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言词汇的差异性比较.ppt

方言词汇的差异性比较.ppt

方言词汇的差异性比较
组员:钱嘉轩 曾楚君 刘苑娴
一、方言词汇的概念
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 1.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即狭 义的方言词汇 2.指一个方言中所使用的全部的词,既包括与 普通话不同的词,也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词, 即广义的方言词汇。
我们所谈的方言词汇指狭义的方言词汇。其研 究范围只限制在与普通话不同的词汇。
(2)语素数量的差异 所谓语素数量的差异,指两个同义词音节数 量相同,但包含的语素却有多有少。 如下表 :
(3)语素价值的差异 语素价值的差异对方言词汇差异只有数量上的影响, 没有构词形式上的影响。
同一个语素在不同的方言里组词的能力和使用频率是 不同的,在甲方言里是很冷僻的语素(或词),在乙方言 里可能是个很活泼、很常用的语素(或词):下面举出 “番”为例:
第二类指后缀“儿”和“子”的读音各方言变化快慢 不一,致使方言词的音节数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 了方言词差异。
2、语素方面的差异
• (1)语素选择的差异 • 汉语词汇是丰富的,其构词语素也是丰富的。按意义
来分,语素可分为同义语素与非同义语素两类。
• 同义语素的例子: • 比如“鼎”与“锅”、“睇”与“看”、“乌”与
(2)叠音与非叠音的差异 叠音构词普通话与方言都有,所不同的只是个体与数 量的差异。
一般说来叠音构词方言似乎比普通话多些。下面我们 从贵阳方言举些例子 (括号内是普通话)。 AA式:槽槽(槽子)、圆圆(桂圆)、杯杯(杯子) AAB式:招招客(拍马者)、块块盐(成块儿的盐) 。 BAA式:手颈颈(手腕)、左寡寡(左撇子)
“黑”分别是不同形式的同义语素,造词时厦门方言 选“鼎”而济南方言选“锅”,广州方言选“睇”而 济南方言选“看”、厦门方言选“乌”而济南方言选 “黑”。 • 非同义语素的例子: • 比如“玉米”,山东阳谷方言说“棒子”,洛阳方言 说“包谷”,广州方言说“粟米”。三个方言三种说 法,各种说法彼此之间完全不同,语素意义也各自有 别。但它们各自组词之后所表示的意义却是一样的。
(4)语素顺序的差异 两个词的语素相同,数量也相同,只是排列顺 序不同,也能形成方言词汇差异。如:
厦门方言的鸡母(母鸡)、猪母(母猪)、羊母(母 羊),猫母(母猫)、猫公(公猫)、机司(司机)、 笔排(排笔)等; 广州方言的人客(客人)、水胶(胶水)、使唆(唆 使)、康健(健康)、闹热(热闹)、风台(台风)、 天阴(阴天)、臭狐(狐臭)、漆油(油漆)、千秋 (秋千)、质素(素质)、经已(已经)、大命(命大), 挤拥(拥挤)等。
3、构词类型的差异
• 方言词汇的构词形式十分丰富,但多数 形式与普通话相同,不同的只是少数。 不过即便是少数不同形式,也能构成一 批有差异的方言词。下面举广州方言的 “三音二叠式”与“语素分解式”两类 例子说明。
(1)三音二叠式 A.三音二叠式的特点 广州方言的三音二叠式由三个音节组成,其中两个是叠 音,是一种结构特殊、别具特点的构词形式。
二、方言词汇的差异性
(一)方言词汇的构词差异 (二)方言词汇的意义差异 (三)称作方言词汇,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词汇与普通话不同,两者 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 方言词汇构词的差异是方言词汇差异的重要 表现。词的内部结构形式主要是靠语音、语 素以及它们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来表现的, 所以这里就从语音、语素和构词类型三方面 对方言词汇构词的特点作些探讨
厦门方言把“未开化”的或“洋”的事物或现象多用 “番”来表示。如:番匏(木瓜)、番仔(外国人)、番仔 婆(外国妇女)、番仔灰(水泥)、番仔火(火柴)、番仔码 子(阿拉伯数字)、番仔油(汽油)、番仔肥(化肥)、番仔 楼(高楼)、番仔狗(哈巴狗)、番仔正(元旦)、番汰(不讲 道理)、番邦(外国)等,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用 “番”字作宇头的词则只有7个。
(5)词缀的差异 A.词缀形态的差异 词缀有前缀,也有后缀。用哪些语素作前缀和后缀, 各方言之间或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并不完全相同。比如 有的方言用“仔”作词尾,而普通话则用“子”作词 尾。下画举厦门方言的例子: 刀仔(刀子)、锯仔(锯子)、凿仔(凿子)、钳仔(钳子)。 前缀也有形态上的不同,如厦门方言的阿大、阿弟、 阿妹,长沙方言分别说成老大、老弟、老妹。 B.词缀位置的差异 同一个词根,有的方言加前缀,有的方言加后缀,从 而形成方言词汇差异,如:厦门方言的阿妗、阿嫂、 阿婶,济南方言分别说成妗子、嫂子、婶子;厦门方 言的“阿姨”,长沙方言说成‘掳子” 。
普通话的三音节的惯用语中的重叠词缀都是虚词素,而 三音二叠式的重叠部分则是实语素,而且有的重叠部分 还可以移动位置,如“乱立立”(混乱)也可以说成“立 立乱”,其义不变。而普通话的“血淋淋”就不能作这 种移动说成“淋淋血”。 B.三音二叠式的结构类型 根据叠音成分在词中的位置,该类词的结构首先分 “AAB”型与“BAA'’型两类。“AAB”型指叠音成分在 前的一类词,“BAA'’型指叠音成分在后的一类词。每 类词里按照语素间的语法关系又分主谓、动宾、状中、 定中等不同关系。
1.语音方面的差异
(1)音节数量的差异
• 汉语词汇的发展在构词上表现出来的趋势是双音节 词不断增多,但从词汇总体上看,比起普通话来双 音节词较少的方言,在某些小范围内双音节词反而 比普通话多。
• 下面从苏州方言举些例子 • a.苏州方言是单音词(括号外)而普通话是双音词(括
号内): • 篮(篮子)、勺(勺子)、盘(盘子)、瓶(瓶子)、稻(稻子) • b.苏州方言是双音词而普通话是单音词的: • 米囤(囤)、杏子(杏)、猪猡(猪)、驴子(驴)、老鹰(鹰)
但也有普通话是叠音词而方言属于非叠音词的,如普 通话的“妈妈、伯伯、爷爷、哥哥、嫂嫂、妹妹”, 这些词在广州方言分别说成“阿妈、阿伯,阿爷、阿 哥、阿嫂、阿妹”。此类多是亲属称渭词。
(3)读法的差异 由于读法差异而形成方言词汇差异的现象有两类:
第一类指当一个词因受了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语 音变化而成了另外一个词,因而改用了其他的字,但 意义并没有改变,这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词。 这样的两个词其读音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其变化的 脉络是明显的。这种联系有的属于分化关系,有的属 于同化关系,有的属于换位关系,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