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立柱盖梁施工方案

桥立柱盖梁施工方案

K24+190水溃沟中桥立柱施工工艺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水溃沟中桥位于河南省中牟县境内,河道发源于中牟县大孟乡贺岗,流经大孟、仓寨、官渡3乡镇,在官渡镇大王庄汇入贾鲁河,全长20.78公里,流域面积112.3平方公里。

郑汴物流通道在K24+190处跨越水溃沟,桥轴线与主沟呈45°交角,在此处修建一座3-20M预应力简支变连续空心板桥,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墩,排架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与中牟县长歌路相交,北距郑开大道2.2公里。

K20+487大孟沟中桥,位于河南省中牟县境内,河道发源于中牟县万滩镇王庄,流经万滩、大孟两乡镇,在大孟乡三官庙村注入贾鲁河,全长20.17公里,流域面积82平方公里。

桥轴线与主沟呈110°交角。

桥位处河道弯曲,河床断面较规整,堤岸上种植庄稼。

河道现状底宽约12m,顶宽约20m,上游有5-4.5m混凝土板桥一座,下部桩柱式墩台,桥下净空2.5m。

根据2010年4月《郑汴物流通道新建工程跨河桥梁防汛评价报告(报批稿)》,桥位处规划堤距约60m。

在此处修建一座3-20M预应力简支变连续空心板桥,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墩,排架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1.2构造形式:1.2.1平面设计:本工程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该方案根据2010年4月《郑汴物流通道新建工程跨河桥梁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设计。

该中桥上部结构为3-20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均采用柱式桥墩,排架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面净宽都是2*16.5米,全桥梁1联,桥面连续,桥长均为66米。

1.2.2主要技术标准(1)计算行车速度:100km/h;(2)道路红线宽度根据相关规划文件,建设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0m。

(3)桥梁宽度跨线桥为双向八车道,桥面全宽16.5m*2;(4)设计汽车荷载:公路一级。

(5)通航标准:为非通航性河流(6)路拱横坡为2%,设计基准期为100年;(7)设计洪水频率:1/100;(8)设计安全等级:二级;(9)环境类别:Ⅰ类。

(10)抗震等级:B类。

1.2.3主要材料1.混凝土C30混凝土:桥梁盖梁、耳背墙、立柱、挡块、垫石。

结构物所需砼由砼拌合站集中拌合,投入2支施工队,平行流水作业。

2.钢材1)构造钢筋采用R235及HRB335,受力钢筋采用HRB335,其技术标准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要求。

2)钢板:符合国标(GT/T)700-2006要求的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板。

1.3郑州地区自然条件特征:1.3.1气候特征郑州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冷多风。

年平均气温14.3℃,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640mm,雨水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5%以上,最大冻土深度20cm,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多年最大风速18m/s,年平均风速3.2 m/s左右。

1.3.2 地质条件本项目所经地区位于郑州市东部,地貌类型为黄河冲积平原,海拔在76-86m之间,地形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境内河流、沟渠纵横分布。

地表岩性以第四季黄河冲积粉土和细砂为主。

境内河流和部分沟渠常年流水,部分沟渠经常干涸,旱季用抽水灌溉。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5-3.5m。

第二章总体策划及部署2.1编写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J253-20032.2施工组织机构(见图2.1)图2.1 施工组织机构图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人员的具体分配如下:项目经理:刘旭峰;项目副经理:李太白;项目总工:谢继义;合同计划工程师:朱喜梅;质检工程师:吴智勇;测量工程师:赵伟堃;试验负责人:胡海东;专职安全员:师砚伟。

2.3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由于任何技术上的差错和隐患都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造成质量事故。

(1)熟悉设计文件、研究施工图纸;(2).施工前的技术交底;(3).制定施工方案,2、劳动力和材料设备准备2.1.劳动力准备:a、合理设置施工班组;b、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c、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的交底;d、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2材料设备准备:a、工程材料的准备:如模板、钢材、木材、混凝土等材料;b、工程施工设备钢筋成型设备一套,吊车一部、混凝土车满足施工要求、施工用电满足要求;c、其它各种小型生产工具、小型配件如振动棒、斗车、配电盘等的准备;3、施工现场准备3.1.施工控制网测量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桥位总平面图和测图控制网中所设置的基线桩,水准标点以及重要桩志的保护桩等资料,进行控制点的复测,并根据桥梁结构的精度要求和施工方案,补充加密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标桩,建立满足施工要求的平面和立面施工测量控制网。

3.2安装调试施工机具所有机具都必须在开工之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

3.3消防、保安措施建立消防、保安等组织机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措施。

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在施工准备阶段,测量人员要严格审查图纸,并制订严密的施工测量方案,确定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建立施工控制网。

1.2. 对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全面的检修、检定,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水准标尺、钢卷尺等。

1.3. 根据施工方案,计算测量放样数据,并进行校核。

1.4. 准备测量放线用的工具,包括:钢卷尺、木桩、铁钉、锤、红蓝铅笔、线板、锯、对讲机、道钉、油漆、毛笔等。

2、建立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是为本桥的施工放样而建立的,按平面控制测量三等技术指标确定。

本桥的放样,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

通常首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由施工控制网放样桥的桩位,再根据桩位的几何关系,由主轴线放样出辅助轴线,最后放样出桥的细部位置。

按照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桥位总平面图和测图控制网中新设置的基线桩、水准标点以及重要标志的保护桩,进行复测,并根据桥梁结构的精度要求和施工方案,补充加密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标桩,建立满足施工要求的平面和高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并进行平差计算。

3 、施工放样在进行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图和细部结构设计图,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以控制点作为放样依据,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与控制点的分布,研究并采用适宜的放样方法。

4、高程放样桥桩、柱的高程放样,主要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配合钢尺直接丈量竖直距离;5、施工顺序首先遵循桥梁施工需先下后上施工的设计要求,再考虑桥梁总体流水施工。

5.1设备及劳动力计划5.1.1、主要机械设备计划,如下表主要机械设备供应计划表5.1.2、劳动力计划每个工区配钢筋工15人,模板工20人、混凝土工8人、水电工2人、设队长1名负责施工现场。

5.2施工方法及技术5.2.1施工现场准备1、场地“四通一平”。

2、原材料进场,取样复验,委托试验室出具砼配合比,人员设备进场,并报监理验收合格。

3、作好技术交底和施工安全交底工作。

4、放线定位,按施工图纸实地测放各点的桩位,并绘制平面图,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人员验鉴。

5、各种工程材料要有标识牌,标明材料品种、规格、数量及生产厂家,且堆放整齐。

6、圆柱形墩台立柱施工立柱施工工艺过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桩头钢筋校正→立柱钢筋骨架制作安装→模板安装→砼拌和、运输、浇筑→砼养生、拆模→工程报验,进入下道工序。

(1)、施工准备在钻孔桩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凿去桩帽上立柱接柱部分面层松散的砼,并用水枪冲干净。

(2)、施工放样在钻孔桩上放出立柱中心坐标,定出立柱的纵横线控制桩,严格控制,防止偏位。

(3)、钢筋绑扎及除锈在钢筋绑扎前先用钢丝刷、砂布除去钢筋上的浮锈,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因浇筑钻孔桩接桩部分时立柱钢筋已预埋,故在施工立柱钢筋时只需整理并绑扎钢筋即可,并根据立柱放样的边线检查和校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4)、模板加工及安装1、模板加工:模板采用框架式定型钢模,由两片单片侧模拼装而成,每侧面横向无一接缝,表面平整度及几何尺寸均符合规范要求。

模板在每次安装前均要除锈并刷优质脱模剂。

2、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将采用分块吊装就位,然后再拼装成形。

3、模板固定:模板底部采用浇筑钻孔桩时预埋的Φ25钢筋进行定位固定,两立柱之间用一根定长的方木对撑在模板上,防止浇筑砼时模板移位。

4、模板密封:拼装侧模时在每块模板间夹一条5mm厚的海棉条,然后在模板固定好后派人钻入模板内用刀切去外露海棉,模板底部接缝用水泥砂浆密封。

防止砼浇筑时因接缝渗水造成漏浆及跑砂现象而影响砼外观质量。

5、模板拆除:待混凝土初凝后可拆除模板,拆除时不能损边掉角,然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5)、砼浇筑1、砼浇筑前,先检查模板内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模板的稳定性等,并清理模板杂物。

2、砼采用商砼,由砼拌和站根据施工配合比集中拌制,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再用固定泵车泵送或吊车配合吊斗入模。

3、砼浇筑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40~50cm,在振捣棒上也作好标记,以便振捣时控制振捣厚度。

在砼浇筑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模板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浇筑到位后,应排除砼顶部积水,在砼初凝前对顶部砼(约40cm厚)进行复振,确保顶部砼密实及减少气泡。

(6)、砼养护在砼复振后及时用土工布覆盖住并定时洒水保持土工布经常湿润。

在砼初凝后开始拆模,拆模时间根据气温情况而定。

拆模后也应定时对立柱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7)立柱施工注意要点1、模板使用以前,应进行拼缝、接口高差验收。

若不符应进行磨平、打光,接缝处可用海绵嵌平嵌实。

脱模剂薄而均匀,不允许出现滴油,以免砼表面出现油迹。

2、立柱模板下砂浆封实时,砂浆要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浇筑,以免漏浆。

3、在砼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 振捣棒插点要均匀,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做到“快插、慢拔”,既不漏振、欠振也不过振.一般以砼不再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出现气泡为度。

4、立柱上口砼加强复振,并在柱顶下30厘米内必须吸水。

5、严格控制砼坍落度12—16厘米。

6、底部第一盘砼浇筑时,砼输送管浇筑高度不宜超过1米。

7、施工期间气温很适宜,注意砼养护。

第四章安全、环保、冬雨季技术措施4.1安全用电保证措施(1)由项目部编写制订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要求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