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荆轲刺秦王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荆轲.(kē)拜谒.(yè)戮.没(lù)揕.其胸(shèn)B.偏袒.(tǎn)扼.腕(è)怯懦.(ruò)樊於.期(wū)C.猝.然(cuì)忤.逆(wǔ)拊.心(fǔ)变徵.声(zhǐ)D.瞋.目(c hēn)箕.踞(jī)目眩.(xuàn)被八创.(c huāng)【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揕(zhèn);B项,懦(nuò);C项,猝(cù)。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使以闻大王使:派遣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双手捧着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兵:士兵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创:伤【答案】C【解析】兵:兵器。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秦王必说见臣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答案】C【解析】A项,说——悦;B项,反——返;D项,卒——猝。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②卒.皆夜惊恐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④轲自知事不就.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答案】B【解析】①通“猝”,突然;②戍卒;③登上;④完成,成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答案】C【解析】A项,“无信”,今义,不讲信用;古义,没有信物。
B项,“流涕”,今义,流鼻涕;古义,流眼泪。
C项,“切齿”古今同义词。
D项,“穷困”,今义,贫穷;古义,处境艰难,走投无路。
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B.贤能为之用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皆为被动句,A项,定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7.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下列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B.又前.而为歌C.皆白衣冠...以送之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方位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至易水上,祭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答案】C【解析】祖:临行祭路神。
9.下列各项中全都反应荆轲“性格刚毅”的一项是①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④荆轲怒,叱太子。
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①③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④⑤⑥【答案】D【解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10.下列各项中全都反应太子丹“不忍”的一项是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③驰往,仗尸而哭,极哀。
④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⑤乃令秦武阳为副。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⑥【答案】A【解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
1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计划周密:首先提出用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换取秦王的信任,然后到秦国面见秦王说燕国不敢抵抗,甘心臣服,秦王听后十分高兴。
B.荆轲处乱不惊:秦王在咸阳宫接见荆轲和秦武阳,秦武阳胆怯露出破绽,荆轲巧妙周旋,没有被秦王和群臣发现,才得以进献地图,使计划能继续进行。
C.荆轲勇猛异常:荆轲面对秦王毫无惧色,行刺过程的几个动作“取”——“发”——“把”——“持”——“揕”一气呵成,迫使秦王惊慌失措,险些丧命。
D.荆轲视死如归:荆轲被击倒后仍然用匕首掷击秦王,受八处剑伤后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没有一点畏惧的心理。
【答案】A【解析】A项,“说燕国不敢抵抗,甘心臣服”是蒙嘉。
12.参照下面的示例,为《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太子丹写一句评价语,要求囊括事实,评价中肯。
示例:高渐离:闹市击筑,为人庸保,敢廷朴秦王,肝胆相照真知音。
荆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子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荆轲:论剑不称,相搏而逃,终孤身刺秦,易水萧萧侠名传。
太子丹:质秦受辱,有胆少谋,虽刺秦未成,暴虐嬴政亦胆寒。
【解析】拟写人物评语,需要在把握人物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对该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品质进行概括,对其精神进行颂赞;语言力求凝练生动。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夺取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购买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狠毒,刻毒【答案】C【解析】购:重金征求,悬赏。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焉用亡郑以.陪邻C.臣左手把其.袖君知其.难也D.伏尸而.哭,极哀因人之力而.敝之【答案】B【解析】B项,“以”均为连词,表目的;A项,介词,被/动词,给予;C项,代词,他的/代词,那;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2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
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荆轲擅长辞令的特点;也表现了樊於期为报灭族亡国之仇勇于献身的赤子情怀。
【答案】D【解析】“亡国”说法错误。
1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答案】(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2)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词:“忍”“伤”“虑”。
第(2)句关键词:“耻”“除”“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