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威哲学论实用主义对我国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杜威哲学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应观点的比较,探讨实用主义对我们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分析杜威思想及其所代表的“实用主义”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启示。
[关键词]:实用主义实践人性文化行为一、引言在唐晶、曹勋的《实用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策分析》一文中说到据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66.1%的大学生把实用主义作为信仰,胡适先生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中有一个“主义”观点:当主张变多,由于传播人图简便,主张就被抽象概括为“主义”,但有一个问题,具体的个人在抽象的主义化为具体的主张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比如这里的“实用主义”,你有你的实用主义,我有我的实用主义。
我很质疑:这些大学生对实用主义理解吗?这么大的比例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实用主义?本文将通过介绍杜威哲学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应观点的比较,分析杜威思想及其所代表的“实用主义”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启示。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约翰杜威(Jhon Dewey 1859-1952)是美国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学者,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其代表的“实用主义”是美国的准国家哲学。
杜威哲学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称呼,杜威本人曾称其理论为实验主义、工具主义和经验自然主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方哲学评介》概括杜威哲学内容有所不同:多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代替了上面的实验主义,其它两点则相同。
本文采取后面的观点,这三个具体观点的共同特点都是对人的生活、行动、行为、实践的强调,杜威哲学的不同名称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近代哲学的超越,正如他在论证经验自然主义中所说:“他的哲学是超越了唯物主义论和唯心主义论的新哲学”。
①在这个观点中,他确立了哲学世界观的方法问题,在他看来,经验是客体和主体,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不是其它非经验论者将世界这一整体分裂为两部分。
他承认意识和物质(主体和客体、经验和理性)是世界的本原,但又认为作为哲学和科学研究对象的世界是“人化”的世界,即人所牵涉的世界。
在这种意义上,物质和精神是不可分的。
进而,他把主体当成经验本原的中心,以感觉经验来包含客观事物。
最终肯定主观意识对客观物质的决定作用。
他的世界的本原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不同之处在于,他把现实世界进行了狭隘性的处理,把哲学和科学定义在人所能及的范围内,认识以上不同之处对我们来说,杜威对意识,即人的精神的强调在过分夸大之外,其积极意义在于肯定并并尊重经验的作用。
在工具主义方面,他认为一切知识都不过是人们制造出来的以应付环境的工具,思维和真理也是工具。
就算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哲学,其起源也不过“在于调和两种不同的心理产物(实证主义和传统信仰)。
”②早期的哲学其目的仅是“形上学代习惯而起,来给那些精神上和社会上的高等价值作一个新来源与新保障。
”③从笛卡尔以来的西方近代哲学家对古典哲学的改造以理性代替信仰,实现了认识论的转向,人们学会了从经验的起源和经验中的利害得失来判定真理,但是又认为必须有一个超乎经验之上的力量来克服经验因时常变动带来的不可捉摸,才能达到普遍和必然,变得可靠。
再到二十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杜威认为哲学的改造可以实现了,实际活动的经验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变化和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心理学的发展使得我们有可能对经验的性质作出一种新的科学表达。
人的经验活动不仅仅是适应环境,而且要对环境加以改造。
“经验变成首先在于做的事情,有机体并不是站在那里,像米可伯似的,静等着事情的发生。
它并不被动地、死板地等待某种东西从外面逼到它身上。
”④杜威的“改造”把实践的决定作用提高到了重要位置,并克服近代哲学家的局限,把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它们本身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展现在世人面前,缓和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敌视关系,体现了先前所说的调和、折中的哲学目的。
现代西方哲学家在批判近代哲学时忽略了这一点,而杜威的批判突破了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其揭示的实践观更好的符合了当时的趋势。
这正是杜威的高明之处。
他对生活、行为、实验、探究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等的强调接近于实践的观点,他也因此能对西方近代哲学做出较为深刻的批判,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他西方哲学家的某些局限性。
他对经验派和理性派,唯物论与唯心论并不是全盘否定。
例如,他很称赞培根,他在《哲学改造中某些历史的因素》一章中大量引用培根的观点作为论据,认为经验在人类生存和行为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也不否认唯物论“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⑤自然界在人类存在以前早就自在地存在。
在杜威看来,哲学应该研究人的问题,为人们的生活实践提供一种工具和方法。
如何通过人本身的行为、行动、实践来妥善处理人于其所处的现实环境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杜威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他把人和自然,经验和理性,主体和客体等的相互作用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他提到人的实践的意义不在于实践本身,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新知与已有经验的对比补充,使经验不断完善。
甚至于认为哲学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在这点上,存在主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很少关注人,其罹患的就是少关注人的“贫血病”,是“人学空场”“飞地”。
他重视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哲学要从静观转为实用,把经验方法论化。
“一切概念、学说和理论体系不管它们怎样精致和坚实,都必须视为假设,它们是工具,和一切工具一样,它们的价值不在于他们自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
”⑥“每一个思维单位的两端,开始是一个迷惑、困难或纷乱的情景,结束是一个澄清、统一和解决的情景。
”⑦他否认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存在。
把认识过程归结为主体对于环境的刺激反应,否认思维具有把握客观世界内部联系的功能,他并把对世界的经验摸索看做用纯粹属于个人的行为。
杜威对实践的解释当然有片面性,其工具主义又是经验主义的,“因为他过多的停留在被动的生物刺激反应和经验摸索的水平上。
局限于探索人类个体与他们面临的世界环境的沟通问题。
而没有把视野扩大到人类整体和世界的普通关系中。
”他没有看到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在在人的实践中的基础作用,更没有科学地说明实践的社会性。
这与马克思实践观有原则的区别。
在多元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历史观上,他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元素组织而成的共同体,“社会”是一个字(是一个英语单词),但它是没有被确定的许多东西,社会构成因素的相对多元性决定了社会改造的方法不能满足于一般观念的解释和指导。
他主张提出社会具体问题改造方法的理论是实用主义的新贡献。
杜威认为的多元主义观在对马克思主义观点时,说它只不过是强调了一点,而隐藏了其它的实质上的多元观。
其实,在这点上马克思主义的非此即彼的二元论也是广受诟病,毒害较深的。
当然,杜威主张的实用主义的新贡献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的雷同同是实践观的表现。
他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认为在社会组成的各要素中,人性和文化两个方面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是有决定意义的。
人性是指人生来具有的分化和结合的两种天性,也包括人的情欲、兴趣和一切需要。
人性中的分化性产生出人的利己心,人性中的结合性产生出人的利他心。
文化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统一体,文化既是人行为的条件又是人行为的结果。
他认为社会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之上的。
现代社会冲突的根源就在人性中,一切冲突都是个人天性中的保守因素和解放的更新的因素之间的冲突。
人与文化所包含的政治、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既促进文化的改变,也推动人的发展。
他倡导民主、自由,强调社会应当尊重每一个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又认为个人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权利应当服从公益,个人的发展应当适应和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杜威同时教育学家,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它强调教育是社会进步以及改革的基本方法,并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教育学。
三、关于实用主义的一些补充实用主义哲学的形成,有其自然科学根据和社会历史原因,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都出生于美国。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本身没有封建传统的政治和思想体系的束缚。
所以,资产阶级他们的平等、自由强调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十分突出。
实用主义也正是为美国资产阶级服务而不断发展壮大的。
其代表人物除了影响最大的杜威之外,还有詹姆士、胡克等人。
实用主义的其他观点还有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认为世界只是人们造成它的那样,是我们造就它怎样就怎样的,是可塑的;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他们能否带来实际效果。
有用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思想有成就的活动;真理是经验之间圆满的联系等等。
当然,我们先讲了在詹姆士基础之上的杜威哲学,对这些观点比较容易理解。
其实,詹姆士混淆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的区别,模糊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世界的界限,只尊重事实尊重经验。
杜威则明确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并指出其观点是折中和缓和。
四、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选择的启示我认为,从杜威哲学及其所代表的实用主义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有以下几点启发意义:(一)、关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杜威哲学的核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共通之处,对我们而言。
首先,肯定并尊重经验的作用:正确的经验能为我们下一步计划提供参考,错误的经验能提醒我们曾今的不足,当代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有看轻实践,不注重经验的心理倾向,尤其是在看待农民田间劳作的经验上。
杜威的哲学方法论观点认为,哲学要用静观转为实用。
理论知识也一样,要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不断验证理论。
否则,理论永远只是束之高阁的“美文”。
其次,要有发展、变化的历史观:杜威哲学的超越就在于他克服了现代西方哲学家们的某些局限,用历史的观点改造哲学,在实践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次,实践强调务实进取的拼搏精神,受流行的“实用主义”影响,这点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比较突出,这里不再赘述。
(二)、关于人的问题杜威也十分强调人的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说哲学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时下流行的“实用主义”几乎是个人主义的代名词。
他们崇尚个人权威,虽然认识到了自我能动性,却又过分夸大;人际关系的处理注重实用化,人脉是资源,但只是为达个人目标的“自我”资源;他们强调竞争意识,注重实效观念。
这些“实用主义”实际上片面化了杜威的关于人的观点,只看到了人性中分化性产生的利己心,保守因素,而忽视了人性中结合性产生的利他心,解放的更新的因素。
杜威在肯定人的价值时也提出了个人应服从公益,个人发展应适应和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这是我们必须肯定的,也是必须加强理解的。
(三)、关于信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不断加大。
造成了个人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而实用主义带来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似乎适应了这些趋势要求。
许多学者在研究大学生实用主义价值取向时疾呼大学生考证热与道德示范;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理想功利化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