐以求的‚黑金‛。

独特的资源优势,成为陇原‚两翼‛腾飞的巨大引擎。

数数‚家底‛,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

河西走廊风能资源理论储量居全国第五,仅酒泉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就在4000万千瓦以上。

河西还是实施‚大漠光电工程‛的理想地区。

庆阳境内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40亿吨,煤炭资源储量巨大,平凉华亭煤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看看成绩,不由得喜上眉梢。

戈壁滩上耸立起‚白色森林‛,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我国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华能庆阳核桃峪煤矿、新庄煤矿开发揭幕,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迈出新的一步……(五)‚追风逐日‛的不仅是我们,能源基地建设任重道远。

‚大江南北‘风光’无限,‘追风逐日’热闹非凡‛。

这是媒体对全国新能源开发建设的描绘。

环顾四周,我们的近邻内蒙古、新疆、宁夏等省区,风电、光能开发同样如火如荼;遥远的福建、吉林等地,也将风电发展纳入支柱产业,风电设备制造更是遍地开花。

相比同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其他传统能源基地,陇东能源基地建设还面临着地质勘察程度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制约因素。

要实现‚陇煤外运、陇电东送‛的目标,仍需加倍努力。

(六)‚靓女引得佳婿来‛,我们的资源,只有和先进生产力相结合,才能资源、环境‚两相宜‛。

经济底子薄、基础差,通过自我积累实现发展的能力有限,是目前甘肃发展的‚短板‛。

资源这个‚穷家靓女‛只有通过‚招亲‛,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做‚女婿‛,尽快引进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才能使能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实力,才能使陇原大地添财又增绿。

甘肃的发展,和全国的发展紧密相连;甘肃的进步,是全国进步的有机组成。

无论是陇东石油、煤炭和电力开发,还是河西的风电、光能产业,既需要国家支持,也需要企业参与。

真心携手,才有美好未来。

(七)只有将甘肃的发展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考量,充分发挥优势,才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思想观念的陈旧,体制机制的滞后,往往使人故步自封,感受不到发展的‚脉动‛。

再不警醒,再不追赶,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着眼全国看发展,紧随导向兴产业。

发挥后发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八)融入时代,勇立潮头,陇原大地唱响‚能源欢歌‛。

甘肃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弥补克服劣势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过程。

回顾过去,我们克服一个个困难,迎来一次次跨越;聚焦现在,我们艰苦创业,成绩可圈可点;展望未来,西部能源大省的身影日渐明晰。

陇原儿女从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认准了,干起来,陇原必现新貌,‚两翼‛必将腾飞。

组团发展:千帆竞发搏激流——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三(一)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诚然,发展有先有后。

中心区域发展了,重点区域发展了,但更为广阔的地区并不能停步不前。

那么,这些地区如何发展,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给出了答案——组团发展。

组团发展,并不是独立的一环,而是甘肃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

如果将中心带动比作率全省之先的龙头,将两翼齐飞比作加速前进的助推器,那么组团发展则是一砖一石汇聚而成的基础力量。

积水成渊,汇流成河。

全省的发展离不开市州,只有全省各市州的成长壮大,才能掀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才能实现整体推进的最终目标。

(二)组团,是组地域之团、产业之团,更是组特色之团、优势之团。

放眼全国,30年的高速发展中,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令人注目的区域特色经济。

这些地区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特有资源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特色区域为载体,形成一个个有机的经济整体。

特色,重在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