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浙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
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障碍。
本文将从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
1.融资渠道单一。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誉较低,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
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借款担保和自筹资金等方式,融资成本较高。
2.信息不对称。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信用评价体系,使得
银行和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掌握不全面,从而难以评估其风险,降低融资的意愿。
3.担保要求严格。
由于中小企业信用不足,银行往往要求提供大量担保或者高额风险
保证金,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满足的要求,导致无法获得融资。
4.市场不规范。
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缺乏规范,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高利贷等问题,
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增加,融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
1.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应积极发展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渠道,例如与银行合
作推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积极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和创业板市场,开展
股权融资等。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中小企业应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布,积极配合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为金融机构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增加融资的
可信度。
3.加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应主动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信用度,积极与信用
评价机构合作,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企业信用信息,提高金
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
4.推动融资市场规范化发展。
中小企业应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的自律机制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经济新常态下,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主要集中在融资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担
保要求严格和市场不规范等方面。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中小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推动融资市场规范化发展。
这些对策的落实
将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促进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