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构造方法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

判断三角形全等公理有SAS ASA AAS SSS和HL,如果能够直接证明三角形的全等的,直接根据相应的公理就可以证明,但是如果给出的条件不全,就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结合相应的公理来进行分析,先推导出所缺的条件然后再证明。

一些较难的一些证明问题要构造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把条件相对集中起来,再进行等量代换,就可以化难为易了。

构造方法有:
1 .截长补短法。

2•平行线法(或平移法):若题设中含有中点可以试过中点作平行线或中位线, 对Rt△,有时可作出斜边的中线。

3. 旋转法:对题目中出现有一个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时,可试用旋转方法构造
全等三角形。

4. 倍长中线法:题中条件若有中线,可延长一倍,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将
分散条件集中在一个三角形内。

5. 翻折法:若题设中含有垂线、角的平分线等条件的,可以试用轴对称性质,
沿轴翻转图形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构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 截长补短法(通常用来证明线段和差相等)
“截长法”即把结论中最大的线段根据已知条件分成两段,使其中一段与较短线段相等,然后证明余下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的方法.“补短
法”为把两条线段中的一条接长成为一条长线段,然后证明接成的线段与较长的线段相等,或是把一条较短的线段加长,使它等于较长的一段,然
后证明加长的那部分与另一较短的线段相等.
例1.如图所示,在Rt△ ABC中,/ C=90,BC=AC AD平分/ BAC交BC
于D,求证:AB=AC+CD
例2 已知:如图,AB=AC 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
EF 交BC于点D.求证:DE=DF
E
(2)已知:如图,AB=AC 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EF交BC于点D,且D为EF的中点.
求证:BE=CF
例3(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J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
BD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点M、N分别在
AB、AC上,求JAMN的周长.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Z BAC
的平分线交BC于E,
求证:AB+BE=AC
2.(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中,/A =60’ , BD、CE分别平分ZABC和上ACB , BD、CE交于点O,试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说明:⑴本题也可以在
AB 截取AD=AQ 连0D 构造全等三角形,即“截长补短
法"•
⑵本题利用“平行法”解法也较多,举例如下:

如图(2),过0作OD BC 交AC 于。

,则厶AD3A ABO 来解决. ② 如图(3),过O 作DE// BC 交AB 于D,交AC 于 E,则厶ADO^^ AQO △ ABO^A AEO 来 解决.

如图(4),过P 作PD// BQ 交AB 的延长线于。

,则厶APD^A APC 来解
决.3.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 FAD =
/ FAE 求证:BBDFAE
C
④如图(5),过P作PD// BQ交AC于。

,则厶ABP^A ADP来解决.
(本题作平行线的方法还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自己研究)
3.旋转法
对题目中出现有一个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时,可试用旋转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已知:如图(6), PABC内一点,且PA=3 PB=4 PC=5
求/ APB的度数.
分析:直接求/ APB的度数,不易求,由PA=3 PB=4 PC=5
联想到构造直角三角形.
4.倍长中线法
题中条件若有中线,可延长一倍,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将分散条件集中在个三角形内。

例1 .如图(7)人。

是厶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BE
求证:AC=BF
若题设中含有垂线、角的平分线等条件的,可以试用轴对称性质,沿轴翻转图形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如图(8)已知:在厶ABC中,/ A=45o, AD丄BC,若BD=3 DC=2
求:△ ABC的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