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考试复习题电子教案

第7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考试复习题电子教案

第7章练习题一、是非题1、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性反映的是零件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衡量零件结构设计优劣的指标之一。

(√)3、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采用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指导生产。

(√)4、定位基准属于工艺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基准,因此属于设计基准。

(×)5、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

(×)6、经济精度指的是在正常工艺条件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能够达到的精度。

(√)7、加工顺序的安排仅指安排切削加工的顺序。

(×)8、单件小批生产中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

(√)9、退火等热处理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

(×)10、箱体类零件的精基准及定位方式一般采用一面两销。

(√)11、热处理前已加工好的中心孔,热处理后必须研磨,以保证定位精度。

(√)12、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

(×)13、变速箱体上的Φ50H7Ra0.8μm轴承孔,采用下列方案:钻—扩—粗磨—精磨。

(×)14、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一般倾向于使用工序分散的原则。

(×)15、有色金属的精加工适合车削和铣削而不适合磨削。

(√)二、选择题1、下面关于零件结构工艺性论述不正确的是(D )A.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合理性 B 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综合性C: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相对性D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正确性2、零件加工时,粗基准一般选择(A)A 工件的毛坯面B工件的已加工表面C 工件的过渡表面D工件的待加工表面3、下面对粗基准论述正确的是(C)A 粗基准是第一道工序所使用的基准B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C 粗基准一定是零件上的不加工表面D粗基准是一种定位基准4、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这是由于(C)A 符合基准重合原则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C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D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5、工艺设计的原始资料中不包括(D)A零件图及必要的装配图B零件生产纲领C工厂的生产条件D机械加工工艺规程6、下面(C )包括工序简图。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B机械加工工艺卡片B机械加工工序卡片D机械加工艺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7、淬火一般安排在(B)。

A毛坯制造之后B磨削加工之前C粗加工之后D磨削加工之后8、下面关于检验工序安排不合理的是(A)A每道工序前后B粗加工阶段结束时C重要工序前后D加工完成时9、下面(B)情况需按工序分散来安排生产。

A重型零件加工时B工件的形状复杂,刚性差而技术要求高C加工质量要求不高时D工件刚性大,毛坯质量好,加工余量小10、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D)方法来保证。

A基准统一B基准重合C自为基准D互为基准11、退火处理一般安排在(A)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之后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12、车床主轴轴颈和轴颈面之间的垂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 C )方法来保证。

A自为基准B基准重合C基准统一D互为基准三、填空题1、确定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一般原则包括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效率争先。

2、基准重合是指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

3、设计基准指的是设计图样时所采用的基准。

4、工艺基准一般包括有定位基准、工序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四种。

5、常见的毛坯种类有铸件,锻压件,焊接件,型材,标准件等。

6、切削加工顺序安排原则有基准先行、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粗后精。

7、工序分散指的是将零件的加工内容分散在较多工序中完成;工序集中指的是将零件的加工内容集中在几道工序中完成。

8、常见的辅助工序除检验外,还有(至少列出三种)去毛刺,倒棱,校直,清洗等。

9、大批量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文件有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0、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的是直接参与改变工件尺寸、形状、精度、表面质量及性能的那部分生产过程。

四、简答题1、零件图的工艺分析通常包括哪些内宾?工艺分析有何作用?答: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包括:⑴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明确零件在机器中的安装位置及作用;⑵分析零件图上主要表面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明确主要技术条件的合理性及关键性技术问题。

⑶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⑷检查零件图的完整性(尺寸、视图、技术条件等)零件图的工艺分析是制订工艺规程的准备工作,着重了解、分析设计对象,为工艺设计打下基础。

工艺审查中可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会同有关设计部门共同研究,按规定手续进行必要的修改。

2、毛坯选择和机械加工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之。

答:正确的选择毛坯种类和质量与机械加工有密切关系。

若毛坯质量高,则机械加工的工序数量少,加工工时少,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而且零件的加工质量也有保证。

但毛坯质量高往往需要用较复杂的毛坯工艺和昂贵的设备,增加工了毛坯成本。

因此应根据生产类型和具体生产条件决定,正确处理两者的矛盾。

3、粗基准选择的原则有哪些?答:⑴重要表面原则⑵非加工表面原则⑶最小加工余量原则⑷不重使用原则⑸尽可能选用大而平整的表面原则。

4、指出下图中零件结构工艺性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a)图底面面积较大,加工面积大,从而加工量大且不易保证加工质量,建议在底面开一通槽以减少加工面的尺寸。

b)图中孔的位置距直壁尺寸太小,钻孔时刀具无法切入,故应增大其距离。

c)图键槽与退刀槽尺寸不一致,加工需多次换刀,建议采用相同尺寸参数。

d)图缺少退刀槽,建议在其中增加退刀槽。

a) b) c) d)五、综合题1、下图所示为箱体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标出:⑴平面2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⑵镗孔4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如图所示一批小轴零件,部分加工过程如下:⑴半精车端面A 、B ,保证两者之间的尺寸为A1=25.006.49+mm ;⑵调头,以A 面为基准精车端面C ,保证总长度A2= 05.002.080--mm ;⑶热处理;⑷以C 面为基准磨端面B ,保证尺寸A3=015.030-mm 。

试校核端面B 的磨削余量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应如何调整?2、⑴列出尺寸链如图;⑵判断各环性质:Z为封闭环,A2为增环,A1 、A3为减环⑶计算:Z=80-49.6-30=0.4 ;ES Z=-0.05-0-(-0.15)=0.1 ;EI Z=-0.2-0.25-0=-0.45 ;⑷分析:最小余量小于零,需要调整。

A2 、A3为设计尺寸,保持不变。

若令最小余量为0.1mm,将工艺尺寸A1改为49.6+0.1,此时Z=0.41.03.0+-。

第7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是非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选择题1、D2、A3、C4、C5、D6、C7、B8、A9、B 10、D11、A 12、C三、填空题1、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效率争先2、设计,定位3、设计图样时所采用的基准4、定位基准,工序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5、铸件,锻压件,焊接件,型材,标准件等6、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粗后精7、将零件的加工内容分散在较多工序中完成,将零件的加工内容集中在几道工序中完成8、去毛刺,倒棱,校直,清洗等9、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0、直接参与改变工件尺寸、形状、精度、表面质量及性能的那部分生产过程四、简答题1、答: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包括:⑴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明确零件在机器中的安装位置及作用;⑵分析零件图上主要表面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明确主要技术条件的合理性及关键性技术问题。

⑶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⑷检查零件图的完整性(尺寸、视图、技术条件等)零件图的工艺分析是制订工艺规程的准备工作,着重了解、分析设计对象,为工艺设计打下基础。

工艺审查中可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会同有关设计部门共同研究,按规定手续进行必要的修改。

2、答:正确的选择毛坯种类和质量与机械加工有密切关系。

若毛坯质量高,则机械加工的工序数量少,加工工时少,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而且零件的加工质量也有保证。

但毛坯质量高往往需要用较复杂的毛坯工艺和昂贵的设备,增加工了毛坯成本。

因此应根据生产类型和具体生产条件决定,正确处理两者的矛盾。

3、答:⑴重要表面原则⑵非加工表面原则⑶最小加工余量原则⑷不重使用原则⑸尽可能选用大而平整的表面原则。

4、答:a)图底面面积较大,加工面积大,从而加工量大且不易保证加工质量,建议在底面开一通槽以减少加工面的尺寸。

b)图中孔的位置距直壁尺寸太小,钻孔时刀具无法切入,故应增大其距离。

c)图键槽与退刀槽尺寸不一致,加工需多次换刀,建议采用相同尺寸参数。

d)图缺少退刀槽,建议在其中增加退刀槽。

五、综合题1、2、⑴列出尺寸链如图;⑵判断各环性质:Z为封闭环,A2为增环,A1 、A3为减环⑶计算:Z=80-49.6-30=0.4 ;ES Z=-0.05-0-(-0.15)=0.1 ;EI Z=-0.2-0.25-0=-0.45 ;⑷分析:最小余量小于零,需要调整。

A2 、A3为设计尺寸,保持不变。

若令最小余量为0.1mm,将工艺尺寸A1改为49.6+0.1,此时Z=0.41.03.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