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工建筑物对环境影响

水工建筑物对环境影响

第9节水工建筑物对环境影响水电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包含环境对水工建筑的影响,也包括水工建筑物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水工建筑物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既有防洪、净化水质,改善库边四周小气候等正面作用,也有水库淹没移民、脱水段人民生活用水及环境供水、库尾地下水位抬高、下游河道冲淤与海水倒灌等负面作用。

环境对水工建筑物影响包括环境水侵蚀、混凝土碳化、碱骨料反应、坝基排水孔析出物等。

这此负面作用往往是安全评价和劳动卫生的内容。

鉴于该问题日益严重,分两节陈述,即第9节为水工建筑物(除水库浸没、水库淤积外)的环境影响,和第10节环境对水工建筑物影响。

一、案例(一) 水库移民1.9.1 三门峡水库移民和矛盾三门峡工程位于黄河中下游河南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交界河段,初步设计推荐正常高水位360m,相应总库容647亿方,淹没耕地325万亩,迁移人口87万人,该工程淹没范围主要在陕西和山西境内。

由于水库淤积及移民问题,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工地主持会议,决定将正常蓄水位由360m降至350m,相应库容360亿方,要求淹没耕地不超过200万亩,移民60万人。

要求初期运行水位335m,相应库容96亿方,淹没耕地96方亩,移民28.73万人。

1959年按国务院规定,三门峡近期最高洪水位不超过333m,移民高程线为335m,实际淹没耕地90万亩,竹林1.5万亩,淹没居民点356个,受淹人口37.3408人,拆除房屋28.86万间,潼关县、朝邑县、平陆县、永济县、灵宝县和陕县六座县城全部或部分拆迁,淹没了部分铁路、公路、电讯线路,也淹没了国家重点保护的元代永乐宫,其中陕西淹没面积为总淹没面积的80%。

当时移民方针为:(1)采取后靠近迁及远迁两方法安置移民,远迁人员13.7万人,安置于甘肃敦煌和宁夏银川两地及省内,以集体安置开垦荒地为主,后靠人员14.6万人,安置在县内及水库岸边。

安置费人均:陕西省422元、河南347元、山西477元。

陕西、河南、山西三省实际支出迁安费1.67亿方(2)县城迂移:除陕西朝邑县与大荔县合并为大荔县外,其余建新城:三门峡市、灵宝新县城、潼关新县城、平陆新县城和永济新城。

由于原库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候适宜、条件优越,新移民区多为早塬、土地瘠薄、水土流失和盐碱严重、干旱缺水、农业产量低且不稳定、生活困难、再加上新到一地后受到岐视排挤,移民陆续不断返回库边。

水库运行后,由于改变运行方式,降低运行水位,大量己征用的土地,实际己位于库水位之上,部队在库岸边大片肥沃土地上兴建了三座农场和训练基地,移民看到自已故土被他人耕种,激起返库情绪,1957年从自发返库发展成大规模有组织返库,返库次数和人数逐年递增,绝大多数人已返回库区。

由于当时对移民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再加上又遭遇困难时期,矛盾冲突不断,成为渭南地区的不安定因素。

1984年国务院组织调查组,1985年5月8日中央办公厅发文,规定部队和国营农场退出30万亩土地用于安置返库移民,并安排一定的安置费,其中陕西省拨2.0亿元重新安置。

但由于新安置点底子薄、起点低、人民生活比较艰苦、上访群众不断。

1986年7月28日国务院再次下发关于抓紧处理水库移民问题的通知,1987-1994年国家又拨2.4亿元用于库区移民发展经济…….1.9.2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卅市境内,飞云江干流中游河段上,该工程由珊溪水库和赵山渡引水工程二部分组成,其中珊溪水库库容12.91亿m3,装机200MW,本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32.5m)、溢洪道、泄洪隧洞、发电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开关站、牛坑溪排水系统组成,赵山渡引水工程接发电尾水,向温卅市自流供水36m3/s。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

本工程1997年1月开工,2000年6月下闸蓄水。

本工程共移民32888人,主要为文成、泰顺、瑞安三县农民。

鉴于温卅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特别是个体经济比较活跃,就业途径较广,在当时较为宽裕的移民政策基础上,采用农业安置、非农业安置、自谋职业、自谋出路四种型式安置移民。

2006年6月河海大学硕士生以<珊溪水库移民安置现状调查>为题目,对其中自谋出路和自谋职业的移民现状进行调查,其结论为:(1)鹿城区移民926户,自谋职业移民770户,占移民总户数83%,自谋出路移民156户,占移民总户数16.84%,即本地无农业安置和非农业安置移民。

(2)移民失去土地,被安置于鹿城市区,但只有极少数移民,进入诸如制鞋业等企业务工,绝大数移民即使赋闲在家中打牌,也不愿务工,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或依靠房屋出租、或出卖苦力蹬车、或参与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3)自谋职业移民统一由国家拨宅基地,由移民自已建房,这部分移民不存在住房问题,但自谋出路移民,被调查对象的70%,未能解决住房问题,住房条件极为恶劣。

(4)自谋出路移民家庭平均年收7574元,严重低于当地居民家庭平均收入。

(5)大部分移民后,收入水平急剧下降,与鹿城区人民反差很大,移民心理极不平衡,加上部分人鼓动,移民对政府和当地居民仇视情绪较大,出现移民围攻市政府事件。

该报告分析出现上述情况除移民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下述几个原因:(1)淹没补偿标准仍然偏低,移民发展资金不足,由于缺乏资金不能经商办厂。

(2)移民长期生活于山区,思想较为封闭,生活习裕较为落后,缺乏谋生技能和能力,移民进厂务工困难。

(3)自谋出路人员无户口、无选举权、计划生育无人过问,政府管理重搬迁轻安置,责任缺失。

建议:①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移民素质,加大移民生产技能培训。

②加大移民后期资金扶持力度③加强政府管理,维护移民权益。

(二) 断流对河边生态影响1.9.3 温卅南溪江引水式电站断流及其纠纷2001年浙江省温卅地区永嘉县政府为招商引资,与温卅一位开发商联合,计划在楠溪江上修建一座中型引水电站,3km引水隧洞引水发电,将造成3km 河段脱水。

该河段中部有一个历史悠久的镇子,数千人居民、经济十分繁荣。

当地居民得知该电站即将兴建,该镇附近懒以生存的楠溪江即将断流,不仅繁荣的经济即将萧条,而且人民的生活用水将很难保证,联名上告中央政府,最终该电站因修改方案赔偿大,经济评价差,投资商利益不大,招商引资计划被废除。

(三) 对下游河道影响1.9.4 滩坑电站下游河道变化滩坑水电站位于浙江省青田县瓯江支流小溪河,距大小溪汇合口26km,距海边约90km。

库容41.9亿方,拦河大坝162m,装机600MW,本工程任务以发电、防洪为主。

小溪河多年平均流量12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7.8亿方,水库建成后通过发电、泄洪对水资源实施调配。

水库建成后,下泄流量较天然情况明显变小,平均为85.0-150 m3/s,年内径流分配趋于均匀,枯水期流量增大,径流日变幅加大(93.6-482.9 m3/s),远大于天然河道日变幅。

瓯江河口段原最大洪峰流量23000 m3/s,最小枯水流量10.6 m3/s,平均流量449 m3/s,由于流量变幅大,潮水上溯和潮位变动较大,最大潮位5.55m,最低潮位-3.49m,平均潮差4.50m,从瓯江河口至青田温溪78km河段为强潮河道。

由于大溪小溪河上建设紧水滩、石滩、滩坑等水电站,由于电站担负调峰任务,径流与咸水上溯在时间、强度等差异,咸潮的影响发生变化,青田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受到咸溯影响,为保征下游各取水口水质,滩坑电站与紧水滩、石滩电站实施联合调度,在咸水上溯较强烈时和下游有特殊用水要求时,提前下泄一定顶潮流量,以控制咸水上溯。

(四) 对景观影响1.9.5 三里坪电站坝型选择三里坪电站位于湖北房县汉江支流南河上,神龙架自然保护区内,库容4.95亿方,双曲薄拱坝坝高133m,装机70MW。

工程任务防洪、发电为主。

初步设计阶段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混凝土堆石坝进行比选,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好,不存在制约建设130m级混凝土面板坝和混凝土拱坝的因素,两种坝型均可修筑,且投资差距不大,后考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土石填筑量316.46万方(实际需开挖量约1000万方),弃碴量153.46万方,计划在左坝肩附近,削掉一个山头,并在附近设三个弃碴场,该方案远较混凝土拱坝方案,(土石开挖弃碴量42.13万方,人工骨料开挖30万方)对环境景观破坏大,相应环境恢复工程量也大,对神龙架自然保护区影响更大,最终综合考虑工程投资、施工等条件,决定选择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方案。

1.9.6 周公宅坝型选择周公宅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樟溪河,库容1.18亿方,双曲拱坝坝高125m,装机6MW,工程任务为城市供水。

初步设计中对混凝土面板坝和混凝土拱坝两方案进行比选,两方案投资、施工工期均相当,考虑到周公宅水库属于浙东旅流区,业主提出选择拱坝方案。

(五) 对生态影响1.9.7 三门峡库区生态调查据潼关、芮城、平陆、灵宝、大营韩寨、三门峡六个气象站资料统计,三门峡水库蓄水后,库岸5-15km范围内极端最高气温上升0.20C,极端最低气温升高0.90C,年气温变幅减小。

据1955-1965年实测资料表明,三门峡水库3-6月升温期间,库水温较水库建成前同期温度低2.5-4.80C,8-12月降温期间,库水温较水库建成前同期温度高1.7-2.90C。

出库水温,3-6月升温期间,出库水温度较入库水温低2.1-6.10C,8-12月降温期间,出库水温度较入库水温高1.1-2.80C。

据1958-1988年水质分析资料统计,三门峡水库建库前,黄河水质为一级,水库建成后由于周围污染源增加156个,排放污水5.9亿吨,排放生活污水1.97亿吨,库周水质严重污染,超过三级质量标准,其中大肠菌群为6.02万个/每升,但由于水库水量大、经泥沙吸附稀释和分解,1988年前出库水质仍为一级。

水库建设对周边气温、水温、水质、水鸟鸭类均有一定正面作用,但对陆上动物饮水有一定影响,对于回游渔类影响甚大。

三门峡原有鱼类68种,其中回游鱼类占当地鱼类的10%。

水库兴建后切断回游路线,蓄水10年库区鱼类发生较大变化,从未捕到海河回游类和季节回游类鱼类,如日本鳗鲡、青鱼、鯎鱼、黄尾鲴、班条刺鲅、翅嘴红鮨、编鱼、红鳍鮨,吻鮈、粗唇鮠、青鱂、刺秋等13种回游鱼绝迹。

1.9.8 东江水电站环境长期监测东江水电站地处湖南省东南部耒水河上游,库容81.2亿m3,工程任务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供水、水库养殖等任务。

枢纽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两岸潜孔滑雪道式溢洪道、引水道、坝后式电站厂房、左右岸放水洞、过木设备等六部分组成,下游9km还有小东江反调节水库。

东江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157m,装机500MW。

本工程1986年8月2日下闸蓄水,1990年建成,从1983年起,即开始对当地气候、水文、水质、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社会经济、人群健康、土地利用等环境调查工作,1986年下闸蓄水后,又增加水温、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等跟踪监测,共设置117个环境监测站,取得大量实测数据、图片和文字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