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河北近8年未考)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借景抒情。
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啼”,唤人早归,暗含浓浓愁绪。
“闻道”表惊讶。
“五溪”极言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这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用拟人手法,借“明月”化身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它将带着“愁心”给远行的朋友。
这两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忧虑关切之情。
【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
【本诗主旨】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
【写作手法】1.丰富的想象。
2.寓情于景。
3.拟人修辞。
【高效集训】
1.(2016眉山中考)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2016眉山中考)“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__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眉山中考)这首诗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选答两层)
__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