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应用的原理
1. 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
多准则决策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准则和方案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对决策问题进行排序。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会和工程师学会于1970年代提出并系统发展起来的。
2. 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层次结构,通过构建判断矩阵,使用专家主观判断和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出各个因素的相对权重,从而得出最优解。
3. 层次结构
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3.1 目标层
目标层是最高层,描述决策问题的总体目标。
在目标层,需要明确决策要达到
的终极目标,例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加销售量等。
3.2 准则层
准则层是中层,描述影响决策目标的准则和指标。
在准则层,需要确定影响目
标的各个因素,并对它们进行判断和比较。
3.3 方案层
方案层是最低层,描述实施决策的具体方案。
在方案层,需要列出各个备选方案,并对它们进行评估和排序。
4. 构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用于衡量准则层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判断矩阵是一个二维
矩阵,其中的元素代表了两个准则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专家需要根据其经验和知识,对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性进行评估,然后填写判断矩阵。
5. 计算权重
计算权重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步骤。
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和归一
化处理,可以得到各个准则和方案的权重。
5.1 特征值法
特征值法是计算判断矩阵权重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
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以得到准则和方案的权重。
5.2 一致性检查
一致性检查是为了保证判断矩阵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通过计算一致性比率和一
致性指标,可以判断判断矩阵是否通过一致性检查。
6. 决策排序
通过计算各个方案的权重,可以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
根据权重的大小,可以
确定最优解或者候选解。
7. 应用限制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性。
例如,该方法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需要专家参与;判断矩阵的构建和权重计算比较复杂,容易出现一致性问题等。
8. 结论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决策方法,通过分析问题的层次结构和构建判断矩阵,可以得到准确的权重计算结果,并进行决策排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避免在特定情况下产生错误的决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