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乱中。

B.元旦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小明同学上蹿下跳,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C.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D.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二、字词书写2 . 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_______)惧惮(______)粗拙(____)哀悼(____)震悚(____)chuāng(___)疤孤shuāng(______)jié(_______)问pī(_______)雳渴mù(_____)3 .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三、现代文阅读猎手贾平凹①从太白山的白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②这猎手粗脚大手,熟知狼的习性,能准确地把一颗在鞋底蹭亮的弹丸从枪膛射出,声响狼倒。

但猎手并不用枪,特制一根铁棍,遇到狼故意对狼扮鬼脸,惹狼暴躁,扬手一棍扫狼腿,狼的腿是麻杆一般,着扫即断。

然后挡腰直敲,狼腿软若豆腐,遂瘫卧不起。

旋即弯两股树枝吊起狼腿,于狼的吼叫声中趁热剥皮,只要在铜疙瘩一样的狼头上划开口子,拳头伸出去于皮肉之间嘭嘭捶打,一张皮子十分完整。

③几年里,矮林中的狼竟被猎杀尽了。

④没有狼可猎,猎手突然感到空落,他常常在家喝闷酒,倏忽听见一声嚎叫,提棍奔出去,鸟叫风前,花迷野径,远近却无狼迹。

这种现象折磨得他白日不能安然吃酒,夜里也似睡非睡,欲睡乍醒,猎手无聊得紧。

⑤一日,懒懒地在林子中走,一抬头见前面三棵树旁A.(躺、蹲、卧)有一狼作寐态,见他便遁。

猎手立即扑过去,狼的逃路是没有了,就前爪搭地,后腿拱起,扫帚大尾竖起,尾毛动,发一面旗子。

猎手一步步向狼走近,眯眼以手招之,狼莫解其意,连吼三声,震得树上落下一层枯叶。

猎手将落在肩上的一片叶子拿了,吹吹上面的灰气,突然棍击去,倏忽棍又在怀里,狼却卧在那里,一条前爪已经断了。

猎手哈哈大笑,迅雷不及掩耳将棍再要敲狼腰,狼狂风般跃起,抱住了猎手,猎手在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受伤而发疯的恶狼。

棍掉在地上,同时一手抓住了一只狼爪,一拳塞进弯过来要咬手的狼口中直抵喉咙。

人狼就在地上翻滚搏斗,狼口不能合,人手不放松。

眼看滚至崖边了,继而就从崖头滚落数百米的崖下去。

⑥猎手跌落到三十米,在崖壁上的一块凸石上,惊而发现了一只狼,此狼皮毛焦黄,肚皮丰满,一脑壳的桃花瓣。

猎手看出这是狼妻。

有狼妻就有狼家,原来太白山的狼果然并未绝种啊。

⑦猎手跌落到六十米,崖壁窝进去一小小石坪,一只幼狼在那里翻筋斗。

这一定是狼子。

狼子有一岁吧,已经老长的尾巴,老长的白牙。

这恶东西是长子,还是老二老三?⑧猎手跌落到一百米,看见崖壁上有一洞,古藤垂帘中卧一狼,瘦皮包骨,须眉灰白,一右眼瞎了,趴聚了一圈蚊虫。

不用问这是狼父了。

狡猾的老家伙,就是你在传种吗?狼母呢?⑨猎手跌到二百米,狼母果然又在一个洞口。

⑩……猎手和狼终于跌落到了崖根,失掉在斜出的一棵树上,树咔嚓断了,同他们一块B.(坠、掉、落)在一块石上,复弹起来,再落在草地上,猎手感到剧痛,然后一片空白。

猎手醒来的时候,赶忙看那狼。

但没有见到狼,和他一块儿下来已经摔死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

4 . 结合语境,在文中空白处选出准确的词语填空。

A(躺、蹲、卧) B(坠、掉、落)5 . 选文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 . 第⑤段划线句采用了哪种方法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7 . 通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猎手是一个怎样的人?8 . 小说的结局有种荒诞的“聊斋”感,你如何理解文章的深意?三、课外美文探究为学与做人梁启超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

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

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

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

我们积了无数经验,发见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

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

例如我想做农民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

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

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

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

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

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

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

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

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选自梁启超《人文心语录》)9 . 人怎么样才能不惑呢?10 . 作者在论述不惑需要专门知识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1 . 请为这段文字分开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内容。

12 . 请分析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13 .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作者说了两件,请你再给补充一件。

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二)明年春,草堂成。

三间两柱,三室四牖①,广袤丰杀②,一称心力。

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③也;敞南甍④,纳阳日,虞祁寒⑤也。

木斫而已⑥,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砌阶用石,幂⑦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

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⑧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节选自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注:①牖(yǒu):窗。

②广袤(mào):土地的长和宽,这里指面积大小。

丰杀:增减。

③徂(cú)暑:盛暑。

④敞南甍(méng):把南屋造得很商敞。

甍,屋脊。

⑤祁寒:严寒。

⑥斫(zhuó):砍、削。

⑦幂:覆盖。

⑧睨(nì):斜看。

1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B.斯是陋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C.何陋之有/在陋巷,人不堪其忧D.草色入帘青/入则无法家拂士15 .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 . 语段(一)中作者是如何通过侧面描写表现自己“德馨”品质的?17 . 阅读语段(一)(二),刘禹锡和白居易一居“陋室”,一在“草堂”,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志趣?五、句子默写18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_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桑榆非晚。

④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⑥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⑧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

⑨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春晚①(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②外,遥见樵渔③一路归。

(注释)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阑干:栏杆。

③樵渔:樵夫、渔夫。

19 . 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诗中哪些词体现了“春晚”这个时间?20 .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七、名著阅读21 . 《西游记》,长篇 _________小说,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 ________的事件。

八、作文22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向,意思是“朝某个方向发展”。

翩翩少年,青葱岁月,笑与泪相伴,痛与爱相随,逝者如斯,走过的岁月里,你收获到什么?感悟到什么?你走到了哪里?你还将朝哪里走?请以“走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2、三、现代文阅读1、2、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

相关主题