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老光镜是凸透镜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业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全册PPT课件
(共32课,636页) 播放时点击目录中的课 题可跳转至本课内容
目 录(一)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生命世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生命世界(三)
6、在星空中 (一)
7、在星空中 (二)
8、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4、分类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放大镜
本课要点: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 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2、过程与方法
A、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B、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放大镜
•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
判断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近视镜是凹透镜
8、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达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着什么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和我们
目 录(二)
第三单元 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折射)
用放大镜看计算机和电视屏幕 •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
屏幕其实是由 红 、绿 、蓝 三种颜色组成。
放大镜的结构图片
凸透镜
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 、中间厚 、 边沿薄 。
放大镜的结构
• A、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 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 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 的
格罗斯泰斯特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眼 镜
光线通过透镜要发生折射
所以通过观察电视机屏幕是由 红 、绿 、蓝 三种颜 色组成。这是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产生的
哪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那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 凡是透明的,圆形的物体都 有放大功能
• 如水滴、圆柱形的玻璃棒、 装水的杯子、哈哈镜等。
苍蝇的脚 1.脚毛 2.钩爪 3.爪垫爪4、粘液
耳朵
触 角(鼻子)
昆虫头部具单眼和复眼 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小眼组成 称之为(复眼) , 复眼的功能是能成像,复眼对光和闪烁特别敏感
蜻蜓的复眼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练习
一、填空。 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 成,这些其实是( 扁平的细毛 )。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 小眼 )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 )侧。不同的昆虫的 触角形状(不同 ),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 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 (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
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
广泛使用.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拆除危 险物品
珠宝玉石 检验
考古研究 文物
科学课学习
老人看书 读报
观察病虫害
放大镜的用法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 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 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 大而清楚。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8、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连线: 昆虫的触角
蟋蟀 蝗虫 蚂蚁 蝴蝶 雄蛾 天牛
膝状 棒状 羽毛状 鞭状 丝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本课要点:
1、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2、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蝴 蝶)
苍蝇
蟋蟀
蚜虫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