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折AO分型 ppt课件

骨折AO分型 ppt课件


B型——部分关节骨折(partial articular fractures) 骨折累及部分关节面,关节面其他部分仍旧与骨干相连, 又分为以下3组:
①B1—劈裂骨折,即剪切力导致沿纵轴方向的劈裂;
②B2—塌陷骨折,即无劈裂或分离,在关节面边缘或中 心塌陷;
③B3—劈裂塌陷骨折,即劈裂和塌陷复合存在,关节骨 块通常是分离的。
骨骼节段
长骨分为不同的节段,包括近端(1)、骨干(2)、 远端(3);胫腓骨增加了踝部(4);骨盆分为骨盆 环(1)、髋臼(2)。 骨干是指在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节段。 近端和远端定义为骨骺和干骺端部位。 Heim用平方法划分长骨的近端和远端为长骨两端的正 方形区域,其边长为骨骺最宽处。股骨近端是例外, 股骨近端指股骨近侧经小转子下缘横线以近的部分 (表1-1)。
C型骨折的亚组反映了粉碎的本质, ①C1的亚组反映螺旋粉碎程度; ②C2的亚组与中间骨块和楔形骨块数量有
关; ③C3的亚组反映粉碎的范围和程度。
三、长骨骨端骨折 分类
长骨骨端骨折根据与关节面关系可分为A、B、C三型(表1-2)。
A型——关节外骨折(extra articular fractures) 骨端的关节外骨折,不累及关节面(尽管有时会有小 的无移位的裂隙),可以是关节囊内骨折,也包括 骨突和干骺端骨折,多为韧带、肌腱止点的撕脱, 或为干骺端简单或粉碎骨折。
二、长骨骨干骨折分类
长骨骨干骨折根据骨折复杂程 度分为A、B、C三型,每一型 可再分为3组

A型—简单骨折(simple fractures)
一处单独的环绕骨干的破裂,只有2个骨折块。可分 为3组:
A1—简单螺旋骨折;
A2—简单斜行骨折,即骨折面与长骨垂线的交角大于 30°;
A3—简单横行骨折,即骨折面与长骨垂线的交角小于 30°。
C3—复杂不规则骨折,有大量不规则的中间骨折片。
亚组的划分方法可根据骨骼、部位 即分型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肱骨和股骨干,根据骨折水平的不同划分亚组包括: ①近段(股骨近段为从小转子下缘到以远3cm处,肱骨 近段指骨干近端展开部); ②中段(髓腔内径基本一致的区域); ③远段(骨干远端展开部)。
胫腓骨骨干的亚组反映了腓骨是否骨折及其 骨折位置,包括 ①腓骨完整; ②不同平面的腓骨骨折; ③同一平面的腓骨骨折。
美国OTA(the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采用了Muller教授的长 骨骨折分类系统,并将其分类方法和原 则应用到全身其他骨骼,形成了 AO/OTA骨折分类系统。
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总体上遵循Muller的长骨 骨折综合分类系统的原则,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 字编码(图1-1 ),将每一骨骼分为3个部位或节段 (近端、骨干、远端),再将每一部位的骨折根据骨 折形态分为3型(A、B、C),每型下面又分3组(1、 2、3),这样一个部位或节段的骨折可以有27个亚组 (如A11,A12...C32,C33)。
C型——完全关节骨折(complete articular fractures) 关节面破裂,完全从骨干分离,严重程度依据粉碎的部 位(干骺端或关节)和粉碎程度的不同而异。可分为 C1—关节和干骺端的简单骨折 C2—关节简单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 C3—关节粉碎骨折,干骺端简单或粉碎骨折。
由于肱骨头和股骨头直接与躯干衔接,并且活动范围较 大,它们的分类与其他长骨骨端不同, 肱骨近端骨折可分为: ①11A—干骺端一个结节(单处)骨折; ②11B—包括一个结节和干骺端(双处)的关节外骨折; ③11C—包括解剖颈的关节内骨折。 股骨近端骨折可分为: ①31A—股骨转子间区骨折; ②31B—股骨颈骨折; ③31C—股骨头骨折。
骨折的AO分型
1970年开始,瑞士AO/ASIF(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的创始人之一Maurice Muller教授及其同事,着手建立了一个长骨骨折综合 分类系统(Comper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ong Bones),该分类系统通过字 母和数字的组合,描述了长骨骨折的部位、形态和严重 程度等特征。
骨骼编码
该系统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颅面骨和胸骨不在本范围描 述),包括有肱骨(1)、尺桡骨(2)、腕骨(24)、掌骨(25)、 指骨(26)、股骨(3)、
胫腓骨(4)、髌骨(45)、距骨(72)、跟骨(73)、足舟骨 (74)、楔骨(75)、骰骨(76)、跖骨(81)、趾骨(82)、 脊柱(5)、骨盆(6)、 锁骨(06)、肩胛骨(09)。
踝部作为胫腓骨骨折的第四节段,已被广泛接受,踝部 骨折的分类根据腓骨骨折的水平与下胫腓联合的关系可 分为: ①44A—低于下胫腓联合的腓骨骨折; ②44B—经下胫腓联合腓骨骨折; ③44C—下胫腓联合之上的腓骨骨折。
骨折分类的具体 方法
根据上述方法和规律, 对全身任何部位的骨折 进行AO/OTA分类(颅 面骨和胸骨不在本范围 描述),都可以通过逐 一回答以下五个问题来 解决(图1-2)。
若骨皮质碎片小于10%则忽略不计。
B型——楔形骨折(wedge fractures)
有一块以上的中间骨片,复位后主要骨折块之间有骨皮质 接触,基本恢复了长度和力线。楔形骨块可以是完整的也 可以是粉碎的,可分为3组:
B1—螺旋楔形骨折,又称蝶形骨块,多由扭转暴力造成;
B2—折弯楔形骨折,或三角形挤压楔形骨块,多由折弯 暴力造成;
B3—粉碎楔形骨折,或中间楔形骨块,多是由折弯暴力 造成的粉碎。
C型——复杂骨折(complex fractures)
有一块以上的中间骨片,复位后主要骨折块之间没有接 触。可分为3组:
C1—复杂螺旋骨折,即有多个螺旋楔形骨折的骨干骨折
C2—复杂多节段骨折,即在2个水平的骨干骨折,复位 后中间骨折段与两侧的主骨折段接触都达到主骨折段 周径的50%以上,中间骨折段还可伴有1或2个额外的 楔形骨折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