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实验活动)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导学案)高一化学(原卷版)

专题1(实验活动)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导学案)高一化学(原卷版)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专题1(实验活动)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Fe3+的检验方法,能由氢氧化亚铁性质实验分析并设计出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构建“铁三角”转化关系模型。

2.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例,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建立含变价元素物质的转化关系,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阅读硫酸亚铁药片说明书,培养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学会设计简单实验的方法。

并从实际条件出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对人类所作的贡献。

【学习重点】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及检验【学习难点】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的建构、实验方案的设计【课前预习】旧知回顾: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而铁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

Fe与Cl2反应特点是,而Fe与盐酸反应生成。

性,铁盐具有性,亚铁盐具有。

新知预习:1.Fe与Br2反应生成,与I2反应时生成,通过这一事实可以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

2.FeO和Fe3O4与HNO3反应时,除考虑与的反应外,还考虑。

Fe2O3、Fe3O4、Fe(OH)3与HI反应时,除考虑与的反应外,还考虑。

【课中探究】情景导入:已知铁直接与35%硝酸反应是很快的,但将一小块纯铁放入盛70%浓硝酸的小烧杯中(室温),铁在浓硝酸不溶解。

再用滴管缓慢地向烧杯中加蒸馏水,直加到溶液体积是原酸液的2倍,浓度约为35%,铁在这稀释后的硝酸还是不溶解。

那么为什么浓度从70%慢慢降为35%就不反应了呢?困惑的法拉第拿起玻璃棒,想去翻动一下铁块,看看它是否出了什么问题。

当它刚用玻璃棒的尖端触到铁块时,烧杯里发生了异常现象—铁块迅速地反应起来,就这样这种奇异的钝化现象被法拉第发现了,人们称这个实验为法拉第钝化实验。

一、铁单质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活动一、探究铁单质的还原性任务一、实验探究:铁与硝酸溶液、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并分析其原理是什么?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结论步骤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时什么?【对应训练】1.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e 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 .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 2 C .向FeCl 2溶液中滴加NH 4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D .镀锌铁不如镀锡铁耐腐蚀2.将0.02mol 铁分别投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 .2mol/L 稀硫酸C .5mol/L 硝酸D .灼热的水蒸气 活动二、探究Fe 3+的氧化性任务一、实验探究:根据表格内容,完成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原理。

【对应训练】1.取某含铁元素的固体A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下列转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试剂1是KSCN溶液B.试剂2可以是新制氯水C.溶液B中只有Fe3+无Fe2+D.溶液C到溶液F红色加深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2+被氧化剂氧化成Fe3+,使Fe3+浓度增大2.将金属铁、铜投入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情况设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活动一、探究亚铁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任务一、实验探究:根据表格内容,完成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

任务二、问题探究:某溶液中加KSCN溶液,颜色无变化,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什么?发生的反应是什么?若溶液变红,然后加足量Fe粉,红色又褪去,说明什么?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对应训练】1.把表面有少量氧化物的铜片和铁片一起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为()A.Fe3+和Cu2+B.Fe2+和Cu2+C.Fe2+和Fe3+D.Fe2+2.已知氯气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Br、I等。

又已知还原性I>Fe2+>Br。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对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分析正确的是()A.I、Fe3+、Cl B.Fe2+、Cl、BrC.Fe2+、Fe3+、Cl D.Fe2+、I、Cl活动二、Fe(OH)2的制备任务一、问题探究:为了提高皮革的耐曲折强度以及耐化学药剂和微生物的作用,常常使用绿矾作为鞣革剂。

绿矾晶体(FeSO4·7H2O)由于保存不妥或长久放置,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为探究绿矾样品的变质情况,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可供选择的试剂:硫氰化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铁粉,请参与完成方案设计。

实验准备:取少量绿矾样品,用蒸馏水在烧杯中配成溶液。

①如何证明绿矾已被氧化?①如何证明绿矾已完全被氧化①为了防止绿矾溶液被氧化,如何操作?任务二、结合Fe(OH)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的性质,思考制备Fe(OH)2有哪些方法?【对应训练】1.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A.①①① B.①①①C.①①①① D.①①①2.实验室用FeCl2和烧碱制备Fe(OH)2,为了使生成的产物不容易被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FeCl2溶液和烧碱溶液所用的蒸馏水通常要煮沸B.可在FeCl2溶液的上面加一层苯,以隔绝空气C.向FeCl2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胶头滴管尖嘴不能伸入溶液内D.产生Fe(OH)2沉淀后,不能振荡试管【课后巩固】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浓度变小B.铁片投入冷的浓硝酸中,铁片不溶解C.钢片投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D.石蕊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变蓝2.向FeCl3溶液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不会出现的结果是( )A.铁、铜均有B.铁、铜均无C.有铜无铁D.有铁无铜3.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可能为铁和铜的混合物B.最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Fe3+C.残余固体是铁,溶液中一定不含Cu2+D.残余固体全部是铜4.将过氧化钠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B.有无色气体和红褐色沉淀生成C.无气体产生,有沉淀生成D.有气体产生,无沉淀生成5.甲同学用FeCl2和烧碱制备Fe(OH)2;乙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备Fe(OH)2,为了生成的产物不容易被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FeCl2溶液的上面加一层植物油,以隔绝空气FeCl2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胶头滴管尖嘴可以伸入到液面下D.乙同学应该先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以后再打开止水夹6.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磁性材料之一。

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重要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溶液A时,应加入少量铁粉B. FeSO4①7H2O和FeCl3①6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应为2①1C.取滤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7.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X可以是稀硫酸或稀盐酸,但不能是稀硝酸B.实验开始时应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b,再向烧瓶中加入X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D.反应结束后若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则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8.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已知:Fe2+可与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1)分别取一定量硫酸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溶液。

配制FeCl2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用煮沸冷却后的水配制溶液,向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足量0.1 mol·L-1 Fe2(SO4)3溶液混合后,滴加淀粉溶液,出现蓝色,该现象说明氧化性:Fe3+_______I2(填“>”或“<”);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小块锌片,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Fe2+具有______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5)丁组同学为探究维生素C是否可将Fe3+转化为Fe2+,设计了如下实验。

其他组同学认为:根据该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可另外设计实验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取a溶液少许,滴加______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结论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