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2015简答与论述题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2015简答与论述题

柏拉图于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开办创立的学园(柏拉图学园或阿加德米),是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也是西欧最早的学术研究机关。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端是中世纪大学,特点:①入学时间和学习期限没有严格规定②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演和辩论③享有较多的自治权利④游学风气盛行⑤文、法、神、医⑥学位形成。

中世纪大学形成类型有三种,分别是自然形成型、国家或教会创办型、衍生型。

巴黎大学是自然形成型,罗马教廷大学是国家或教会创办型,牛津大学是衍生型大学。

意大利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学,欧洲大学之母11世纪初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医科大学。

(洪堡)柏林大学1810年创办设有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科,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班级授课制首先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19世纪中叶得以推广。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形态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右学”——我国最早的高教机构。

春秋/私学:高教萌芽。

汉代/太学:高教雏形。

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兴太学”等主张,于建元六年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的高等学府“太学”。

汉代设有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唐宋/书院:高教的发展,形成专门和独立的学术教学机构。

清政府1862年建立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1898年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期间我国开始出现真正的新式大学,中西学堂1903年正式命名为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

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77年,文革时期中断的高考制度恢复。

1994年7月实施“211工程”。

1998年5月,江泽民提出“985工程”。

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

最早提出使用课程概念——斯宾塞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世界上第一所正规高校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最早将形成性评价概念引入教学——布鲁姆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为中心)---观点: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那托尔普、涂尔干、孔子。

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为中心)---观点: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就是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斯宾塞、老子。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私立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日本美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权力分散型:美国集权与分权结合型:德国日本英国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欧洲大陆模式:学术权力为主,教授和教授群体处于权力中心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相对强大,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权力显赫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判断活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进程中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

德育的过程,归根到底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思想矛盾运动实现的。

高教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如高专、本科、研究生教育形式结构(不同办学形式)经费来源管理体制不同:公立、私立;办学授课时间不同:全日制函授、夜大、广电大地区结构①梯度结构模式②中心城市模式能级结构不同办学条件、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的比例关系:研究生本科并重的重点高校,本科为主的一般学校,专科学校科类、专业结构: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形态,12个学科门类。

简答题: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了教改专高等教育学是对高校教育长期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

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探索高等教育现象及规律、提高大学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学理论,可以系统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等理论,并通过这些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

2、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根据先进的教学思想,把握当前大学生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思考和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将自己的才学真正体现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

3、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高等教育理论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代高校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层人科)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它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逐步的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向扩展。

宏观特征: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委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微观特征:(专考刻)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互相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以明确;由于高等教育在我国目前仍然是稀缺资源,进入各层次高等学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或比较统一的考试制度,是我国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作法;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我国近些年来各高校尝试着做了一些改革,试图增加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的现状无多大改变。

一.高等教育的目的(导调评激选)导向作用(发展方向,奋斗目标,修正偏离目标的行为)调控作用(对教改教规结构政策制定具支配调控作用)评价作用(评价办学方向水平效益、教学质量、教师学生评价,都以高教目的为依据标准)激励作用(自觉接受其指导并承担起责任,激发人的动机和需要)选择作用(知识很多,由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来选择教育内容)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贯穿于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方向。

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还能使人们按照目标的要求控制自己行为的方向,修正偏离目标的行为。

(2)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对整个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同时,它对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控制作用,使之按预定的培养过程向着目标发展。

(3)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同时,高等教育目的还起着一种“准价值体系”的作用,可以借助高等教育目的判断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

(4)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

一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认识到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并自觉接受它的指导,那么在教育活动中就会以更强的责任感,更饱满的热情,更有效的相互合作来实现高等教育目标。

(5)高等教育目的具有选择作用。

完成人才培养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而人类知识很多,到底选择哪些内容来充实学生的头脑和开发学生的职能,这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的双重需要,高等教育目的是选择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据,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更是直接受到高教目的的制约。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体智道美分工劳动)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其理论要点如下:1.从生产力的因素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是体力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2.从社会中成员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具有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

3.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制约,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的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

4.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三.怎样理解高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包含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这些组成部分既是相互独立,各有特殊任务,是辩证统一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动力和方向,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对高等学校的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2.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高等学校的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

高等学校的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

培养体育道德品质。

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

四.社会本位主义: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那托尔普、涂尔干、孔子个人本位主义: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斯宾塞、老子五.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基础经典综合广泛多样灵活,过于通博,学科深入发展受限)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1.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型,重视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学内容丰富,涵盖多个学科,还体现了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

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如开设综合学科讲座、举办专题讨论会等。

六.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替应岗,知识面狭窄,影响后期发展)专才教育是培养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1.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具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应用3.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