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一地理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这张图助你理解四个圈层的关系
本节课小结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和地震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震 地震波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1.火山喷发出的岩浆一般认为发源于( C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上地幔上部
D.下地幔下部
练 练
2A..岩属浆于物地质壳冲的破一了部岩分石,是圈由的岩束石缚构后成才的喷发出B.来属.于岩地石幔圈的( 一C部) 分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二)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平行
叫纵波(P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叫横波(S波)
纵波
波的传播方向
横波
质点振动方向 质点振动方向
波的传播方向
纵波横波 动态演示 一目了然 轻松应对
• 低头,用手保护头部和后颈,有 可能用毛巾,被子顶着保护头颈, 闭眼,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 灰土或毒气。
• 不要随便点明火,可能会引发爆 炸。要避开拥挤的人群,避免发 生踩踏事故。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
圈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为了分别纪念发现这两个
(一)大气圈:
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密度:随着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3.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地核
(二)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组成: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2.分类: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和生物水。 3.意义: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它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界面的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契奇和古登堡纵增。波加、横波波速都明显
速度(千米/秒)
深
0
度 33
千 1000
36 9
E
F
12 15
地壳 A
米
横波
2000
地幔
32090000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纵完波全波消4速失0忽00然下降,横波
纵波
5000
地核
B
6000 地震波波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0 3 6 9 12 15 深度/千米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 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固体外壳。 壳 地震波传播速度较稳定。到莫霍面,突然加速。
深度/KM
地 壳
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39~41千米,高山、 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 平均厚度为5~10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
薄。
深度/KM
深度/KM
地幔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 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上 地幔能传播横波,具有固态特征 主要有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深度/KM
地幔
地慢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 组成的部分,合称岩石圈。
100
0
横波
纵波
200
(S) (P)
0
300 0
莫霍面 地幔
地壳
400
0
古登堡面
500
外核
0
600
内核
0
地震波传播速度与距离地表深度关系示意图
1.人们划定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依据是什么? 莫霍面处,横波和纵波速度突然增加。古登堡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下降。 说明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处,地壳物质组成和结构不连续,据此划定两个界面。 2.判断地球外核为液态的根据是什么? 横波不能通过外核,说明外核为液态。
过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___古__登__面堡。 (3)三个圈层名称:A是__地___壳___,B是____地__幔__,C是_______地_。核 (4)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在____B____(填字母)层。 (5)岩石圈是指_地__壳___和__软__流__层__以___上__的__地__幔__的部总分称。
探究
自1970年起,苏联在科拉半岛进行科学钻探,其 中最深的一个钻井达12262米。它当时是世界上 最深的钻井。
直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现阶段几乎不可能
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奥秘的
该记录先后被卡塔尔的油井(12289米)和 俄罗斯的油井(12345米)打破。截止2016 年,科拉超深钻井的深度居世界第三位。
一、地震和地震波:
(一)地震:
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 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 的自然灾害。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九寨沟 发生地震。震中位于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漳 扎镇,震级为M7.0级,震源深度20千米。
观察图中什么是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②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③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及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④震中距: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⑤等震线: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⑥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 ⑦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练
练
更
健 4.图中表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的是( D )
康 A.①
B.②
C.③
D.④
5.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C )
A.①
B.②
C.③
D.④
6.喀斯特地貌景观隶属的圈层是( A )
A.①
B.③
C.⑤
D.⑥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第7题
速度/(千米/秒) 0369 深度/千米
鸡蛋壳较均匀,而地壳(陆地和海洋)厚薄不均匀; 熟鸡蛋蛋白结构一致,呈固态,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 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而熟鸡蛋的蛋黄呈固态。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 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其中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 部。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更 C.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上部是软流层
健 康
3.火山灰对地球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外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下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回答4~6题。
再 见
地核
(三)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 岩石圈上部,厚度约20千米。生物绝大部分集中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 200米范围。这一薄层处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接触带,是生物圈核心部分。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生物圈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 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 和岩石圈的上部。
海洋 莫霍界面
山地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上地幔
平原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原来如此简单
地核
地球核心部分,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科学家推测,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 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深度/KM
地核
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 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 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
12 15
100
0
练
200 0
300
练
0
400
更
0
500
0
健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600 0
康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横波 (S)
纵波 (P)
莫霍面
地幔
地壳
外核 内核
古登堡面
B.图中X处为古登堡面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减慢
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8~9题。
如同一个炸弹,其所含的炸药量相当于震级;炸弹爆 炸后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有大有小,这相当于地震 烈度。房屋建筑的地基坚固程度、设计的好坏、抗震 结构和施工质量等,都会影响到地震的破坏程度。
震级和烈度一样吗?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烈度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 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 烈度。
练
练 更
健
康
8.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②圈层密度最大
C.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
D.③圈层厚度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8 km
9.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A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练 练 更 健 (1)左图中的地震波,虚线代表的是___横__波___,实线代表的是_____纵__波_。 康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莫__霍__面;横波经
深度/KM
地
莫霍界面 地
壳
幔
外
核 内
古登堡界面
核
地核 地幔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如上图所示,我们将煮熟的鸡蛋一切两半,便会呈现蛋壳、蛋白、蛋黄三个圈层。 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比较煮熟的鸡蛋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异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