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考试要求核心素养要求1.关注温室效应、臭氧减少、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问题,认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1)根本原因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增多。
(2)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二氧化碳分子能俘获地面辐射的热量,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地球变暖。
(3)气候变暖的危害①全球性的影响a.使南极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人类的栖息地将会被淹没,更多人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
b.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②对我国的影响a.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北方干燥地区干旱加剧。
c.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e.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
(4)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植树种草。
2.臭氧减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2)臭氧减少的原因人类使用的氟利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量减少。
(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①使人类皮肤癌患病率上升,免疫功能将明显减退。
②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减少。
(4)防治措施召开国际会议,制定相应的协议书,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
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1)酸雨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随着雨雪回降到地表就形成酸雨。
所含的酸性产物主要是硫酸和硝酸,pH<5.6。
(2)危害①水体酸化,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使树木生长缓慢、易染病害。
③破坏土壤肥力。
④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
⑤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不利。
(3)防治措施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4.水体污染(1)种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2)危害①使江、河、湖、海的水质恶化,饮用水的质量下降。
②化学肥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③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给海洋生物带来灾难。
(3)水污染的治理严格控制污染源、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采用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归纳总结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两点提醒(1)环境污染若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反之,若不超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则不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2)赤潮≠水华:当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时,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生长而导致水质恶化,进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水中,则称为赤潮;如果发生在淡水中,则称为水华。
例1(2018·淳安中学检测)下列有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答案 B解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例2(2018·绍兴模拟)下列关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永冻土融化B.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C.农业生产力下降D.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答案 D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D错误。
方法技巧(1)温室效应、酸雨问题的共性①成因:植被减少(吸收CO2、SO2减少),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排放CO2、SO2增多),超出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②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增加吸收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排放)。
(2)水体污染和生物灭绝是由于人类活动、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污染环境造成的。
二、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1.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1)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①野生生物作为食物、衣料、药品、工业原料、遗传资源等,这是生物多样性在实用方面的价值。
②野生生物可作为实验材料,这是生物多样性在科学方面的价值。
③大自然的美景和多姿多彩的野生生物给人类增添了极大的美感和乐趣,并已成为一种娱乐和旅游资源,这是生物多样性在美学方面的价值。
(2)生态价值对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其特性决不会同其他任何生物重复,现在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物种,将来很可能成为极有利用价值的生物。
3.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
归纳总结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2.生物多样性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DNA (遗传)多样性(根本原因)――→转录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体现生物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将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例3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结论错误的是(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 B解析栖息地破碎化,造成栖息地总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故A正确、B错误;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过多的人为干扰将导致生物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故C、D正确。
例4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同建成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曾被评为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
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A.是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B.对今后的生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C.其建立可以完全阻止野生生物的灭绝D.由于是人工建立的,因此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价值答案 B解析种质资源又被称为遗传资源,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在基因层次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立的种质资源库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其建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完全阻止生物的灭绝,人工建立的种质资源库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选考)1.目的要求(1)采集一个淡水区域的水样,进行实验测定,作出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调查结论。
(2)关注水体污染的状况,提出改良水质的建议。
2.材料用具水样(采自池塘、湖泊、小溪或河流等处),温度计,pH试纸,量筒,试管和试管塞,烧杯,大广口瓶,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管,滤纸,放大镜,装有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浮游生物采集网,显微镜(有条件的学校提供水质测定仪)。
3.方法步骤例5判断正误:(1)采集水样时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水样采集( )(2)选择暴雨后进行水样的采集,更能说明问题( )(3)若某水样水体发黑、散发恶臭,很可能被严重污染了( )(4)实验中采集的水样要贴好标签,并确保不被污染( )答案(1)√(2)×(3)√(4)√例6养鱼户在养鱼过程中经常撒入一定量的化肥,这样有利于鱼类快速生长。
但另一些养鱼户在加入化肥几天后,发现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探究课题:鱼塘中加入化肥后,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
探究准备:裸藻培养液、滴管、酵母菌培养物、试管、0.05mol/L的陈化肥水、陈自来水、0.1 mol/L的陈化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1)探究步骤:①取3支试管,标号A、B、C,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各试管均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振荡摇动试管多次进行观察;④各试管置于相同的适宜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③过程。
(2)探究结论:①__________,则说明陈化肥水不能促使藻类快速生长繁殖,化肥不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等量陈自来水、0.05mol/L的陈化肥水、0.1 mol/L的陈化肥水②等量的裸藻培养液(1~2滴)(2)①三支试管中水质相同②如果从A→B→C,三支试管中的绿色逐渐加深化肥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例7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
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__________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_______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