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路径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路径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路径对策摘要: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臻待解决,例如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城市建设缺乏特色等。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国家政府提出了以一种新的理念开展城镇化,即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而特色小镇正是新型城镇化道路中一次实践,有利于解决城镇化中的问题。

本文对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分析,得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一、前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也在逐步发展,城镇化水平虽然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体制机制不健全等。

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其中以人为本是城镇化的本质属性。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尝试性实践,其建设目标与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有所重合,均强调以人为本、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特色小镇的建设将会对解决传统城镇化产生的问题有些良好的表现。

但是,目前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其提出科学且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新型城镇化研究当前国外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主要在城市理论上,学者从集聚经济研究入手展开研究[1](Handeson,1986);而新经济地理认为城市发展要注重市场规模经济的作用[2](Rugman,1991);新城市主义则认为城市的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对环境的重视,同时要将视角从经济发展放到以人为本[3](Lejeune,1993)。

在此基础上,关于小城镇的研究探讨上,学者有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4](Bradbury & Kirkby,1996;Mayer & Knox,2010)以及目前存在著的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5](Wirth P,2016)。

传统城镇化虽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城镇化水平的增长,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因此,国家提出了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国内目前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内涵界定,有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的转型发展,是由城市优先发展到城乡协调发展[6](仇保兴,2012);二是指标构建,当前国内学者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研究较典型的成果主要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主要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4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构建城镇化指标体系;有学者在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为子系统的评价体系[7](王新越、秦素贞,2014);三是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多元城镇化动力、制度与要素推进[8](宁越敏,1998)、内生与外力作用[9](仝德,刘涛2013)、“自上而下”[10](陆大道,2013)推动等观点;四是发展模式,学者有从地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总结[11](李彦东,2013)与从产业角度提总结[12](谢路遥,2013)。

(二)特色小镇研究在小城镇的研究上,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与环境问题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小城镇出现了经济衰退等现象,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3]。

二是社会问题研究,例如,对意大利小城镇住房市场危机与城市密度的研究[14]。

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小城镇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前,经历了恢复发展、波动发展以及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小城镇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15](邹远修,2003)。

费孝通(1983)提出了小城镇的发展要依靠当地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带动,国内开始对小城镇进行研究[16];学者从规模经济和市场经济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17](茅于轼,2000);在动力机制的研究上,有学者提出小城镇的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以促进其发展[18](赵民,1996);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有学者认为小城镇的建设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19](王英,2003);产业结构方面,学者认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20](王微微,2005)。

此外,有学者关注小城镇发展困境及误区,并给予相关解决对策[21](石忆邵,2013),也有学者认为小城镇的特色将会是它们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们对小城镇的特色塑造进行研究分析[22](王志章,孙晗霖,2016)。

当前,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热点,学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一是特色小镇内涵研究,主要从概念、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有学者认为特色小镇具有“小城镇大发展、小区域大平台、小空间大集聚、小载体大创新”的特点[23](苏斯彬,2016);另外有学者结合田园城市、城市区域核心、“技术小区—技术中心”等理论丰富了特色小镇的内涵[24](张鸿雁,2017);二是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在产业选择问题、动力机制问题[25](赵佩佩,2016);体制机制问题上[26](王小章,2016)均提出了方案对策;三是对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的研究,学者把特色小镇作为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来阐述其特征、作用及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27](盛世豪、张伟明2016),另外有学者构建了城镇发展价值体系[28](王国华,2016);四是借鉴国外小城镇的研究经验,对国外特色小镇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它们的发展经验[29](张银银,丁元2016)。

(三)研究述评综上所述,现有国内外文献针对城市发展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以及特色小镇等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奠定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在对特色小镇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在特色小镇内涵研究、发展问题探讨、发展路径研究以及优秀案例经验借鉴等方面上,并从不同角度例如产业选择、政策方针、体制机制等进行概述和探讨。

但是目前对于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色小镇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建设研究较少。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特色小镇建设研究在陕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并未深入开展,如何认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构建并落实适合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一)新型城镇化的产生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动,基础产业的支撑以及良好的地理位置与环境,苏南乡村地区开始了人口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二十一世纪初,一些沿海城市开始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出来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30]。

这些城镇的建设为中央政府指定新型城镇发展化战略提供了实践依据。

2007年以来,中央数次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发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力争到2020年全面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

这些政策实践为我们深化新型城镇化研究提供了现实根据[31]。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1.就業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求人们的就业方式从以前的农村就业方式如依靠当地资源到依靠市场的力量从而获得就业机会,人们由之前从事第一产业到就业方式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

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的是,人们就业虽然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就业要求更高。

2.生活城镇化这是指当地人口生活方式由农村时的方式向城市转变。

随着生活环境,职业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会由传统转为现代的生活方式。

传统城镇化追求城镇人口城市地域的比重,而对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不加以关注,人们虽是在城市中居住,但是生活方式生活品质并未改变,而新型城镇化则更加关注人口的生活质量。

3.居住环境城镇化指城镇居民居住环境由之前的农村环境到更加现代化的城镇环境中。

传统城镇化追求城市建筑的密度,居民的居住环境并未得到改善,城镇人口比重未得到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城镇的服务设施与服务能力,它通过改善城镇设施,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布,使居民能够更好的享受现代化的城镇居住环境。

四、特色小镇理论内涵(一)特色小镇的内涵特色小镇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10月,在参观云栖小镇时,时任浙江省长李强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

”这是“特色小镇”概念首次被提及[32]。

与我们所理解的“镇”的含义不同,特色小镇不是国家所划分的行政区域。

它的重点在于“特色”,即以独特的产业为核心,同时有着特色功能以及内部的特色机制,是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

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二)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依托自身的特色产业,形成了众多的发展模式,其中主要分为特色历史人文+传统加工制造+旅游、经典加工制造+时尚设计+旅游、特色天然资源+旅游度假养生、高科技+未来新兴产业+旅游、特定产业+旅游小镇等。

五、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陕西省共有5个,分别是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宝鸡市眉县汤峪镇、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和杨陵区五泉镇。

照金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铜川市耀州区辖镇。

位于区境中西部。

镇政府驻照金村。

照金镇有着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照金镇依托自己的政治历史区位等优势,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文化旅游名镇;陕西省汤峪镇位于宝鸡市眉县,秦岭太白山北麓。

汤峪镇依托自身丰富的温泉资源,已成为著名的温泉旅游小镇,形成了以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青木川,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乡镇。

古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自然环境良好,历史悠久,是历史传统文化小镇;五泉镇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方12公里处,隋文帝泰陵地处该镇内。

五泉镇依托杨凌示范区的科教优势,通过发展新技术等方式形成了高科技农业产业体系,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了生产力最大化的最有布局。

是高新技术特色小镇。

近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陕西省入选9个,分别为汉中市勉县武侯镇、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咸阳市长武县亭口镇、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以及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

目前陕西省特色小镇已达到14个,陕西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一)陕西特色小镇建设问题1.小镇产业特色不鲜明特色产业是小镇的核心内容,陕西省各特色小镇虽拥有各自的产业,但大部分的产业缺乏特色,许多文旅小镇的旅游产业与以往的旅游产业并无差异,每个小镇物质环境特色不鲜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