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首》教学ppt课件
2.如何理解诗人称孩童为“盗贼”?
群童抱茅只是顽皮而已,然而诗人却将孩童 称为“盗贼”,还感到“欺”,是为了表达自己 因“老无力”而受到欺负的无奈、愤懑心情,并 不是真的给抱茅草的孩童冠以“盗贼”的罪名。
写屋漏床湿,长夜无眠,令人愁苦。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俄顷:一会儿。
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 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为:做。 竹: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一叹老天无情毁屋;二叹儿童幼稚, 不明诗人苦衷;三叹黎民生活困苦(战乱 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 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 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 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 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背景介绍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 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 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 依旧是清苦的。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 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 忧民的情感。
写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 至死不悔的决心及其博大的 胸襟和崇高的思想。
安得:哪里能得到。 广厦:宽敞的大屋。 庇:遮盖,掩护。 寒士:贫寒的士人。 呜呼:书面感叹词,表叹息。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通“现”,出现。 吾:我。
24 唐诗二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
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
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状元成才路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首古诗。
状元成才路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现的生 活状况。(重点)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 达的情感。(难点)
这两句诗相对于“茅屋为秋风所破”这一题材, 以及“安得广厦千万间”这一主题而言,似乎有些 游离,其实,诗人的用意是状元为成才路 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营造一种雪上加霜的凄苦氛围;同时又从一个具体
状元成才路
的角度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4.诗人为何长夜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国 忧民的思想感情。(重点)
怒号( háo ) 挂罥(juàn) 俄顷(qǐnɡ) 布衾( qīn ) 丧乱(sānɡ) 广厦( shà ) 突兀( wù ) 辗(niǎn) 两骑( jì ) 敕( chì ) 系( jì ) 三重茅(chónɡ)
塘坳( ào ) 恶卧( è ) 大庇( bì) 车辙(zhé) 叱( chì ) 挂罥(juàn)
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 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 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 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 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 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3.为什么要写“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向昏黑:渐渐黑下来。 衾:被子。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 恶卧:睡相不好。
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雨脚如麻:形 断容 ,雨 像点 下不 垂间 的
抒情:表现出诗人既盼雨
麻线一样密集。
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杜甫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
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 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 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 顿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秋高:秋深。
怒号:大声吼叫。
三重茅:多层茅草。三,
表示多数。
挂罥:挂罥着,,挂挂结住。。 长:高。 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坳,
1.第1段中哪些词语描写出了风势之大?请找出来 加以赏析。
先用“怒”字把秋风拟人化,“风怒号”三字 写出了秋风声之宏大,使人如闻秋风咆哮,很形象。
“卷、飞、洒、挂罥、状元成才路飘转”把风势的猛烈描 绘得淋漓尽致,将状元一成才路 幅秋风卷茅的画面生动地呈现 出来,从而使诗人的无奈之情自然流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 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 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 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
“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 现了诗人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同时, “长夜沾湿何由彻”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诗人 从眼前景想到过去事,再想到未来,自己、国 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
水势低的地方。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 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 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 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 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 塘和洼地里。
情景交融:三幅鲜明的图画,拨动诗人 的心弦,交代了茅草的三个下落。“卷”“ 飞”“洒”“挂”“飘”“沉”这些动词, 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流露出诗人 焦灼、苦痛无奈的心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状我元成才路 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元成才路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