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课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课件

二氧化碳的排出
经常锻炼的人肺 功能都比较强大
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的身体还有什么变化?
左手朝上平放在桌 面上,右手中指、 无名指两指并拢, 指腹部放在左手腕 部桡动脉处,轻轻 触压桡动脉搏动处。
中间 稍偏 左
腕式血压计
手指脉搏检测仪
我们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它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中转站”的大小直接 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虽然这个“中转站”每次 能够交换的气体量是一定的,但是也是这个量的大小可以 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的,所以经常锻炼,可以使得我们的 肺功能更加强大。
实验要求及活动手册
人人 动手
及时 轻声 记录 交流
二、探索 2.探究小泡沫球与振动音叉
的关系
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 小泡沫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小结:当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振动幅度就 不同,引起泡沫球的振动幅度也就不同。
三、研讨 1.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 强弱有什么关系?
弱 强 弱 强 弱 强
我们的发现
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 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三、研讨 2.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能证明物体 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有关?
四、拓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 不同的声音?
小结:因发声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 的振动幅度也不同,最后引起鼓膜振动幅度不同, 所我们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
按压幅度
• 每个长度尽量按压相同的幅度
• 重复实验至少3次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长度的钢尺振动快慢不一
手样机。“慢动作”拍摄,放慢32倍
究竟谁振动得更快呢?
三、研讨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振动有什么 关系?
我发现:
钢尺伸出越长,声音越(低),振动越(慢); 钢尺伸出越短,声音越(高),振动越(快)。
吸气
呼气
自己感受或同桌互相观察,呼吸时 胸部和腹部的变化。
一呼一吸 算一次呼吸!
身体部位
胸部
吸气
收缩 √扩张
呼气
√ 收缩 扩张
腹部
√ 收缩 放松ຫໍສະໝຸດ 收缩 √放松各部分结构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

体 呼
胸廓

模 拟


气管 膈肌
仔细观察人 体呼吸模拟 器,你发现 了什么?
哪种情况模拟吸气?哪种情况模拟呼气?
每分钟呼 22
23
24
吸的次数
哪些活动会让我们的呼吸发生变化?
运动
……
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运动
慢走 快走 跳动 原地踏 连续深 20步后 20步后 20次后 步1分钟 蹲20个
每分钟呼 吸的次数
安全运动,保持安静; 立马测试,及时记录; 恢复平静,再次运动。
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兔子有着长长的 耳郭,能收集到各方 面的声音,只要有风 吹草动,立刻撒腿就 跑。这对长耳朵就是 它们逃避灾难的法宝。
小结: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 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 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 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 样的声音了。
我们的发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
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鼓声是怎么传到耳朵里的? 我认为……
探索1:空气传播声音
《空气能传播声音》微视频
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还能听到闹钟声吗?
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小组食物汇总表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
6.声音的高与低
一、聚焦
声音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索
钢 片 琴
敲一敲钢片琴,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索
口 琴
吹一吹口琴,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
拆开口琴看一看,再吹一吹,有什么发现? 簧片
观察并思考:声音的高低与钢片、簧片有什么关系?
闭上眼睛,把手指放 在鼻孔下数呼吸次数。
测量安静状态下你一分钟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每分钟呼吸 的次数
选择相同数值 较多的数作为 最终数值。
安静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每分钟呼 22
22
24
吸的次数
没有相同的 数值,可选 位于中间大 小的数。
安静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保护好呼吸器官,才能更健康。
经常开窗通风
雾霾天出门戴口罩
远离二手烟
经常性锻炼
扫地前洒水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
4.一天的食物
猜一猜
一粒粒,像珍珠,白灿灿, 锅里铺,煮熟香气飘满屋, 引得饥肠咕噜噜。
底下平平,上面圆圆,白 白香香,松松软软。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探索2:声音在固定中传播
1.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 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 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
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
探索3: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观察2:在距离“鼓膜”远近不 同的地方制作相同的声音,观察气球 皮的振动情况。
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声音越强越明显, 距离越近越明显。
研讨1: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 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研讨2: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 么相似之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
拓展:兔子的耳朵为什么那么长?
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 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 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 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
研讨: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 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探索1:观察耳朵的结构图
探索2:感受耳郭的作用
用纸卷一个 “喇叭”,用这 个纸喇叭听一听 微弱的声音;拿 掉纸喇叭,再听 一听。两次听到 的声音有什么不 同。
探索3: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观察1:在“鼓膜”的上方相同位 置制造大小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皮 振动情况;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探索1:观察耳朵的结构图
探索2:感受耳郭的作用
用纸卷一个 “喇叭”,用这 个纸喇叭听一听 微弱的声音;拿 掉纸喇叭,再听 一听。两次听到 的声音有什么不 同。
探索3: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观察1:在“鼓膜”的上方相同位 置制造大小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皮 振动情况;
观察2:在距离“鼓膜”远近不 同的地方制作相同的声音,观察气球 皮的振动情况。
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声音越强越明显, 距离越近越明显。
研讨1: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 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研讨2: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 么相似之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
拓展:兔子的耳朵为什么那么长?
【小组汇总记录表】
活动对呼吸次数影响实验记录单
日期:
活动 安静状态下 原地踏步1分钟 连续深蹲20个
姓名
我们发现:(

为什么运动后,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多呢?
这两袋气体有什么不同吗?
吸进人体的空气
呼出体外的气体
仔细观察这两张图表,你发现了什么?
氮气 吸进人体的空气 78% 呼出体外的气体 78%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
5.声音的强与弱
一、聚焦
音乐片段节取自《将鼓独奏》
游戏: 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 放低手臂; 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 抬高手臂。
提问:声音的强弱是 怎么形成的呢?
二、探索 1.探究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
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分贝仪
怎样让尺子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轻轻拨动和用力拨动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可用分贝仪测量,单位是分贝(dB)
我们发现,钢片、 簧片越长,发出的声 音越低;钢片、簧片 越短,发出的声音越 高。
二、探索
高低不同的声音与振动有什么关系?
用钢尺该如何研究?
二、探索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怎样变化? 振动情况又会怎样变化?
14cm
12cm
10cm
8cm
实验要求
• 按长度变化顺序依次拨动钢尺
• 从侧面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
拓展:做一个“土电话”
实验要求: (1)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以听 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 拉紧。 (3)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
思考:声音是怎样通过线绳传播的?
棉线传声看不清,我们用模拟实验来试试。
《模拟声波传播》微视频
棉线传声看不清,我们用模拟实验来试试。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 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 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讨
观察下图中的物体,推测他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 样变化?并说说理由。
( 低→高 )
( 低→高 ) ( 低→高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
1.感受我们的呼吸
你对呼吸有哪些了解?
呼吸是为了吸收氧气。
为什么要不停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