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公平、分配与贫困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五章 公平、分配与贫困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大范围的绝对贫困
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
巨大的收入差距
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
低下的教育水平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
1.大范围的绝对贫困
➢ 在发展中国家,有14亿人口生活于极端贫困之中。如果使用较宽松的贫困尺度,即每 天2美元(2005年价格)的上限标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则多达26亿。
➢ 2014年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在104个发展中国家中,有12亿人口的日平均收入 不超过1.25美元。但如果按照多维贫困指数(MPI)来衡量的话,估计在发展中国家 有15亿多维贫困人口。
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和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激发社会活力,党和政府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倡导和坚持“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战略和政策取向上,党和政府越来 越重视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在收入分配政策上,从最初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2. 基尼系数
➢ 基尼系数可以通过计算洛伦兹曲线 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除以对角线与 90°线所围的面积得出(图5-2)。
➢ 现实生活中,基尼系数一般介于 0.2—0.7之间,分配较为平等的国 家基尼系数在0.2—0.35之间,而分 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的基尼系数通 常 处 于 0.5—0.7 之 间 。 目 前 公 认 的 收入分配不平等警戒线是0.4,基尼 系数高于这个水平表明收入分配不 均已经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危及 社会稳定。
当现代部门变大,而传统部门缩小时,各个部门的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差 距就逐渐缩小,收入不平等下降。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2.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
在发展初期,一国资本稀缺而劳动力丰富,因此资本收益高,而劳 动工资相对较低,导致资本所有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上升, 而劳动份额下降,使得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
公平源于社会劳动实践,并且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阶级的 ,不存在任何超越特定历史条件、超越阶级的抽象的“永恒公 平”
公平观是现存经济关系的反映,不同的经济惯性就会产生不同 的公平观
第一节 公平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的特征
➢发展是实现公平的基础 ➢公平和效率的相对重要性不是一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一)倒U形曲线轨迹形成的原因
1. 部门发展的不平衡
在发展初期,一国存在规模巨大的传统部门(通常以农业部门为代表) 和规模较小的现代部门(通常以工业部门为代表),现代部门生产率和 工资水平高,传统部门生产率和工资低,因此造成了传统部门和现代部 门的居民收入差距大,而且随着工业化加速,这种差距会扩大。
克拉克(1995)、佩罗蒂(1996)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 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 长
德宁格(1998)、福布斯(2000)、李宏毅和邹恒甫 (1998)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巴罗(2000)认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非 线性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更高的不平等抑制了穷国的 增长,但财经了富国的增长
效率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公平与发展
二、马克思的公平观
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要价 值之所在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产阶级公平观的基础上,论述了无产 阶级的公平观
在经济领域,公平表现为按劳分配,并且生产决定分配,判断 分配公平与否不能离开生产方式
马克思认为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即使是按劳分配 也不是绝对的公平,永恒公平是不存在的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一、收入分配的概念与度量方法
(一)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
功能分配
• 也称收入的要素分配,它解释的是在总 的国民收入中,每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 的收入份额,其原则是按贡献分配
规模分配
• 也称收入的个人分配或家庭分配,它主 要涉及个人或家庭所得到的总收入的相 对份额情况,它反映一个社会财富和社 会收入的分配均等化程度。社会公平正 义是其分配原则。
投资机制——收入不平等导致比较贫困者 面临信贷约束,无法进行投资 高税收机制——在民主社会,收入差距扩 大会使更多中位数选民拥护高税收,以促 进收入再分配
社会稳定机制——分配不平等会导致社会 阶层矛盾扩大,造成投资环境恶化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二)实证分析
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但结论存在较大差异。但 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但对一问题研 究尚无定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四、中国高速增长下收入分配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尼系数一直 低于0.2,属于低度不平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快速 增长,我国基尼系数一路飙升。 上个世纪末达到0.4国际警戒线 。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保持在 接近0.5的高位。近几年有所趋 缓,但到2017年为0.467。见右 表。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二、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关于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是库兹涅茨倒U 形曲线假说。
➢ 库兹涅茨假说是由库兹涅茨在 1955 年 提 出 来 的 。 其 主 要 观 点 是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不 平等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即 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形曲线,如图 5-3所示。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
2.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
按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4年,发达国 家人均GNI的平均值约为发展中国家的9倍, 是低收入国家的60倍。 其 中 , 人 均 GNI 最 高 的 国 家挪 威 是 人 均 GNI最低的国家马拉维的412倍。
当一国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时,政府征税的税基提高了,征税的对象也 增加了,税率也可以适当提高,这时调节收入的能力大大提高,如通过 累进税对高收入者多征税,然后政府将一部分收入向贫困家庭和低收入 者转移,还可以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平的教育和保健体 系,以此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二)对倒U形理论的实证分析
支持
阿德尔曼和莫里斯(197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社 会平等》
鲍克特(1973)
质疑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 奈特和宋利娜(1993) 王检贵(2000) 王小鲁、樊纲(2005)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三、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影响机制
库兹涅茨曲线所讨论的是经济增长对收入分 配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对经济增 长也有影响。 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学术界还 存在着争论。 一派观点认为,不平等能起到优胜劣汰作用 ,具有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增长 另一派观点认为,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 长,其论点有三:投资机制;高税收机制; 社会稳定机制。
• 第一节 公平与发展 •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
一、贫困概念及其演变
(一)收入贫困
按照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来定义贫困,就叫作收入贫困(income poverty), 有时也称为物质贫困,它通常是从生物学上人对消费品的最低生存需要来定义和 度量的。
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 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
党的十九大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把公平观 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第五章 公平、分配与贫困
• 第一节 公平与发展 •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
年限 1978年以前
1987 2000 2008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基尼系数 低于0.2
0.28 0.4 0.491 0.474 0.473 0.469 0.462 0.465 0.467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原因分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实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有些关系, 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改革开放后经济结构转变导致的快速经济增长引起的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二)收入分配的度量
1. 洛伦兹曲线
➢ 洛伦兹曲线是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 状况的常用工具。洛伦兹曲线即指 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 “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 有的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 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 的曲线(图5-1)。
➢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 平等程度,其弯曲程度越大,表示 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是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 在短期内,由于个人和家庭的收
入来源于生产要素的报酬,规模 分配由功能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 布情况所决定 在长期内,规模分配会影响对产 品的需求,进而影响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引起各种生产要素相对 价格的变化,从而改变功能分配 发展经济学关注的收入分配通常 是规模分配
人类贫困指数HPI-1 健康的剥夺、接受教育的剥夺和体面生活的剥夺
人类贫困指数HPI-2 HPI-1+社会参与 多维贫困指数MPI
健康、教育与生活水准的加权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
(三)权利贫困
权利贫困(entitlement poverty)是指一批特定的群体和个人应享有的政治、 经济、文化权利和基本人权的缺乏导致的贫困。
绝对贫困
• 绝对贫困标准就是维持生存的最低的必需品, • 如果低于这个最低水平,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相对贫困
• 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大幅度低于社会中的平均值或中间 值收入,那么,他就可以被定义为穷人。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
(二)能力贫困
能力贫困是指人的能力被剥夺而产生的贫困。 能力贫困由阿玛蒂亚·森首先提出。阿玛蒂亚·森所说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可以获得 的各种功能性活动的不同选择组合。因此能力是一种自由,是获得各种功能性活动的 选择组合的实质自由”。UNDP构建了一套反映能力贫困的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