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分子光谱_2010
第四章: 分子的对称性 (The symmetry of molecules ) 第五章: 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Structures of diatomic molecules ) 第六章: 多原子分子 的结构(Structures of polyatomic molecules )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Structures of Coordinated compounds) 第八章: 分子光谱( Molecular spectra )
~ B I r (核间距)
B
~
h 8 2 Ic
~
~
例2:H35Cl的远红外光谱线的波数分别为21.18, 42.38, 63.54,
84.72和105.91 cm-1,试求其转动惯量及核间距。
解:相邻谱线的平均间隔为21.18 cm-1,
B 10 .59 cm
~ -1
B
~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 原子结构理论 (The theory of atomic structure )
第二章: 原子结构(Atomic structure) 第三章: 原子光谱(Atomic spectra)
– 分子结构理论 (The theory of molecular structure )
x
r2 m2(r2,-,+)
1 1 2 (sin ) 2 sin sin 2
其Schrodinger方程为:
2 2r 2 1 1 2 (sin ) 2 ER 2 sin sin
~ ~
刚性转子模型下:
F ( J ) ) B J ( J 1)
转动能级 (转动光谱项)
~
~
光谱特征 (谱线间等间距)
随着量子数的增加, 谱线向高频区移动.
2B 4B 6B 8B
双原子分子转动能级与转动光谱的关系
四、应用:
1) 由转动光谱计算键长(平衡核间距)
辐射频段、跃迁类型与光谱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子的转动、振动、电子能级示意图
E
电子能级 ΔEe=1~20 eV
振动能级 ΔEv=0.01~1 eV 转动能级 ΔEt=10-4~10-2 eV
I: 气相 II: 烃溶液中 III:水溶液中
四氮杂苯的紫外光谱 (纵坐标0,0,0 分别表示I,II,III曲线的零点)
极性分子有纯转动光谱(适用于双原子和多原子分子) 由分子的对称性判断是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CO, H2O, NH3, CH3Cl, CH2Cl2 非极性分子:O2, CO2, CH4, SF6, C6H6
四、转动光谱
根据选择定则,跃迁J+1J所吸收或放出的光的 频率和波数分别为:
( J ) F ( J 1) F ( J ) 2 B( J 1) J) F ( J 1) F ( J ) 2 B( J 1) (
量子力学处理微观体系的一般思路: • 建立Schrö dinger方程: • 解Schrö dinger方程
ˆ H E
ˆ H i t
ˆ T V 1 2 V H 2
刚性转子动能的经典表达式: T=Iω2/2=L2 /(2I)
平动 经典物理 学中的平 动与转动 的比较: 质量m 速度 v 动量 p=mv 平动能 T=mv2/2=p2/(2m) 转动惯量: I = µ2 r
T
~
E (以波数的单位为单位的分子能级) hc
1 eV 的能量所对应的波数为:
1.6 1019 8.05105 m 1 8000cm1 6.6261034 3 108
~
记为:1 eV=8000 cm-1 1 cm-1=1.98710-23 J
分子体系的Schrodinger方程求解的一般思路: MO、Born-Oppenheimer近似(定核近似) 转动态、 振动态:
(p326, 8.20)
要点: 1)N2 非极性分子,不产生转动光谱,这些谱线由HCl 和HBr分子的转动产生的 2)转动光谱的特征是谱线间等间距的 6条谱线分为2组:16.70, 33.40, 50.10
B
~
2 B HBr 16 .70 cm - 1
2 B HCl 20 .79 cm - 1
re
I
127.5 pm (实验值127.4 pm)
(1m=102 cm=103 mm=106 m=109 nm=1012 pm)
例3 实验测得N2, HCl和HBr混合气体远红外光谱前几条谱线 的波数(cm-1)为:16.70, 20.79, 33.40, 41.58, 50.10, 62.37。 这些谱线是由分子的什么运动产生的?计算这些分子的键长。
分子光谱
Chapter 8. Molecular Spectra
近代测定物质微观结构的实验物理方法的建立,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 对于结构化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分子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掌握用刚体(非 刚体)模型和谐振子(Morse函数)模型分别处 理双原子分子转动和振动。 学习要点: (1) 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 (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
二、分子的运动
分子光谱与分子内部的运动密切相关。
分子内部运动:电子运动、原子核运动
分子光谱→ 分子的转动,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分子中电子
的跃迁。 分子状态→ 转动态、振动态、电子状态 分子能量→ E = Er + Ev + Ee 光谱学的基本操作,是将电磁辐射作用于分子,激发某些能 级之间的跃迁,测量跃迁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以得到分子 结构的某些信息. 各种运动方式的能级间隔大小不同,跃迁时 吸收或发射不同频段的电磁波,所需要的观测技术也不同.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
张冬菊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Email: zhangdj@ 电 话: 65833(O) 地 址:化学新楼319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
– 量子力学基础 (The basic knowledge of quantum mechanics)
– 晶体结构理论 ( The theory of crystal structure )
第九章: 晶体学基础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rystallography) 第十章: X射线结构分析 (Structural analysis theory of X-ray)
第八章
辨率足够高时,可观察到纯转动光谱。
远红外光谱光子能量低,测量易受干扰,发展初期在 化学上应用并不普遍. 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可调频激光红 外光谱的出现,使测量范围和精度大大提高. 微波技术不需 要分光器,由震荡器发出的单色电磁波,频率可连续改变,
微波谱测量更加方便,研究日益增多.
一、刚性转子模型
将分子的转动与振动(及电子运动)近似分开,意味着分子 转动时核间距不变. 这种模型称为刚性转子,它大大简化了分子转 动的数学处理.(分子不受外力作用,势能V=0) 设两原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 距质心O的距离分别为r1、r2 ( r1与r2之和等于平衡核间距r, 即 r1+r2=r).
即:
1 1 2 2 IER (sin ) 2 2 2 sin sin
比较:
1 1 2 (sin ) 2 Y Y (P50,2.2-3式) 2 sin sin 1 1 2 2 IER (sin ) 2 2 2 sin sin
n p 2 n Ni e i 1 i N 1 i 1 i j Ni ij
电子动能
吸引
排斥
ˆ H i i Ei i
i
Ei
单电子波函数 单电子能量
§ 8.2 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
转动能级间隔约为10-4~0.05 eV. 跃迁吸收或发射光的波 长处在远红外或微波区,故称远红外谱或微波谱. 光谱仪分
相邻两条谱线间的间隔为:
~ ~ ~ ~
频率差和波数差的下标
都使用了较低能级的量子数
上能级
( J 1) ( J ) 2B
A B
吸收
发射
下能级
2 B( J 1 1) 2 B( J 1)
2 B
刚性转子模型下,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远红外光谱) 为一系列间距相等的谱线。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3) 红外光谱;
(4) 拉曼光谱。
学时安排:6学时
本章教学的基本思路
• 分子光谱产生的本质
• 建立描述分子核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 • 量子力学关系式 • 从测试信息预测分子结构参数或从分子结构 预测光谱信息
§ 8.1分子光谱的产生
一、概况 1. 什么是分子光谱? 把被分子吸收的光或由分子发射出来的光进行分光所得 到的光谱。是测定和鉴定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分子 轨道理论发展的实验基础。 2. 分子光谱的本质与特点: 分子能级的量子化,带状光谱(光谱带、光谱系)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有许多不同之处, 谱线数目多且比 较密集. 一组吸收峰形成一个谱带, 各谱带之间有较大 距离;几个谱带又组成一组,成为一个谱带系,各谱带 带系之间的距离更大. 3. 分子光谱的分类: 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转动光谱(远红外光谱)、振动光谱(红外光谱)、电 子光谱(紫外光谱)
分子轨道能级是量子化的:
当分子从能级E1跃迁到能E2
吸收光的频率: E E E E T T
2 1 2 1
h
h
2
h
1
2
1
用波数表示: 定义:谱项
T
E E E E T T hc hc 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