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自动避障机器人
课题名称:自动避障机器人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红外避障传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学会分析任务,制作流程图
(3)理解“永久循环”的意义
(4)理解流程图各种框图的意义及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传感器外部结构的观察、讨论和对蝙蝠故事的类比进行思考,认识并了解红外避障传感器的构成及原理。
(2)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运用算法流程图理清思路,理解“永久循环”模块的运用以及各类框图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通过小组内的互助合作探究,体验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3)通过算法流程图,感受程序思维的表达方式,梳理思路的同时体验到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1.认识红外避障传感器的构成
2.掌握“永久循环”模块的意义。
教学难点:“永久循环”模块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具体工作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
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在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后,接收管接收红外线。
任务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任务,要求设计
一个可以自动躲避障碍的机器人
想要设计这样一个机器人我们要做些
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
任务
在之前学习的课程中,通过编程我们开始应
用流程图,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种图形都分
别是什么含义,又有什么作用呢?本节课在
分析任务的同时,我们也一起学习一些关于
流程图中这些图形的应用。
通过观察之前学习过的流程图,我们会发现
每个流程图都有“主程序”及“结束”两个
黄色的椭圆框,这两个框有什么作用呢?
起止框:表示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再次回到我们的任务中,我们想要设计可以
自动躲避障碍的机器人,首先我们要给机器
人添加一个传感器,同学们知道是哪一个传
感器吗?(红外避障传感器)
添加好了传感器之后,我们就利用传感器来
进行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如果有,那么
就转弯,没有就运行电机继续跑。
好,这段
程序编辑完。
自己的想法充分表
达出来。
图,首先分析椭圆
形框图的作用
程分析,思考
分析一下这段流程图中的模块,分别了解这些模块的作用。
菱形:判断框
作用:判断程序汇中的事件,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决定
平行四边形:输出输出框
作用:从外界获取信息或向外界传递信息
长方形:处理框
作用:框中表明的是进行的什么操作。
箭头:流程线
作用:表示从某一框到另一框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