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 7.3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导学案1浙科版必修37、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1、关注温室效应、臭氧减少、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认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
发展要求进行“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说明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
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分严重。
要解决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一问题,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2、酸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
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成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二氧化硫(SO2)转化而来的硫酸和一氧化氮(NO)转化的硝酸。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
我国通常是硫酸酸雨。
(2)危害:①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还能使土壤、水域酸化,建筑物腐蚀,金属腐蚀等。
②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臭氧层破坏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
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
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
4、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
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
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
水生生物富集作用:水生生物主要通过食物链富集污染物质。
例如,有机氯农药(如DDT)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很低,但是经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肉食性鱼”这样一条食物链,可以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
陆生生物富集作用:陆生生物体内富集的有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和化学农药。
陆生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如汞、镉等),主要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
重金属进入动物体或人体后,除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外,其余的则在动物或人体内富集起来并逐渐造成危害。
例如,日本的“镉米”事件。
5、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
藻类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
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于进行细胞呼吸,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
同时产生H2S、CH4等有毒气体。
因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
6、生物多样性锐减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①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②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③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④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⑤无控制旅游;⑥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⑦全球气候变化。
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可能有三种情形:①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②因为新环境中存在其天敌及竞争者而受到控制;③因为缺乏天敌而失去控制,最终破坏原有生态系统,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控制的办法最好从本地寻找其天敌,一般不从原产地引进新物种,原因是有可能产生新的生态危机。
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例1】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因为遗传多样性低,自然选择的对象就少,适应环境的能力就降低。
【答案】C规律总结:多样性的归纳(1)蛋白质的多样性: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②肽链的空间结构。
(2)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3)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4)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5)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2】(xx山东济宁一模)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糜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
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3个亚种群【解析】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也并非一直稳定不变,故B错误;“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故C错误;3个亚种群间麋鹿并没有发生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故D错误。
【答案】A【例3】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解析】间接价值指的是生态功能。
大自然生物的观赏价值、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都是直接价值。
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是潜在价值。
【答案】B规律总结: 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分类(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也叫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尚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野生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五、布置作业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气D、氧气2、造成臭氧层破坏的物质主要是 ( )A、氟利昂B、二氧化硫C、氮气D、氧气3、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有( )①污染物通过河流进入海洋②污染物通过空气进入海洋③轮船泄露的石油④直接倾倒的污染物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盐酸D、磷酸5、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温上升B、全球性水资源短缺C、植被的破坏D、频繁的沙尘暴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个体的多样性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物种的多样性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7、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它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B、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是指它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方面的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是指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功能方面的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大小是由生物数量的多少决定的8、下列各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属于就地保护措施的是( )①建立植物园和动物园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建立动植物繁育中心④建立风景名胜景区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9、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自然资源适时地、有计划地合理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保护野生生物最好的方法是易地保护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的有效方法参考答案:1、A2、A3、D4、B5、C6、B7、A8、C9、B六、课后反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
收获内容疑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