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龙虎山(道教四大山)

2龙虎山(道教四大山)

龙虎山(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编辑讨论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

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

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

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 [1],世界地质公园 [2]、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 [3]、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5]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6]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地理环境编辑地理位置© 2019 Baidu - GS(2018)5572号-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Data © 长地万方龙虎山位置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

地形地貌地貌形态龙虎山丹霞单体形态类型及标型实例龙虎山、龟峰包含了中国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单体与群体的重要形态类型,形态类型的多样性造就了丹霞峰林地貌组合和象形丹霞景观的独特性。

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单体地貌几乎涵盖了亚热带湿润区的所有种类。

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群体形态类型以侵蚀残余的平顶型和圆顶型峰丛;泸溪河近岸带和龟峰以峰林型丹霞地貌为标志,是宽谷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的模式地。

[9]地貌成因依据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方式,地貌成因可大致划分为:雨水侵蚀型、流水(河流)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和溶蚀溶洞型等5个类型。

[10]水文特征河流龙虎山信江位于龙虎山北部外围,流经鹰潭市区,由东向西并在市区折向北西经余江、余干两县后流入鄱阳湖。

信江平均坡降0.44‰,平均年径流量3721亿立方米,水面宽250~600米,常年可通航15~30吨机帆船。

上清河(泸溪)龙虎山景区内的一条骨架水流,区内长约43公里,从南东至北西流贯全区,平均年流速O29米/秒,流量2075立方米/秒。

其下游在余江县境内称白塔河并流入信江;其上游源于资溪县高阜山,名泸溪。

湖泊湖泊、水库景区北端有两个较大的水库型湖泊,洪湖水库和五湖水库,常统称洪五湖,库容量分别为1326万立方米和2240万立方米,水面最大时分别可达4000亩和7110亩。

小型水库共有21座,其中小型3座,即龙虎山镇的桥头岭、源里和上清镇的历山水库刊。

大型18座,其中属龙虎山镇的为峨眉峰、何家坝、杨井山、王岭、十分塘、里兴塘、何益寺、乌龟塘、东塘、马尾窝、洪桥、钟鼓岩、泗源13座,属上清镇的为小笠源、铜钱岭、清塘、饶冢、五四5厘。

应天山东部(景区外)的彭湾乡白庙水库为中型水库,并有小型电站。

[11]瀑布天门山瀑布群首先是三叠姊妹瀑,每叠落差约4米,宽亦4米,分别为紫胭瀑、紫芸瀑、紫英瀑;往峡谷里去就见青云瀑。

依婆井圣井山阳源坑石涧泉水直冲而下,形成20余米高的瀑布。

此外尚有云台山瀑布、峨眉峰瀑布、香炉峰瀑布、河豚堡瀑布等。

地下水龙虎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尤其山区植被发育,基岩裂隙富水性好,地形切割较深,地下水循环条件好,地下水沿山坡运移不远便泻入溪涧、河谷。

山区到河谷,地下水矿化度明显提高,呈中到偏弱酸性,软到微硬水,矿化度0.02g/L~0.704g/L,总硬度0.22~1.084德国度,pH值52~78,且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极少悬浮物,水温常在17℃~20℃之间。

[12]气候状况龙虎山龙虎山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

[11]四季划分大致以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之间至5月下旬为春季,约67天;自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之日至9月下旬为夏季,约122天;自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2℃之日至11月下旬为秋季,约62天;自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之日到第二年3月中下旬为冬季,约114天。

四季起止日期及长短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故本区南部山区与北部丘陵平原气温有一定差异,向南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春、夏两季始日相对推迟2~4天,秋、冬两季始日则提前2天,其中夏季天数减少64天,冬季天数增加42天,春季天数增加22天,秋季天数变化不大,山区有特殊的小气候环境,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0.6℃。

[12]演化历史编辑构造背景信江盆地地质构造略图龙虎山处于亚欧大陆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属于西太平洋构造域、华南构造区、中生代信江断陷盆地中段南缘。

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区内基底构造、盖层乃至中新生代盆地,均承袭了近东西的总体方向,并控制着不同时期盆地发育的类型与规模。

[13]发育模式龙虎山地质公园丹霞峰林地貌发育模式(1)幼年期阶段,由于地壳的快速上升,水流(雨水、流水)沿着先期已形成的断裂、垂直节理不断侵蚀、下切,形成狭窄深沟和“一线天”式的障谷。

(2)壮年期阶段,因而巷谷崖壁开始缓慢的岩屑剥落与谷坡后退,近河谷地带形成红层密集型峰林,远河谷地带发育丹霞峰丛、残留方山石寨等壮年期丹霞地貌。

(3)老年期阶段,山体缩小,形成以河谷平原、孤峰残石、低缓谷坡、矮小浑圆残丘、准平原化为特征的老年期丹霞地貌。

[13]地质构造编辑区域地层在龙虎山深层地壳中还隐伏着一条已经稳定的巨大的东西向深断裂带(萍乡—广丰深断裂带),上覆断陷盆地就是在这条古老的断裂带长期继承性活动,由最初的坳陷盆地发展到后来的断陷盆地,最后趋向稳定而形成的。

南华板块的北部有一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武夷隆起”,龙虎山地区就在武夷隆起的北部边缘。

[5]断裂构造断裂带德兴一东乡深断裂∙∙鹰潭―安远深断裂∙∙永修一鹰潭大断裂∙地层与岩浆岩地层该区出露地层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中、晚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岩系,二是早侏罗纪含炭质碎屑岩建造和晚侏罗纪的陆相火山岩,三是白垩纪的红色碎屑岩系。

此外,沿河谷阶地及河湖平原有部分第四系沉积。

[13]发育条件编辑地层岩性红色块状砂砾岩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有着异乎寻常的专属性。

网格状断层和节理构造切割控制的丹霞景观河口组:为一套山麓洪―冲积扇粗碎屑岩建造,岩性以紫红色块状砾岩、砂质砾岩为主,夹含砾粗砂岩、含砾细—粉砂岩,铁质和(或)钙质胶结。

塘边组:主要为一套风成沙丘沉积的细碎屑岩建造,岩性以紫红色块状细砂岩为主,夹少量含砾细砂岩及薄层状粉砂岩,易于风化成低矮平缓的山岗丘陵,局部发育有不高的陡崖赤壁和大小不一的洞穴或洞穴群,如龟峰地区的南岩溶洞群等。

[13]构造条件龙虎山美景。

(3张)平缓的地层产状和断裂、垂直节理(裂隙)构造对丹霞地貌形态起控制作用。

地层产状严格控制了丹霞山块顶面和构造坡面的形态。

新构造运动对丹霞地貌发育的挽近时期(新近纪以来),地壳以差异性、间歇性隆升为特点,每一次抬升都会形成一个地形高度大体一致的平面。

[13]外力条件水流(雨水、河流)侵蚀和水流的参与引起风化溶蚀、重力崩塌是丹霞地貌形成的外动力。

龙虎山、龟峰地区的水流冲刷、深谷的下切、季节性和突发性的降雨和雨水、流水(河流)的参与又加剧了风化溶蚀和崩塌作用产生。

[11]主要山峰编辑∙圭峰∙圭峰位于弋阳县南信江南岸,西距鹰潭35公里,地处三清山、龙虎山和武夷山之间。

圭峰共有36峰,八大景观。

圭峰原名龟峰,因山石相叠如龟,故名。

∙天门山∙天门山位于上清镇南部5公里,最高峰海拔1300米。

天门山属晚侏罗纪火山岩地貌,整个景区山坡陡险,谷地幽深,怪石遍布,森林茂密,巍峨壮观。

∙金枪峰∙金枪峰位于天鹅湖东,又名碣石、杵臼石。

金枪峰海拔118米,峰柱高约60米。

∙象鼻山∙象鼻山是长期受雨水冲刷溶蚀风化而脱落,造成崩塌残余型的石梁穿洞类景观。

高约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凌空垂下,整个山体就像一只巨型石象在汲水。

∙排衙峰∙排衙峰长约2公里,最高峰267.5米。

排衙峰由多组山峰连接而成,是长期受水流冲刷侵蚀而形成的峰丛类景观,山势为南北走向,呈狭长型,最高峰海拔267.5米。

从北至南的山峰主要有:北端的三清论道峰,中间的八戒梦仙峰、鲤鱼峰、状元峰、蜡烛峰,南端的大刀切峰等。

自然资源编辑森林资源龙虎山风景(20张)龙虎山植物区系属中国东南部湿润森林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武夷山西麓常绿栲楠林松杉林区。

[11]据统计,2012年区域内植物达100科、250属、460种以上。

森林类型主要有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

其中: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300~800米处,上清、耳口、冷水等地为其集中连片的主要分布地,是多层次林带。

上层以栲、栎、槠、柯及枫香、木荷等大乔木为主,中层以黄端木、杨桐、山苍子等亚乔木及部分大乔木伐蔸萌条为主,下层以莹任木、乌药、杜鹃、牛鼻栓、卫矛、乌饭等百余种小灌木居多。

其中,还有大面积毛竹林,主要分布在耳口、冷水等地。

在阔叶林带中,海拔愈高树种愈少。

海拔700~800米处,只有壳斗科与木兰种中的少数树种,其中部分山区散生着小面积黄山松。

海拔300-610米处,则有100多种科属.400多种类的阔叶树林。

[14]植物资源丹霞地貌在龙虎山,主要资源植物可分为14大类。

用材植物分布广数量大的有毛竹、马尾松、大叶栲、樟树、白楠、杨桐、丝栗栲、大叶青刚苦槠、甜槠栲,细叶青刚、水青刚、乌楣栲等。

有些树种数量少,仅见于深山老林,然而甚为珍贵,如南方红豆杉等。

杉木是最常见的优质用材树种,但野生杉已经少见,多为人工栽植。

薪炭植物特别耐干旱,耐瘠薄,便刈割,萌蘖力强、生长快,易燃烧。

已被广泛利用的主要是荒山上的木本植物,如杜鹃、乌饭、白檀、茅栗、千年矮等。

在缺柴地区,各种蕨类、芒等草本植物也大量充作燃料。

土生土长的马尾松是营造薪炭林的优良树种,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曾人工营造了数万亩马尾松林,这些人工林到80年代已全面长大成林,然而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灶具和燃料普遍改革,液化气和煤炭广泛进入家庭燃灶。

群众说,如今矮山和近山林木长势好,成材快,主要是液化气和煤炭的功劳,许多矮山近山重现出攀登无路,人林困难景象。

[14]动物资源龙虎山风景(15张)2012年龙虎山据调查统计有兽类40多种,占江西省106种的40%左右。

鸟类资源有170余种,占全省鸟类420种的40%以上。

已知爬行类动物,主要是蛇类,约占江西省蛇类种类的五分之一。

在两栖类中,大鲵(娃娃鱼)最为珍稀。

另有有尾两栖类肥螈和蝾螈;无尾两栖类风景区盛产者,主要有青蛙、黑斑蛙、金钱蛙、沼蛙、泽蛙、雨蛙、刺胸蛙(石鸡)、岩蛙和虎纹蛙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