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ICCO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O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O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作者:李素婷冯锦昉叶蝶莲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0年第03期
【摘要】:为了使PICCO检测更安全有效,我院ICU对52例重症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监护。

术前心理、用物、静脉通路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动态观察病情;术后连续监测及护理。

结果:52例患者置管顺利,监测满意、无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PICCO;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13-2
PICCO(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即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症监测,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仅用一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
一步提高[1][2],对ICU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检测有非常重大意义[3]。

本院ICU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52应用PICCO监测仪对危重病患者进行监测,从而指导临床用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ICU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对52例重症患者进行PICCO监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3岁,平均49岁。

其中多发伤19例,心肌梗塞15例,肺心病8例,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并发ARDS6例,感染性休克4例。

2方法
建立一条中心静脉通路,本组病例均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标准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从右颈内静脉插管;在患者的股动脉放置一条Fussion PICCO专用监测导管。

从中心静脉注入
10ml的低温生理盐水(2~15℃),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温度变化波形得出一系列
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如心排量(CO)、心排血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血管外肺水(EVLW)、胸腔内总血容量(ITBV)等。

3结果
5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8例,死亡2例。

PICCO留置最长时间6d,最短1d(因患者死亡),全组均未出现感染、出血、栓塞等并发症;无意外拔管、堵管发生。

4护理
4.1操作前准备
4.1.1心理准备
ICU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PICCO的重要性和置管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对于清醒患者,要说明监测的目的和对病情的保护作用,讲清操作时的体位的影响,减少病人的恐惧感,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配合操作。

4.1.2用物准备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Fusion公司生产PICCO监测装置一套,飞利浦MP60监护仪以及相关功能模块,测压/冲洗装置一套,除颤监护仪,穿刺包,抢救药品、局麻药等。

4.1.3静脉通路准备
必须保证有效的静脉通路,最好是近心端的大静脉,以利抢救时药物迅速发挥作用,切勿使静脉通路阻塞或滑脱。

4.2操作中配合
4.2.1调试好监护仪的测压屏幕,连接好测压装置和冲洗装置,接好除颤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的心律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随时准备意外时除颤。

4.2.2医生进行穿刺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和减少穿刺损伤,穿刺困难者可能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4.2.3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配合医生置入双腔深静脉导管,有效固定,连接PICCO专用测温传感器探头;配合医生行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PICCO专用动脉导管,有效固定,连接测压/测温传感器电缆。

整个插管过程中需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呼吸和氧饱和度变化,持续监测心律,心率变化及血压变化。

4.3操作后监测及护理
4.3.1患者保持平卧位注意股动脉置管侧肢体适当制动,防止导管打折、弯曲、脱离,保证导管通畅。

4.3.2每次测压前调整零点,中心静脉压力感应器在调整零点时置于腋中线第四肋间或右心房水平。

因为咳嗽、呕吐、躁动和体位变化均会影响测压值的准确,所以应在患者安静15 min 后再进行测压。

在应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时,注入低温NS要快速均匀(
4.3.3严密观察导管情况,做好各种导管的护理。

避免导管脱开、漏血、空气栓塞、血栓。

导管固定要紧密牢固、防止脱出,输液管、导管延伸部分如连接管路、三通、肝素
帽等要每日更换、换管时先夹闭后拔管确保不进气。

4.3.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严密观察CVP和PICCO的测量结果,以便及时调整补液速度,量及质。

4.3.5ICU护理人员定时严格的无菌操作护理,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皮肤消毒法。

4.3.6预防动脉及中心静脉导管堵塞。

①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两类。

②动脉导管堵塞原因主要为血栓性堵塞。

4.3.7监测动脉血气分析,采动脉血时可直接从股动脉PICCO导管处取血,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伤,采血后及时用肝素盐水冲洗防止管腔堵塞。

5拔管
拔管时机:在患者病情稳定,导管完成检查和治疗目的后及时拔除。

拔管后按压创口15~30min,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拔管后局部用胶布加压包扎,拔管24h内应注意局部有无渗血。

一般
PICCO导管留置时间可达10d,若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做导管血培养及外周血培养。

6讨论
PICCO监测技术质量要求高,数据多,护理必须全面周到。

任何疏忽都会导致测得的数据偏差甚至对患者造成危害[4]。

因此,监护中必须加强责任心,要勤于观察、精于护理,善于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使监测更安全有效。

对于正确测量PICCO数值和预防并发症,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也要有充分认识到PICCO监测的重要性及一些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认真细致护理,尽可能避免留置管期间的一些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张平.监护仪测量技术的新进展[J].医疗装备,2007,20(3):29.
[2] 董绍群.PICCO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9,25(9):983-984.
[3]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0.
[4] 万承贤.应用PICCO对休克的临床监测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3):16-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