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赏识教育论文《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探究》摘要: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并爱上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激励措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的包袱,学好语文。
一、运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可和评价。
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具有鼓励性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但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
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的职业,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
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这种赞美常常通过老师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传递。
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
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和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不少见,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用鼓励性语言激活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则教学活动必然充满活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
二、春风微雨,不着痕迹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一份温情与爱意。
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抽查了班里一位柔弱的小女孩背诵课文,她腼腆地站起来,如临大敌,结结巴巴地背了两句便停了下来,怯生生地望着我不知所措。
我微笑着走过去,柔声对她说:“别紧张,好吗?再想想,需要我给你提示一下吗?”她望着我充满信赖的眼光,咬了咬嘴唇,坚定地摇了摇头,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居然很顺利地完成了背诵任务。
我微笑着回到了讲台,这时教室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女孩的眼里噙满了泪花,流露出了感激的眼神。
有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她从此再也没有胆怯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之于学生的这份绵绵的爱意、这份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的注意事项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
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说:“读得很好,真棒。
”另一位老师评价说:“你读得很流畅,很好。
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把感情读出来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果然,这次学生读得更完美。
这种评价针对性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
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样不仅对学生起不到真正作用,反而会影响周围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性,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
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
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克服不良习惯。
四、关爱和尊重是赏识的灵魂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
我曾经遇过这样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
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胆怯的眼神似乎怕见到春天的阳光,让人瞧着好心痛。
下课的时候,只要一走进教室,我总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
时间久了,其他同学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
看着他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
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
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用眼睛瞅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好近、好近。
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总之,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的生命支柱,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赏识方法千千万,赏识结果万万千。
希望每个教师都能赏识学生,使他们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
让我们继续努力,坚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相信一定会受益多多。
老师们,给孩子一份赏识、一份真爱吧,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甘霖,用师爱的心雨浇灌孩子们,使之长成参天大树。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摘要:众所周之,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渠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素养的最有效的手段。
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是一种丰富的情感艺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途径。
它面向的是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起点开始,去体验成功,实现自我。
通过赏识教育,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让每个学生能在不同的水平上从事学习和运动,在不同的水平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身心的愉悦。
关键词:体育教学;赏识教育引言: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体会到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品质起着极其促进的作用。
一、对赏识教育的理解1、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
从《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一词的解释看:“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有的认为:“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注重后进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对成功的体验,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从以上意思可以归纳为: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
可见,它面向的是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起点开始,去体验成功,实现自我。
2、赏识教育的本质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它是发掘孩子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光放彩的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3、赏识教育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现象,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模式。
我课前积极吸取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力求通过课堂实践能体现出来。
其次,在课堂上,我注意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再次,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赏识措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能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中去。
3.1运用赏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的体育课以体育知识为中心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系统化、运动技能和正规化,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运用赏识教育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2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始终贯串赏识教育。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的动力。
学生如带着深厚的兴趣学习,便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3.3创设赏识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抓环境创设,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赏识氛围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得到健康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
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