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课教案_23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课教案_23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是人教版选读课文中的一篇。

文章讲述的是钱学森几经周折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感人经历,字里行间洋溢着钱学森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拳拳报国之志。

整篇文章主题凝练,语言朴素。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由于时空距离和教材文字张力的限制,容易造成学生只是敬佩而不是敬仰,只可远观而走不进钱学森的内心世界这种浮于表面的“伪情感”,教学时应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辅以补充课外的钱学森资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以情感的共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感悟。

教学目标:1、理解“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钱学森回国的艰辛和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的课外资料及图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好奇钱学森1、同学们,我国有一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荣获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请听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辞(出示颁奖辞视频)。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钱学森。

2、简介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浙江省杭州人,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3.师:钱学森为我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由于钱学森的精诚报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国防,才有了航天英雄遨游太空的壮举。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钱学森,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祖国,我回来了》。

(板书课题。

)4.师加上“终于”生再读课题。

5.师:自由读课题,透过这个“终于”你们感受到了什么?6.师:在“终于”的背后浸透着艰辛,浸透着漫长,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把钱学森的那份艰辛、那份漫长、那份曲折读出来。

生:(深情地朗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整体感知,走近钱学森1.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钱学森的归国之路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价:你的概括能力真强,语言简练。

)三、研读探究,走进钱学森(一)感受漫漫回国路1)、过渡:的确,钱学森的回国之路是漫长的,充满了艰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钱学森受到阻挠与迫害的句子。

认真品读,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开始吧。

2)、现在我们一起交流钱学森回国受到阻挠与迫害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是无理残暴的,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生:美国移民局阻挠钱学生回国。

A.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当局的通知:不准回国!(出示课件)1.全班齐读此句。

2.师: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我体会到美国移民局态度强硬。

3.师:师从哪里体会到的?4.预设我是从后面的感叹号,体会到的,5.师:请读出强硬的态度。

(生读,师评,嗯,态度很强硬)6.师:还有谁有不同体会?生:美国移民局真是太霸道了。

7.师:读出霸道的语气。

(评价:嗯,有一点霸道)8.师: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评价:嗯,很霸道了)谁再更霸道的读一读?指名读。

9.师:男同学霸道一些。

男生读。

(非常霸道了)10.师:读后你还有什么感受呢?生:美国移民局太专横了。

11.师:你读出专横的语气。

(评价:嗯,是专横了)师:女同学读出专横的语气。

12.师:那么的霸道,那么的专横,他有没有同钱学森商量商量呀?(没有)真是不讲理!带着这种感情了读。

过渡:他受到移民局的阻挠,还受到了谁的阻挠呢?生:美国当局诬陷钱学森。

B.他被迫退掉飞机票。

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

1.师出示此句,生齐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预设:我从“硬说”看出美国对钱学森的诬陷。

3.师:美国海关怎样诬陷钱学森的?预设:说钱学森师间谍。

4.师:什么样的人是间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预设:潜入敌方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的人。

5.钱学森有没有刺探情报?(没有)是间谍吗?(不是)6..师:不是间谍硬是说他是间谍,这叫什么?(诬陷),对,这是赤裸裸的诬蔑。

7.师:对,这是赤裸裸的诬陷,面对这样的诬陷,同学们,你的心情怎样?预设:气愤。

(全班男生读出这种气愤。

)预设:替钱学森打抱不平。

(师:是呀,太冤枉人了。

)预设:对美国当局感到不满、气愤8..谁能能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这一部分,师评价:我听出了你对美国当局的不满。

师:你强调了哪个词语?(硬说)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其中的感情。

9.师:真有重要机密么?生:没有,其实他的行李箱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

10.师:这是欲加之罪,莫须有的罪名,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预设:很气愤。

11.师:你气愤地读一读。

12.师:让我们带着气愤的语气读。

学生齐读。

过渡:钱学森在美国不仅遭到阻挠,还遭到了什么困难?生:还受到了无休止的折磨?C.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

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

出示此句,齐读。

1.师:从哪些读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我体会到了钱学森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2.这是怎样的折磨?预设: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

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

3.师: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4.师:这些都是数量词,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吗?(生汇报。

)师:10分钟开一次灯,1小时开6次,如果一个晚上作8个小时算,开48次,好恐怖呀!那一晚上还能休息吗?刚闭上眼睛,灯马上就要亮了,那刺眼的灯光让他无法休息,钱学森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更明显的表现在半个月时间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

5.师:半个月15天平均每天下降一公斤左右,那就是大概2斤,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多么惨无人道,没有人性。

6.师:太没人性了把我们的科学家折磨得不成样子。

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7师:除了睡不好,想想钱学森还有可能会受到哪些折磨?8.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痛恨、愤怒、同情、)师:谁能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师指导朗读,个别读。

师评价: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钱学森受到的磨难是深重的,读得真好。

9.师:他睡不好,吃不饱,穿不暖,受到了无休止的折磨,钱学森屈服了吗?(没有,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生读: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10.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定。

11.师:美国当局折磨了他的身体,但折磨不了他回国的意志。

同学们,请你们想想,美国当局还会怎样迫害钱学森呢?D、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

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1. 师:想象一下他的哪些行动会受到了限制?齐读此句。

2.师:这种行为实在是太卑鄙了,太无耻了,他的行动受到限制,那他失去的是什么?(失去的是人身自由。

)来往的信件要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失去的是什么?(是隐私。

)3.师:没有了自由,没有了隐私,没有了人权是多么的让人感到痛苦啊?当人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当人们在大洋彼岸的祖国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可是钱学森——生读: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4.师:尽管行动受到限制、隐私受到侵犯,然而他屈服了吗?(没有,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生读: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5.师: 现在我就是美国当局的代表,你们就像钱学森一样提出这个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6.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钱学森回国的决心非常坚定、肯定。

7.师:美国当局限制了他的自由,但限制不了他回国的信念。

8.师: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痛苦,这样的折磨,不是一天,一个月,一年,而是整整——生:5年。

9.师:对,整整5年啊,1800多个日日夜夜,对于一个热切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人来说,是多么的————漫长啊!(师板书:漫漫回国路)师:你们想想这是怎样的5年?10.师:这是望眼欲穿,饱煞思念,苦苦企盼的5年。

如此艰辛,如此煎熬,如此充满期待的5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疑问:一个科学家想回到自己的祖国,怎么就这么难呢?美国当局为什么如此阻挠钱学森回国呢?生:美国当局怕钱学森回国,咱们祖国的科技力量会强盛。

出示钱学森的简介。

——快速阅读,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决不能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啦!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11.师小结:同学们,正是钱学森太优秀了,太有价值了,美国政府多么想留住他为美国效力,更重要的是他的回国会使中国成为导弹强国,这会使美国惊恐不安,所以,他们才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回国。

(二)感悟浓浓爱国情1.师:钱学森回国是那么的不容易,那么艰难,为什么非要回国,是什么力量促使钱学森这么坚定地回国呢?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请齐读这句话。

(1)你读懂了什么(爱国)(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爱国?(预设:这里的一切)(3)这里的一切是指?(预设:金钱、地位、名誉)2.师:而当时钱学森在美国有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

预设: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预设:衣食无忧、收入丰厚……3师:如果离开美国意味着他将放弃什么?生;放弃(金钱、地位、名誉,失博士学位,专家的头衔,终身教授的职位,舒适的生活、工作、先进的设备、个人的发展前途……)一切。

拓展练习: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放弃( ),放弃( ),放弃(),但不能放弃()。

4师:要知道新中国刚成立之初,由于遭受百年的战乱,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的洗礼,贫穷、落后,几乎成了新中国的代名词。

科学研究一片空白,科技水平极其落后。

多么需要像钱学森一样的人才建设祖国啊。

于是当一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钱学森默默地对自己说————学生接读: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钱学森深情地说————学生接读: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钱学森几乎是大叫起来,对全世界地人说:——学生接读: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5.师:为了建设新中国,钱学森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地位、名誉,因为他深深知道(课件再次出示):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