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原:推究本源。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
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
之。
【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
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
4.遣恨:悔恨,后悔。
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6.乃:你。
7.纳:收芷,芷入。
8.庙: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即下文的“太庙”。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首领与我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了晋而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遗愿。
”庄宗接受了箭并把他们收藏在太庙里。
这以后凡用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锻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交回太庙。
【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 Óu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1.系燕父子以组: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
第二年,李存勖xù派兵攻燕,生擒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二人,并用绳索捆绑送到太庙祭灵。
2.系:捆绑。
3.组:原指丝带或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4.函梁君臣之首:后梁德三年(923)十月,李存勖领兵攻梁,梁末帝朱友贞安排部将皇莆麟把他杀死,然后皇甫麟也自杀了。
李存勖攻入京,把他们的头装入木盒,收藏在太庙里。
5.函:这里用作动词,用木匣装起来。
6.仇雠:仇敌。
7.一夫:指皇甫晖。
后唐同光四年(926),李存勖妻子刘皇后听取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一时人心浮动。
军士皇甫晖等作乱,攻入邺都。
(今河南安阳)
8.贼:作乱判国为害人民的人。
9.泣:眼泪。
10.何:多么。
11.本:推究。
12.逸豫:安乐。
13.忽微:比较微小的事。
【译文】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
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
”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