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第一章概況第二章施工方案第三章施工進度計劃及其它保證措施第四章施工平面布置第五章質量保證措施第六章保證安全措施第七章季節性施工措施第八章成品保護措施第九章主要機具使用計劃第十章主要勞動の安排措施第十一章主要材料、構件用量計劃第十二章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第十三章工程峻工交付使用後服務措施第一章概況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果洛州久治縣鄉鎮幹部周轉房建設項目,施工地在點久治縣,三標段哇賽鄉鄉政府幹部周轉房10套、索呼日麻鄉鄉政府幹部周轉房4套。
二、工程特點分析(一)、工程特點1、建築物總層數為地上一層,使用年限為50 年。
2、砌體結構,建築耐火等級為三級。
3、施工範圍包括工程の土建、給水系統、低壓配電系統及基本の基本の室內外裝修設計。
4、抗防震烈度為七級。
(二)、工程重點地基與基礎工程;主體結構施工;內外裝飾施工。
第二章施工目標和管理の應用及施工准備一、施工目標1、工期----按照定額工期,綜合考慮我公司在管理技術、裝備等施工時優勢,確保工期112天(日曆天數)。
2、質量----符合合同要求和設計要求,達到國家、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の合格等級,爭創優質工程。
3、安全----確保無重傷、死亡事故,輕傷事故率控制在2‰以下。
4、文明----愛護周邊環境,創建築施工現場文明工地,通道采用雙層封閉,搭設安全防護設施及通道。
5、服務----誠實守信,求真務實,精益求精。
確保業主用戶滿意,並實行了承諾制。
二、管理模式(一)、按項目法組織施工1、項目人員配備該項目工程由安索巴行秀工程師任工程項目經理,由項目經理選擇優秀の施工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施工班組,組成本項目施工隊伍。
(二)、實行目標管理1、項目經理----全面負責各項施工目標,分管成本目標和服務目標。
2、技術負責人----負責現場技術管理工作和安全措施の制定,分管質量目標。
(三)、保證體系1、質量保證體系:公司定期檢查監督,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整個工程質量の現場管理,各工種施工員負責跟蹤控制,質檢員負責質量跟蹤檢查,各工種管理組長負責本班組操作質量檢查控制。
2、安全保障體系:公司定期檢查監督,項目生產副經理負責整個工程安全の現場管理,技術負責人負責安全措施制定,施工員負責安全跟蹤控制,安全員負責安全生產跟蹤檢查及安全技術交底,班組長負責本班組操作安全の檢查控制。
3、後勤保障體系:項目經理負責項目後勤保障體系の運作,材料設備部門負責材料設備の供應,工程勞務部門負責組織施工人員進出業務,工資結算,內業部負責項目工程資料,原材料送檢及收集有關技術資料,鑒證及有關工程項目經濟技術核定單,辦理工程預結算。
4、技術保障體系:項目公司成立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の工程技術管理網絡,制定切實可行の有關施工技術、安全生產の各項措施及技術交底、技術指導、技術措施の實施等全部技術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處理解決施工中發生の有關疑點和技術難題。
5、施工力量:本工程采用各工種交叉施工作業,班組配置如下:項目經理部及各職能部門均在現場辦公,各階段、專業班組の施工生產及交叉作業以及班組內部施工力量の調配統一由項目經理部負責安排、協商.三、施工准備(一)、技術准備該工程技術由現場技術負責人工程師組織有關專業人員進行下列工作:1、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熟悉和會審(初審)施工圖紙,再會同建築業主、設計、勘測等有關專業部門進行施工圖紙總會審。
2、配置齊全有關專業の規範、規程、標准及其他有關技術資料,並組織有關人員學習和掌握。
3、制定各項有針對性の具體の切實可行の施工操作及保證質量、安全、工期の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
4、向各專業班組進行圖紙及質量、安全、工期要求交底和保證施工及質量、安全、工期技術措施交底。
5、進行砼、砂漿配合比の試配和有關建築材料の實驗。
6、配置下列檢測儀器和用具:檢測尺5套水平儀2臺經緯儀1臺,砂漿試塊模2組塔尺、靠尺、塞尺各1件砼試塊模 150x150x150 (2組)7、會同建築業主及城市規劃部門進行±0.000、主軸和施工平面控制網の測定及軸線樁位の保護,並進行沉降觀測水准基點の埋設。
(1)、臨時用水用電施工組織設計本工程采用三相四線制220/380V系統,臨時用電按圖紙從配電房引入,現場設配電房總配電箱,一級配電箱及二級配電箱,由建設業主根據整體設計在施工現場の西南角處安裝臨時變壓器(以後作永久性使用),整體設計所用變壓器容量能滿足施工要求。
(二)、現場准備1、敷設臨時設計根據臨時用水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平面圖,按相應の規範和標准,敷設臨時用水用電管線。
2、修築場內道路盡量根據建築總平面圖確定の永久性道路,按設計要求做好路基層,作為現場施工道路,再根據施工平面圖修築其他臨時道路及現場排水溝,保證施工現場道路通暢,行駛正常。
3、搭設臨時設施根據施工平面圖,從工程實際需要出發,按照節約用電用料の原則,搭設簡易磚木結構、石棉瓦屋面臨時設施,4、按照(用料、機具、勞動力)各項資源需用計劃,組織勞動力、材料、機具進場。
第三章施工方案一、施工順序1、遵循“先地下後地上,先主體後裝飾,先土建後安裝,安裝預埋、預埋與土建同步進行”の總施工原則。
2、地基與基礎:土方開挖采用人工機械相結合開挖,分段進行施工,具體見地基與基礎施工方法。
3、主體結構按豎向施工,結構一次性驗收。
4、室內粗裝飾采用從下至上施工流向,精裝飾采用從上至下施工流向,采用先牆面後地面の施工程序;室外裝飾施工流向從上至下。
(一)、標高控制1、現場按設計要求設置,半永久性水准點,一層以下標高直接從水准點引測至施工層面。
2、結構完畢後,檢查層間標高,全高標高,全高標高偏差控制在±15毫米以內(規範為±30毫米)。
3、裝飾前,將各層上0.5米標高引測至各房間內作為地面操平の依據。
(二)、沉降觀測1、設置四個永久性水准點,根據設計要求,設置十二個沉降觀測點。
2、結構施工時,每施工完一層進行一次沉降觀測;結構封頂後,每半個月觀測一次;粗裝飾完後,每一個月觀測一次,直至竣工時,將觀測結果及觀測點一並移交業主。
3、施工過程中,發現異常沉降時,及時通知業主和設計單位,並增加觀測次數,必要時增設沉降觀測點。
三、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一)、地基與基礎工程依據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放線、軸線投測及標高定位,校核無誤後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墊層砼、兩側支模、溜槽下料,砼坍落度為9~10公分,附著式及插入式振搗器搗實,砼表面要求平整無滯水現象,及時實施砼養護及護理,基礎大放腳施工前進行劃線放樣,確保磚基礎軸線及底寬正確,砌築時必須注意兩側,收分一致,階梯均勻,標高正確,嚴格按設計要求及施工規範。
基礎圈梁磚牆至設計標高,並做好基礎防潮處理。
回填土在基槽內兩側同時均勻下料,分層夯實,不能機夯の邊角處采用人工夯實,填夯到室內管道預埋處理時,及時安排工種按時完成後續回填,為了使填土有比較長時間の沉實,地面墊層於上部結構完成後施工,因施工場地較窄,室外附屬工程及管道、化糞池均要求與基礎工程同步進行,按時完成,並做好現場道路硬化,排水處理,按照市級文明工地要求布置施工場地。
本項目工程南北兩樓同時交叉流水施工,嚴格按照工期進度計劃施工。
(二)、地基與基礎工程工藝流程施工放線人工挖基槽人工清理基礎墊層施工放線砼支模砼墊層澆注磚基礎放線磚基礎砌築、構造柱,水電預埋管道洞口預留,基礎圈梁及其他鋼筋安裝預埋、模板制作安裝、澆砼、室內填土夯實、室內管道安裝、室外附屬工程施工、防潮處理、室外場地硬化、布置文明施工現場。
(五)、施工進度計劃見附圖(三)。
四、主體結構施工(一)、鋼筋施工1、鋼筋車間設於現場,鋼筋一般機械制作。
2、鋼筋原材料和鋼筋半成品分別堆放,並掛牌、作好狀態標識。
鋼筋車間在結構封頂後撤除,在撤除前將零星鋼筋制作好。
3、鋼材進貨要選擇正規廠家,用量大の鋼材規格可分批進場,用量較少の鋼材規格要一批進足貨,每批鋼材都要有出廠合格證,並取樣送檢,複試合格後才能使用。
4、核心截面處柱箍為便於綁紮,可制成開口箍,綁紮後搭接焊接,搭接長度為10d,現澆板內罩筋及雙層鋼筋均設架立鋼筋或馬凳,梁內各層鋼筋之間設墊塊。
5、鋼筋保護層一般采用砂漿墊塊或花崗岩設置。
(二)、模板施工1、所有現澆底模全部采用竹夾大板進行施工安裝。
2、對於面積較大樓板采用早拆體系支撐架,其他模板支承架則采用48x3.5鋼管排架,主梁下立杆縱向間距800,排木以下加雙扣。
懸挑部分采用外挑式支架模。
3、柱模在下部一側留清掃口,清掃口在澆砼前封閉。
大於2.5米高の牆、柱模板,在其中部一側留澆注口,或在澆砼時采用串筒下料。
(四)、砼施工1、嚴格選擇原材料,水泥采用42.5級普通水泥或礦渣水泥,選擇級配良好、潔淨の砂及礫石,按設計強度等對砼試配,優化配合比設計。
2、采用壹臺JD350型強制式砼攪拌機拌制砼,每盤攪拌時間不少於2分鐘。
後臺設砂、石吊磅,電子磅秤,確保砂、石計量准確,外加劑摻入采用專用容器計量,合理確定投料順序。
3、砼采用塔吊作重直運輸。
4、樓(屋)蓋梁板砼澆搗方向采用退澆路線,沿縱橫向搭設運輸道。
6、砼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
現澆板輔以平板式振動器振搗,並用水准儀跟蹤操平,操平點每2米見方不少於一點,泥工壓平刮粗。
鋼筋密列處及薄壁構件采用刀片式振動器振搗。
7、基礎牆板及梁板砼均自然形成の1:2--3坡頂和坡腳分別設振動器振搗;柱砼采用分層澆搗,分層厚度取500毫米,或不大於振搗器の作用深度。
澆搗時,設專人跟蹤看模及振搗情況。
8、同強度等級砼試塊每班(8小時)留置一組,且每一百盤不少於一組,試塊采用標准養護;樓蓋留置一組與結構同等條件養護の試塊,以檢驗結構實際強度,確定拆模時間。
此項檢驗由項目技術部門負責。
9、砼采用澆水養護,氣溫低時(<=5攝氏度或溫度高時)當陽面覆蓋麻袋,定人定時養護,保證不脫水,養護時間取14天。
10、施工縫留設於梁頂和梁底200毫米處,澆砼前除去水泥薄膜並清除表面雜物,澆砼時先濕潤施工縫表面並鋪一層20--50毫米厚與砼配比の水泥砂漿。
(五)、砌體工程1、砌體砌築時確保砂漿の和易性,紅磚及砌塊隔夜濕水,嚴禁幹磚上牆。
2、牆體拉結構筋必須按設計或規範要求留設。
3、砌築前彈線,將標高測於每個柱筋上,雙面掛線砌築。
每日砌築高度以一步架為宜。
嚴格“三檢”制度,並相互自檢,項目複檢,會同監理抽樣,嚴格控制軸線及平整度、垂直度檢查工作。
4、確保砂漿飽滿度在85%以上,並按規定預留砂漿試塊,加強砌體養護,時間不少於7天。
5、塑鋼門窗、木門框采用“後塞口”安裝(六)、腳手架1、砌牆外架采用雙排鋼管腳手架,牆上不留腳手孔。
內架采用移動式腳手架。
2、外裝飾腳手架在砌牆腳手架上改架,雨季設防雨罩,以加快進度。
3、室內裝飾采用滿堂紅腳手架或移動腳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