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学 ppt课件

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学 ppt课件


指出:“绝对的‘信’只是一个理想,事实
上很不易做到。”
ppt课件
12
金堤先生在其《等效翻译探索》的序言中
说道:“如果我们不要求绝对化的等同,也 不孤立看效果,而是把‘等效’理解为‘在 可能范围内最接近原著的效果’,那么显然 这是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和方针。”很 显然,上述各家都或多或少地承认了等值或 等效翻译的模糊性。
早在公元1894年,马建忠就说:“夫译之
为事难矣,译之将奈何?其平日冥心钩考,
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
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孽生之源,同
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
其音声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
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析之所由然。夫如
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
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
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为
止,而曾无毫发出入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
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
(《适可斋记言》)。ppt课件
7.
后来,《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的译者,清末新兴资产 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了“译事三难: 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的翻译标准。 这一标准的提出引起了翻译界的不同争议。 许多学人各抒己见,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翻译 标准,远到鲁迅先生的“凡是翻译,必须兼 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 原作的丰姿。”
ppt课件
13
等值或等效翻译只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模 糊的概念。假如我们把原文的译文看成是一 个模糊集合,那么,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文便 是这个集合里的变量。哪个变量最接近原文, 哪个变量就最靠近原文的等值译文。等值译 文是存在的,但更多存在的是模糊等值译文, 即接近或靠近等值译文的译文。我们可以用 下图表示: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名语言学家Jakobson在论翻译时也有一句至
理名言:“差异之中的对等,这是语言的根
本问题,也是语言学的关键课题。” 果戈
里在谈翻译也说:“谈到翻译,我对你说这
样一句话:有时候需要远离原文的字句。故
意离开它,为的是更接近原
意。”
.
ppt课件
11
前苏联著名诗人马尔夏克也指出:“逐词
逐句地译词是不行的。……逐字‘准确’翻
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奈达博
士(Eugene A.Nida)在其新著《语言·文化
与翻译》(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中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翻译是一项复杂而又迷人的任务。”
ppt课件
1
夏衍先生在其《论翻译之难》中说:“一
国的语言有很多特色,倘译为别国语言,是 很难曲尽其妙的。放开语气声调等项不说, 就是名词一项,也有许多字不能完全译 出。……将love译作‘恋爱’,中间已经有 了相当的间隔,sports与‘游戏’的距离更 远。”翻译之难,世人皆有所共识。然而,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14
S
T3
T2 T1 T
ppt课件
15
译文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Biblioteka 感受各种程度诗意的读者人数
积分
毫无诗意 略感诗意 颇感诗意 十分感动 (人合计)
六 七 八
现场调查ppt课(件 2008,6)
16
译文(一)
ppt课件
9
自然语言的种类数以千计(估计有六千多
种),然而人们却能克服语言之间的障碍进 行有效的交际,这说明语言之间存在着共性。 正是因为这种共性才使得翻译成为可能。但 是,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并不是绝对的等值 或等效翻译(equivalent translation),而是一个 近似的、模糊的等值翻译,因为自然语言在 语音、语法、语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模糊 性。
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学
翻译是信息传递的方式之一。它既是一门
科学(science of translation),也是一门艺
术(art of translation)。翻译是一项极其复
杂的活动,按照著名的英国文艺批评家理查
兹(I.A.Richards)的说法,“可能是整
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一种活
译的结果并不准确。” 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
在谈翻译时也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从一
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度越那许多距离,
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
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
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
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
文。”朱光潜先生在谈严复的翻译标准时也
ppt课件
10
翻译等值论的倡导者Nida曾经说过:“In
any translation there will be a type of ‘loss’of
semantic content, but the process should be
designed as to keep this to a minimum.” 著
.
ppt课件
8
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三原则,傅
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近到钱钟书先生 提出以“化”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 冲教授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三化”(等化、浅化、深化)原则,以及 刘重德教授的“信、达、切”。这些翻译标 准之间的差异,实质上就在于翻译时重点保 的是什么,准备放弃的是什么,如果用模糊 理论来解释,这些翻译标准实际上本身就存 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譬如,什么译文才能称 得上“雅”、“美”?恐怕谁也讲不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