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2章第5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习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2章第5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习题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鲁尔区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回答1~3题。

1.下列表示“德国鲁尔区工业联系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2.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在原因是( )
A.产业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面对问题,鲁尔区进行大规模调整,鲁尔区将炼铁厂集中到西部地区,有的炼铁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
A.盛行风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污染
B.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C.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D.靠近海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分析:1选A,2选A,3选D。

第1题,鲁尔区的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工业以煤炭为中心形成关联产业。

第2题,该工业区一度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煤炭生产,产业结构单一。

第3题,该地盛行西风,炼铁厂集中到西部地区,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陆地;德国和荷兰同为发达国家,没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鲁尔区西部并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该地铁矿石主要是通过莱茵河水运进口,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是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5.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
A.铁矿石短缺
B.科技力量雄厚
C.水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
分析:4选B,5选A。

第4题,芝加哥有良好的水路运输条件,因此借助便利的交通发展钢铁工业。

第5题,与美国五大湖区相比,鲁尔区主要缺少铁矿资源。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鲁尔区独特的开发模式,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

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如图)。

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③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
④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降低能源消耗
B.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8.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
A.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B.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C.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分析:6选C,7选B,8选C。

第6题,结合鲁尔区治理措施,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③对;治理污染,应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①错;扩大钢铁企业的规模,减少数量,②错;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对;第7题,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采取措施是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改造煤炭、化学工业,降低能源消耗没有实现多元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是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数量,扩大生产规模。

第8题,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美化环境,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图示不能体现加强环境管理;不能反映在产业布局上采取的措施;不能体现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9.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远景储量在1 500亿吨以上,已探明煤炭储量306.7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煤炭储量总和的1.8倍。

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呼伦贝尔市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

下图为“呼伦贝尔市的位置及资源与交通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目前,呼伦贝尔市正着力发展与煤炭开采和加工相关的设备制造业,试分析其积极意义。

(3)简述在呼伦贝尔市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问题。

(4)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分析:第(1)题,可从煤炭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价格等方面来分析。

第(2)题,可从对产业结构、产业链、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就业、工业化与城市化等方面的有利影响来分析。

第(3)题,可从对植被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空区的形成、堆土被风和水流搬运造成的不利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第(4)题,可从规划管理、废矿坑利用、恢复植被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邻近国界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价格低廉。

(2)当地煤炭资源丰富,采煤业发达,引进与煤炭开采和加工相关的设备制造业,可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可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可增加就业机会;可加强产业协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

(3)采矿会形成地下采空区,引起地面断裂和沉降;矿区开发会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矿渣与弃土乱堆放会引发泥石流或造成粉尘污染;废矿中的有害金属会引起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在干旱区开矿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等。

(4)加强对矿产开发的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建设堆放场地;对废弃矿坑及时进行回填;对矿区进行复垦,种植适宜植被;综合利用矿渣弃土;利用矿坑蓄水发展水产业或矿区旅游业等。

素养达标
“资源诅咒”是指丰富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市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下图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市化增长变化的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陕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可能原因是( )
A.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低
B.能源的开采量没达到最大值
C.工业以能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
D.陕北距能源消费主市场较远
2.新常态下要规避“资源诅咒”,提高城市化水平,转型期内,陕北地区应该
( )
A.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
B.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C.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
D.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分析:1选C,2选C。

第1题,陕北地区虽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没能对能源进行深加工,处在工业发展的低端水平,故城市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第2题,要规避“资源诅咒”,就应该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

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贵州省所处的西南地区是国家五大能源基地之一,并且贵州省具“水火”互济优势,也是我国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下图为贵州省河流、水电站和煤炭资源分布示意图。

(1)列举贵州省建设国家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

(2)简述贵州成为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的意义。

(3)目前,贵州省就能源基地建设在优先发展水电还是火电的问题中出现了争论。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分析:第(1)题,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主要从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交通、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贵州煤炭资源丰富,同时由于该地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的水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并且能够通过“水火”互济,保证能源稳定供应;该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距离珠三角地区较近,地理位置较好;市场广阔;与经济发达地区交通联系比较方便;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

第(2)题,西电东送的意义,对于输出地来讲,主要表现在煤炭、水能等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加快区域工业化的进程,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输电取代输煤,能够缓解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选择一个观点,言之有理即可,需要从水电或者火电的发展条件和有利影响以及不利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煤炭、水能资源丰富,并且能“水火”互济,保证能源稳定供应;地理位置优越;南方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小,能源需求量大,该地距珠三角等能源消费市场较近,交通运输比较方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2)促进煤炭、水能等资源的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缓解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3)观点一:优先发展火电。

理由:火电建设投资少、周期短、收益快,有利于快速促进区域发展;煤炭发电不像水力发电那样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电力供应稳定。

或观点二:优先发展水电。

理由:水电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水电站建成后运转费用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