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图书馆现状与应对策略

中小学图书馆现状与应对策略

中小学图书馆现状与应对策略
作者:周欣邱向阳
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9期
文/重庆市潼南县图书馆周欣
重庆市潼南县中小学教研室邱向阳
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涉猎课外知识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甚至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尽管如此重要,但是在建设与管理上,中小学图书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是藏书量不足。

由于许多中小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忽视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图书购置经费严重不足,不能逐年按质按量配备图书,致使图书馆藏书量不足。

甚至一些学校在迎接检查验收时,临时把其他学校的图书借来充数,检查过后,将借来的图书还回去。

二是图书陈旧、质量低下。

在图书购置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学校只追求图书数量,不管质量,导致图书陈旧过时、质量低下。

为了尽量增加图书册数,偏向于购进价格便宜、可读性低的图书,而新近出版的书籍以及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学、科普类书籍添置较少。

还有一些学校把一些过时的试题、教参等资料也统统纳入图书馆,对一些没有参考价值和阅读价值的书也予以保留。

三是图书馆名存实亡。

部分学校实质上没有专门的图书馆专用场地,为了达标临时腾出教室或办公用房,建起了图书室。

达标验收一过,“图书室”又消失了。

部分学校的图书馆常年一把锁挂着,基本不对师生开放,形同虚设。

四是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即使有图书管理员,也难以全面承担图书馆管理职责。

一些学校把工勤人员或即将退休人员安排在图书室工作。

这些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甚至连最起码的图书分类、编目等常识也不懂,大多只是做一些“借书还书”的登记工作。

我们不难看出:当前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存在许多问题。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
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象征,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

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要把图书馆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加快教育改革,积极创建书香校园。

各地可以采取典型示范、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达标创建、检查督查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真正把图书馆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

二要政策倾斜,确保经费。

各地要站在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切实解决目前图书馆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以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突破口,推进图书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各地要结合《中小学图书管理规程》《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量配备标准》等有关规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对资金投入、硬件建设标准、藏书数量、工作人员配置、图书馆管理等作出规定。

三要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对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各学校应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配置、管理和培训。

坚持把政治素质好、责任感强、专业能力强的人员选派到图书馆工作。

重视和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建立工作人员考核机制和奖励办法,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尽管中小学图书馆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上下同心,中小学图书馆就一定会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