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
返回
本课完
以下是补充资料
资料链接
相关评价 作者介绍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明代茅坤称《五代史伶官传序》
“千古绝调”
清代沈德潜誉《五代史伶官传序》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 》中第一篇文字”。
返回
作家介绍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3年后,父亲去世。欧阳修 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 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亦家境一般,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 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 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各事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说来娓娓动听,一气呵成。叙事线索分明,
材料安排井然有序。
艺术赏析
•
正反对比论证,说服力强
•
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
其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对比,鲜明而强
烈的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抑本其成败
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显示出成败由人的道理,显
返回
5.
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
•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
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
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
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
得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
语言委婉,文笔酣畅,简约凝练
•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
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篇
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叙
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返回
9.
思考练习
思考练习
1. 本文意在以史为鉴,你认为为政者可以从唐庄宗李存勖的故事中获得何种 历史借鉴,应当记取哪些历史教训?
背景简介
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 《旧五代史》 又 “繁猥失 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 《新五代史》。欧阳修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倡导革新他崇 尚儒家的尚实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坚决反对佛教思 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他有胆有识,奋发上进,为国家和民 族想有所作为。欧阳修反对屈辱苟安,不修武备,力主加强战备, 改革时政。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 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 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 警惕。
返回
7.
内容述评
内容述评
第一段提出国家盛衰由于人事这一论点,举出庄宗
1 这一评述对象,并提出“得天下”与“失之”两个
方面。为下文提纲。
2 第二段从“盛”的方面着笔,写晋王临终遗嘱和
庄宗郑重执行遗命克敌制胜的业绩,提出忧劳兴 国的史实,论证得天下由于人事。
内容述评
3 第三段从“衰”的方面着笔,写庄宗由胜利到
返回
清代《晩笑堂竹荘画传》中 欧阳修像
欧阳修纪念馆
河南新郑市欧阳修陵园
宋本《欧阳文忠公集》书影,日本国宝
欧阳修与同僚书信真迹
返回
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
离散了,只乘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
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
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
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译文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 。”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 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 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 ,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 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 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浓句烈,,并实思为考一作篇者不是可如多何得把的两佳者作有。机在地写结法合上起,来采的用。先抑后扬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这先个极结赞庄论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
,强本烈文感善人于,运最骈后入再散辅、以以《散尚破书骈》,古使训句,式更多增彩强而了富文有章表说现服力力。。凡全是文叙紧事扣议“盛衰 论”吃二紧字之,处夹,叙作夹者议都,着史意论锤结炼合了,四笔六带成感文慨的,对语偶调句顿,挫例多如姿“,虽感曰染天力命很,强岂,非成人为历 事来”传,诵“的系佳燕作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忧 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 ,这些句子都是经过锤炼的,很有助于造成鲜明的对比感。
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
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
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
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
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
作家介绍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 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天圣七 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 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 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 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 元,也算是“连中三元”。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 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 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 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 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此后,欧阳修 步入仕途,其仕途坎坷,曾被贬至夷陵、滁州等地。
作家介绍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 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 神宗熙宁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 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 改号“六一居士”。神宗熙宁四年六月,以太 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属安徽省)。 [8] 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 22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
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
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
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
回宗庙。
译文
•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
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
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
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
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背景简介
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 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 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 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镜,屡败宋军。欧阳修、 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 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 修忧心忡忡,很耽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课文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 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 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 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 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 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 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 伶官传》。
返回
4.
作者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仁 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 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为 人耿直,敢于谏诤,支持范仲 淹等开明派的政治革新,屡遭 排挤打压。晚年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卒谥“文忠”。
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事信”、“言文”,反对宋初浮 艳文风,倡导效法韩愈,在散文、 诗、词、评论诸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尤以散文著称,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新 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 撰)等。
返回
6.
译文
译文
•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
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
就可以知道了。
•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
,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
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
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
2. 这是本欧文阳先修提散出文“中杀历一代人最为而传取诵其的匹议布论斗名粟篇”,者试就为本贼篇这的一议大论前特提色;与论证方 然后法略指作出阐凡析为。帝王者无不“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这 3个. 小前人前本认提文为;融欧由叙文事此善、,于议便运论证骈、明入抒散了情或“为以自一散秦体破,以骈叙来,事,请生凡你动为在晓本帝畅文王,中者论找皆证出层贼用层也骈深”、入用,散感的情语深沉
论为主,但融入了浓重的抒情意味。行文中时而以唱叹起笔,使人警醒;
时而推出与主题相关的警戒性短语,并且两两比对,正反相形;时而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