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题条形统计图
【编者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小学的相关知识要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具体内容,如下述:
⒈下面是三(1)班第六组数学考试成绩记录表。
姓名分数张晓丹98
王晓楠87
李玉新92
李永89
方瑾78
张强60
算一算:这个小组的平均分数。
⒉下面是某一地区一周的气温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温度(℃)17181413192019
算一算:这个地区这一周的平均气温。
并说一说计算的结果是每一天的实际气温吗?
⒊下面是三(1)班的两个组在一分钟电脑打字比赛中的成绩记录。
第一组:张帆13个王玉16个李晓光16个李强15个刘清12个徐禄18个
第二组:李娇17个赵有14个刘利14个王志坚19个张
萌16个
⑴请把成绩纪录填入下表。
第______组一分钟电脑打字比赛统计表填表人_______ 姓名
成绩(个)
⑵说一说如何判断哪组成绩好,并说明理由。
⑶算一算每个组平均每个人一分钟打多少个字?
3. 实验小学各年级给幼儿园小朋友做玩具的数量如下:
实验小学各年级给幼儿园小朋友做玩具统计图
(件)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⑴读上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⑵平均每个年级做了几件?
4. 三(1)班的6名同学给希望小学捐赠图书情况统计如下:( 本)
李娟张新强王磊徐贺刘奕信石鹏
⑴读上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⑵平均每人捐赠图书多少本?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 三(1)班举行拍球比赛,男、女生各选出5人。
男生组的成绩是:23下18下24下16下19下
女生组的成绩是:18下16下17下15下14下
⑴男生组平均每人拍几下?
⑵女生组平均每人拍几下?
⑶还可以算出那些平均数?
6. 红红家养了30只鸡。
这些鸡一周下蛋情况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下蛋数(个)28263026273029
⑴一周共下多少个蛋?
⑵平均每天下多少个蛋?
⑶还可以算出那些平均数?
7. 三年级4个班教室里摆放花盆情况如下表:
班级三(1)三(2)三(3)三(4)
盆数1012810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⑴三年级教室里共摆放了多少盆花?
⑵平均每个班教室里摆放了多少盆花?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⑶还可以算出那些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