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

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变
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1]。

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

原始彩陶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

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

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

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

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河南郑州的十四座陶器)[3]。

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制的白陶,手工精细。

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陶器,从无釉陶器到敷釉陶器,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明代,瓷器造型极为丰富,以青花瓷为主。

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前期敦厚凝重,中期轻巧俊秀,以碗、盘、瓶、高足把杯、僧帽壶为主。

明代后期,青花文具、宗教用瓷中的花觚、烛台、香炉大量生产,满足了人们在文化生活、宗教习俗活动的需要。

在釉里红瓷器的基础上,明代烧成了斗彩和五彩等瓷器。

斗彩瓷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新工艺。

五彩瓷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五彩”含多种彩色之意[9]。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瓷最有特色,如现存万历白釉餮饕纹瓶,色泽白中闪青,釉质凝厚而滋润,是仿西周青铜器餮饕纹的典型作品[1]。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清代彩瓷在明代基础上也有很大发展,工艺有创新,分化出更多的彩色,墨彩、蓝彩及金彩也出现在五彩瓷器画面上,并创造了粉彩、珐琅彩、紫砂、织金、黑瓷、石湾塑等一些新的装饰品种,色彩淡雅是它的特点,从而丰富了清代的瓷器装饰,使中国陶瓷走向了辉煌[10]。

后期的瓷器烧造,主要是同治,光绪和宣统窑。

比起前中期,所烧作品都缺乏了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的。

仅仅能维持低档商品瓷的烧造质量[11]。

结束语:通过对陶瓷从古到今的变化发展历程的了解,其中既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衰落的阶段,但总体来说是进步远远大过退步,陶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的发展壮大,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觉到中国陶瓷史的博大精深;也领略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而且从中国的陶瓷艺术中,我们不仅是简单地看到有关中国陶瓷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我们还能看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变换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