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大题整理

河北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大题整理

1通才教育及其特征:相对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与经典性。

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二)专才教育及其特征。

与通才教育不同,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

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

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相连的一面。

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不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

反之,博而不专,也很难攀上科学的顶峰。

二者的融合的原因: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速度要适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以那内涵为主提高(提高现有规模;联合办学)(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

3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4高校课程建设的意义: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推动其他与教学有关的工作规定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学术梯队简述高等院校开展学科建设的意义:1.学科建设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2.是现代大学的建设核心3.反映着社会诸因素对大学件色的需求课程建设的意义:1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2推动其他与教育有关的工作规定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5 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学术梯队5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和方向:存在的问题:1.政府权力过于集中2高校行政权力制约学术权力3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行政权无序4中央与地方之间权责界定部分(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剪机关人员的编制,提高办事效率;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

(4)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5)高等学校去行政化,教授治学、学术至上,承认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代表学校学术发展方向。

但不是弱化行政管理,不是告别行政管理5\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趋势:改革的重点是在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国家的办学效率的同时,应适当地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要从体制上进一步提高目前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职能。

目的在于建立由高校党委、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三方面共同作用的项目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6\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1)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在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举措,都应该有利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人才培养。

(2)整体性原则:gdjygl必须围绕高校培养目标,科学地组织各方面工作,使教学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师资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后勤管理等工作相互配合,减少冲突和内耗,不能各自为政。

(3)民主性原则: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征求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注重制定决策、执行决策、检查决策的民主化。

(4)多样性原则:根据高校内部各单位的特点和条件,分别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

(5)动态性原则:不要因循守旧,要变化。

(6)效益型原则:按照管理目标的要求,用较少的资源培养更多人才,取得更大效益。

6政治对教育制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接受gdjy的权利、制约gdjy体制、制约目的和内容。

Gdjy政治功能: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培养政治法律管理人才服务政治、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5、经济对教育制约:经济发展是gdjy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gdjy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gdjy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gdjy的结构。

Gdjy的经济功能:促进jj增长、促进jj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提高人们收入。

6、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影响gdjy的内容、文化系统和文化设施影响gdjy的实施、文化传统影响gdjy特色的形成。

Gdjy的文化功能: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根本职能)、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和净化文化的功能、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7\我国现行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1)学位等级结构不完整(2)学位类型不全面(3)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发展不平衡(4)行政权力对学位管理影响过大(5)学位点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异过大(6)专业学位中的“专业”特色不强(7)研究生占比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8)高级学位“含金量”日趋下降。

解决对策(1)设立副学士学位,完善学位体制(2)顺应社会需要,调整学位类型(3)重视学术性与专业学位的协调发展(4)加强学位管理和评估,重塑学术权威(5)加快西部地区学位建设,协调区域发展(6)突出专业特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7)在研究生扩招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管理。

8\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1)扩招:大众化进程加快(2)一年两次高考:考生机会增加(3)3+x与高考内容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4)网上录取:防止招生腐败(5)放宽限制:拓宽终身教育渠道(6)收费与助学贷款:兼顾公平和效率(7)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招生自主权扩大。

9\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走向:(1)公平(基本原则)(2)公开(3)科学(4)多样和灵活(5)突出能力注重素质(6)完善学费与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制度,保证优秀考生入学。

10\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11\聘任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聘任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的权益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和缓聘等事物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队的权威性特点。

世界教育结构改革的两种基本趋势(1)一体化模式:不同的教育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机构。

一体化模式在20 世纪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达到高潮,提倡一体化模式的主要理由是:1)减少机构间的质量等级差距。

2一体化的机构能特别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设备、图书馆、教室、教师等。

3)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

4)把以前割裂的学术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思想结合起来。

5)为科研提供更广阔的基础,所有高校机构的老师都能参与科研活动。

6)一体化模式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序上有其相同性,如果提供适当的教育机会,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就可以得到控制。

7)有利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

(2)多样化模式:教育结构多样化大致有以下的典型特征:1)多样化模式的目标是为学习能力、动机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学生提供与之相应的教育环境,它重视的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而不是设法消除差异。

2)在一个多样化的系统中,不同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等级或差别。

3)在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英才教育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在管理上有区别,英才部门有更大的自主权,以保证其英才教育的传统特征。

4)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项目不仅存在纵向的等级差别,而且在性质、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横向的区别。

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

1、我国高等宏观结构调整的方向趋势:1、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层次上扩大研究生规模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科类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来调整规划(3)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加大成人高等教育,完善终身教育(4)能级上重点支持少数大学成为国际知名,鼓励其他学校自我发展探索(5)地区上实行非均衡发展,适当缩小差距。

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中央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及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积极支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办学;逐步形成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加强理解和沟通。

(2)重视审视教师的权威。

以学识品行和才能影响学生。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独立人格、有理智、有情感的能动主体,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我国的原则):(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2)要克服“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和某些专业的重复建设(3)要提高规模效益,不能偏重数量发展,导致数量下降。

高校专业设置过细会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使用,影响了重点专业短线专业的建设,降低了规模效益。

高等学校教学的特点:(1)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引导性)(2)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双边形)(3)是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间接性)(4)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也是三观和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全面性)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从学生主体的角度看,大学教学过程是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逐步增强的过程1)独立性增强。

2)自主性增强。

(重视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重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