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历史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欢迎——进入 历史
学习本单元应注意
把握一条线索:
欧美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把握四个重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的1787年宪法及总统共和制建立;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理解一个重要观点:
英、法、美、德各国尽管民主政治形式和发展程度有差异,但都属于以代议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它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内阁的起源:内阁最初始于英国,有英王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在英王威廉三世时,枢密院与外交委员会已有内阁之称。1717年以前,内阁会议习惯上由英王主持,1717年之后,当时英王乔治一世由于不懂英语而不再主持内阁会议,于是内阁会议改由一名大臣主持,这样就产生了首相职务,并形成了英王不得参加内阁会议的惯例。这实际上是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在革命后对英王权力逐步限制和削弱。一般认为,正规的内阁制始于英国1721年成立的以罗伯特沃波尔(1676—1745)为首的内阁。但直到1900年,英国议会的布告中才第一次出现内阁一词,1937年通过的《国王大臣法》,内阁这一名称才正式有了法律依据。以后,内阁这一形式,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成为这些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总理)就是政府首脑。
2.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前期
英国第一任首相:沃波尔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合一);
2、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统而不治;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4、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探究】一、英国的内阁制与明朝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艰难的共和之路艰难的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1804--1814)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1852--187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2、经济方面:
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
3、世界影响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范。
美国——总统共和制(特点:三权分立)
1.背景:美国独立战争之初面临的困难(邦联的缺陷)
州际联盟(邦联制)在对内对外政策上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共和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1)宪法内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内容:
①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②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集大权于一身。
③宰相主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2、评价
①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最终形成
2.发展:19世纪60年代开始两党轮流执政
3.影响:左右政局、交替执政
4.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1、(09年全国卷二)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思考: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是什么?共和之路虽然艰难,但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这说明了什么?
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
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艰难的原因:内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外因---本国封建势力、外国武装干涉
说明:由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历史在曲折发展中的前进。
第一部分知识要点
一、英国
光荣革命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重要背景
经济背景: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出现
历史传统:中世纪英国已形成议会(封建性质、上下两院、对王权有限制)
政治斗争: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根本: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核心思想: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证议会权力。
2、历史影响:
英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1832年议会改革(第一次)
1、改革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深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2、改革的内容: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3、改革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2、确立:1787年宪法
①联邦制原则:既巩固了国家政权,有利于保护美国国家利益和主权,又给各州保留了较大的主权。
②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③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宪法的完善
(1)南北战争(1861——1865)内战后,联邦政府巩固了国家统一
(2)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通过修宪扩大普选权)
1、性质不同:英: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中:封建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
2、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
3、组成方式不同:英:由选举产生;
中: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4、影响不同:英: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强化了专制制度,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集体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布莱尔必须是工党领袖;
必须通过英国女王的任命(形式)。
(2)英国派兵参加对伊拉克的战争,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
内阁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3)如果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
首相布莱尔是否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只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②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原因:1、长期分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2、容克贵族领导通过自上而下完成统一,统一后容克贵族的势力很强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发展模式
英:民主创新循序渐进
美:民族独立三权分立
法:政体演变循环反复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878年宪法颁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1、(2007·青岛模拟)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烟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从而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2008·佛山质检)1997年5月布莱尔首任英国首相,到2005
废除奴隶制,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用法律维护国家统一
4.两党制:
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得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5、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是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利于国家的巩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局限性:忽视了公民个人的权利;承认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奴的选举权被剥夺。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辅导科目:历史 学员姓名: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教师: 课 时 数: 课时 第___ 次课
授课主题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美英法德的政治制度
2、理清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练习相应的高考题,把握命题思路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5年3月14日10时00分——11时30分
——
2、过程:
光荣革命
•时间:1688年
•内容:议会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妻子玛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意义:完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开始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
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权利法案》(1689年)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2.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
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
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是什么——代议制
核心是什么——责任内阁制
1、(09年海南卷)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