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重点知识总结本章介绍了侵犯财产罪中的重点罪名,包括抢劫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和敲诈勒索罪。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
其主体为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具有故意行为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其客体是财产权和公民人身权,行为对象是公私财物和他人的人身。
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若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不必要求行为一定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
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致人重伤、死亡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若处于报复或其他个人目的而伤害或杀死被害人后,乘机将其财务拿走的,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实行赎罪并罚。
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行为人出于灭口或其他目的而杀死被害人的,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赎罪并罚。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其主体为16岁以上的自然人,具有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其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仅限于动产。
聚众哄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聚集多人,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情节严重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的行为。
其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具有故意行为和非法占有目的。
其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次要客体是他人人身权利。
行为对象是公私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被他人合法占有的行为人自己的财物,也可以成为行为对象。
行为人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当场或限期交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或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的行为。
3.客体是本单位的财物所有权。
犯罪对象是本单位的财物,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财物。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九)贪污罪概念:所谓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私分、挪用或者违法分配国家或者集体财物的行为。
基本特征:1.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2.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国家或者集体财物的目的。
3.客体是国家或者集体财物所有权。
犯罪对象是国家或者集体的财物,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财物。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私分、挪用或者违法分配国家或者集体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的为贪污罪,数额较小的为侵占罪。
1.主体是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是行为人有过失,即应当预见到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危险后果,但未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危险发生3.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行为对象是行为人以外的活着的其他自然人。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三)故意伤害罪概念:是指故意非法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造成轻伤、重伤或者特别重伤的行为基本特征:1.主体是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侵害他人身体健康,但仍然实施了该行为3.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行为对象是行为人以外的活着的其他自然人。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他人身体健康权造成轻伤、重伤或特别重伤的结果四)过失伤害罪概念:是指因普通过失造成他人轻伤、重伤或者特别重伤的行为。
(业务上的过失犯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过失犯罪,不适用本罪的规定。
)基本特征:1.主体是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是行为人有过失,即应当预见到可能会造成他人轻伤、重伤或特别重伤的危险后果,但未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危险发生3.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行为对象是行为人以外的活着的其他自然人。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他人轻伤、重伤或特别重伤的结果1、本罪的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凡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性公民,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妇女的尊严和自由,仍然故意实施猥亵或侮辱行为。
3、客体是妇女的尊严和自由权利。
4、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制猥亵或侮辱妇女的行为。
八)虐待罪概念:是指以殴打、捆绑、饥饿、冻结、毒打、剥夺休息、剥夺人身自由等方式,虐待他人身体或者精神健康的行为。
基本特征:1、本罪的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或过失,即行为人明知或应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被害人造成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或者虽未明知但应当明知,仍然实施虐待行为。
3、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权利。
4、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殴打、捆绑、饥饿、冻结、毒打、剥夺休息、剥夺人身自由等方式,虐待他人身体或者精神健康的行为。
1.本罪主体为年满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通常为男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女性也可成为本罪主体。
2.本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有明确的犯罪目的,旨在寻求、骚扰妇女或者他人产生望。
3.本罪的客体为妇女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行对妇女实施猥亵或侮辱行为。
4.猥亵儿童罪是指猥亵不满14周岁的儿童的行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不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和强制为条件。
5.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动机不影响罪行成立,客体为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客观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包括幼儿和精神病人。
6.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其他非法利益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控制他人人身自由,或劫持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客体为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客观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手段绑架他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全的担忧,勒索财物的行为。
7.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出卖获利的目的,客体为他人的人身权利,客观表现为实施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8.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具有收买被拐卖人员的目的,客体为他人的人身权利,客观表现为实施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人口贩卖罪是指以非法获利为目的,收买或者拐卖妇女、儿童等人,侵犯其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
其主体为自然人,主观上需具有直接故意,且不以出卖为目的。
客体为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等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包括被偷盗的婴幼儿。
客观上表现为收买被拐卖的人的行为。
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他人,以使其受到刑事追究的行为。
其主体为自然人,主观上需具有故意,且目的是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
客体为他人的人格、名誉权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捏造犯罪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单位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包括三个具体内容。
强迫他人劳动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
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雇佣未满十六周岁的儿童从事危重劳动的行为。
非法搜查罪是指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或住宅的行为。
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非法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经要求退出而拒绝退出的行为。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其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主观上需具有直接故意,且目的是逼取口供或证据。
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公安、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
虐待被监管人员罪是指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体罚虐待,或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体罚其他被监管人的情节严重行为。
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情节严重行为。
其主体为自然人,主观上需具有故意,且目的是贬低他人人格或破坏他人名誉。
客体为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侮辱行为的对象为特定的自然人。
客观方面表现为经常性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情节严重。
主体为家庭成员,主观方面是故意进行虐待。
客体为家庭成员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以言论、文字、图画等方式,煽动、制造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的行为。
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是指出版、发行、传播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作品,情节严重的行为。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自由罪是指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非法剥夺公民宗教自由的行为。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惯罪是指侵犯少数民族的风俗惯,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非法开拆、隐匿或毁弃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的权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也构成此罪。
出售、非法提供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将单位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行为。
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是指通过盗取、窃取、非法获取等手段,获取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行为。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是指领导人滥用职权,对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破坏选举罪是指在选举过程中使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是指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行为。
破坏军婚罪是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结婚或同居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行为。
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经常性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情节恶劣的行为。
1.家庭暴力罪:指在同一家庭中生活的成员之间,有意识地对另一方进行肉体或精神上的摧残、折磨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行为。
2.遗弃罪: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无法独立生活的人,有扶养义务的人故意拒绝扶养,情节严重的行为。
3.拐骗儿童罪:指拐骗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使其脱离家庭或监护人。
4.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指以暴力或威胁手段,组织残疾人或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乞讨的行为。
5.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指以暴力或威胁手段,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的活动。
27章贪污贿赂罪包括:1.贪污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挪用公款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为个人使用,或用于非法活动,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