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1
(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 脏器功能。
3.手术前期病人护理措施
⑴ 心理准备 ⑵ 环境准备 ⑶ 身体准备:皮肤准备
呼吸道准备 胃肠道准备
⑷手术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 有无异常。
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 嘱患者排尿,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 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准确及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将病历,X-线片,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 接送人员。 记下家属姓名,联络方式。
(2)手术野皮肤消毒:消毒用药液不可过多;从手术中 心开始,用力稳重均匀环行涂擦;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 切口所需面积。
(3)手术过程中的观察: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 应,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或意外情况,防止并发症的 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三)手术后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评估
(1)麻醉恢复情况 (2)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 (3)伤口及引流物情况 (4)情绪反应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平衡
➢
重建正常饮食和排便形态
➢
控制疼痛、增进舒适
➢
引流管的护理
➢ 并发症地观察及预防
❖ 呼吸道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肺水肿、肺栓塞、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最常见的有肺
(1)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体护理。 (2)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 (3)帮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计划。
2.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1)一般资料。 (2)既往史及健康状况。 (3)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4)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 承受能力。
4.手术前病人健康教育
❖对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言语进行 交流;告 知 病人各种事项,动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种教育 方法并用。
❖术前病人应掌握的术后基本活动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 痰,体位改变和肢体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
(二)手术中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室应邻近手术科室和相关科室。手 术室分为洁净区,准洁净区和非洁净区 。适宜温度为20~25℃,湿度为40~60%。
围手术期的准备
1.心理方面准备(含医务人员)
(1)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 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 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愈后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 快地接受手术。
(2)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选择,应在病人“知情同意” 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不 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
2.病人的身体准备
(1)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术前两周 开始停止吸烟
(2)备血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贫血;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量的全血
(3)预防感染
(4)胃肠道准备
(5)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
(6)其他:术前一天或术日早晨检查病人,如有发热(超 过38.5度)或女病人月经来潮,延迟手术;术前夜给镇静 剂,保证病人的充分睡眠;进手术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时 留置尿管;手术前取下活动牙齿。
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9)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有关。 (10)清理呼吸道无效:与麻醉和疼痛有关。
(11)低效型呼吸形态:与疼痛、敷料包扎过紧有关。 (12)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13)知识缺乏:与缺乏术后康复知识有关。 (14)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等。
3.护理措施 主要是维持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预防 术后并发症;实施出院计划。 (1) 术后病人的卧位: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腰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4―6小时。麻醉清 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颅脑部手术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取仰卧中凹位,即下肢或床脚抬高20度,头部和躯 干同时抬高15°的体位。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位卧式或斜坡卧位, 以减少腹壁张力,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护士职责: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使患者具备耐受手术的良 好条件。 术中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 术后帮助患者尽快地回复各种生理功能,防止并发症,尽 快早日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二)手术中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三)手术后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的护理重点
2.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与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身体不适 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手术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禁食、呕吐 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伤口疼痛、管道约束有关。
(5)自理缺陷:与术后疼痛、虚弱、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手术创伤、机体负氮平衡有关。 (7)腹胀、便秘:与术中操作、术后活动减少有关。 (8)尿潴留:与麻醉、排尿习惯改变,直肠、肛门手
(2) 生命体征的观察:大手术后一般每15~30min测量脉搏、血压、呼 吸一次,至少连续4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每60min测量一次 。小手术后可每1~2小时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平稳后可改为每4 小时一次。体温一般为每2~4小时测量一次。
(3) 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护:
➢
维持呼吸功能
➢
2.手术中病人的护理 包括评估及文件记录,体位准备和 手术过程中的观察。
(1)手术体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 ;有利于暴露手术野,方便术者操作;对呼吸、循环影 响最小;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肢体不可悬 空放置,应有托架支撑。
❖ 常用的手术体位:仰卧位、颈过伸位、头低仰卧位、 俯卧位、折刀卧位和膀胱截石位。
围手术期护理
定义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包含手术前、手术中 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 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 前5-7天至术后7-12天
我国的定义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接受手术 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
手术分类
手术时限性:择期手术 限期手术 急症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